03.06 有很多工資不超4K的人,過著到處旅遊發朋友圈吃喝健身購物的精緻生活,你們怎麼看待?

賣筆記本的小夥子


只要平常心就好了,不羨慕不嫉妒,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 沒必要太去在乎別人怎麼活。只要自己喜歡,隨便怎麼活。

我同事的一個姐姐就是這種人,在我們東北老家月薪4000其實算是不錯的工作了,縣裡的工資也就在2000左右。她姐姐在某企業工作,平時法定假日是休息,但凡休息,只要有時間就是各種旅遊,各種飯局、各種夜場,她也不是個壞女人,但就是好玩每個月的工資不夠花就問朋友借,問父母要。說句不好聽的,其實就是享受現在的生活消耗明天的金錢而已。

不過對於這種人的生活方式,我是不願意評價的,雖然偶爾會說朋友他姐幾句,但也僅限於點到為止的地步。每個人都有選擇怎樣生活的權力,人家就是喜歡這麼活,只要不問自己借錢去揮霍,我管她死活呢。勸不勸是我的事,聽不聽是她的事。


而且,我覺得這樣生活也並非是錯誤,現代社會有很多年輕人的心態與過去的老一輩兒不同了。他們講究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趁著年輕多走走看看”,等年齡稍大一些之後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話我也是贊同的,所以他們選擇那樣的活法我不反對,但也不贊同。


職場找老王


旅遊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對生活,生命的反思。絕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說起來有些遙遠了,而那時的經歷還會時常浮現。十幾年前,剛漂到北京,800元的底薪,住著地下室,卻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嚮往和期待。每到一週唯一的休息日,就會背起有些寒酸的我唯一的雙肩包,灌一大瓶涼白開,買兩個老北京火燒,就是芝麻醬燒餅,我記得那時是五毛錢一個,早早的出發。北京有發達的公共交通網,那時辦一張月票是40元,就可以乘坐大部分北京公交車。就這樣開始了我北京周邊的旅行,近一年的時間,就走遍了北京很多的景點。北京市內的公園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像北海,景山公園即使收費也不貴,頤和園稍貴點,好像是30元。香山,八大處,鳳凰嶺也就十幾元的門票,有時為了省十元香山的門票,走香山後山的防火道,卻看到了更美的風景。

通過旅行結交了很多新的朋友,通過旅行讓我更加自信樂觀。通過結交的朋友幫我介紹了新的工作,隨著收入的增多,重新購買了一些裝備,加入了當時很火很前衛的戶外俱樂部,成了一個“驢友”。去了遠一點的小五臺山,翡翠島等。

六月的小五臺山草木蔥蔥,東溝流水潺潺,東臺之下一群年輕的男女忘情地唱著當時流行的“都是月亮惹的禍”。而月亮也配合地從東臺之巔悄悄爬起。油爐的火舌歡快地舔舐著鍋底,咖啡的香氣已瀰漫四野。此情此景多年不忘。

再後來,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旅行的方式也改變了很多,但我更懷念窮遊時的經歷。

登山是旅行的一部分,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旅行而熱愛生活,珍視上天的給予。而人生本身就是時空的旅行。


米蟲小秋


不請自來!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女孩子,真的好羨慕她那樣的生活。她幾乎每天都發朋友圈,所以雖然和她不熟,但知道基本動向,比如她的工作。她是做酒店的,屬於一般員工,可以估計工資基本和題目的差不多,她每隔幾個月就會去一次遠門的旅遊,從朋友圈得知她是花光了工資就回來繼續工作,之後再去旅遊(短則一個星期,長則半個多月),如此往復。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花光了錢,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富二代,但我真的很羨慕她,可能因為是女孩子,沒有買房買車的壓力,家人比較健康和睦,生活上面沒有大的開支,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作為男生,面對高企的房價,真的很彷徨,存起來的完完全全夠不著房價的上漲幅度,買房的事肯定是要坑爹的了,哎,我也想去旅遊、吃喝、健身、購物,可是沒錢生活精緻不起來,所以非常羨慕。


攝影小小新


我能說我很羨慕嗎……

我之前工資也是4k左右,但是現在工資高了很多卻依舊原地踏步……

有時候還因為這個事情搞得有點鬱悶壓抑……

原本以為工資高了可以去旅遊可以買喜歡的東西,但其實錢都花在飲食上了,其他的沒有任何改變……

再則,工資高了,身邊的人總是覺得你有錢,但其實窮的只有自己知道,雙十一都捨不得剁手……

工資高了,給父母的家用也高了,和朋友出去吃飯的開銷也大了……反而真正落在自己身上的卻屈指可數……

有時候覺得好難過,工資無論是高是低我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不能去旅遊,我沒有長假期,現階段也不可能為了旅遊辭職,我也捨不得給自己買好的鞋子和包包……

好累……

或許還是我掙的不夠多吧……

內心怒吼:真的不喜歡工作……


假笑豬


很多工資不超過4000的人,吃喝、健身、購物過著精緻的生活,原因可能是他們還有其他收入來源,或者父母家裡條件不錯,得到資助。

同樣是一個月掙4000的人,兩種情況下對比一下。

一、租房,一個月花2000。

有房,一個月收2000。

二、交父母,給父母1000。

拿零花,父母給1000。

三、窮男友,找你變本加厲的要錢,花你一個人的錢。

富豪男友給買買買,帶旅遊,請吃飯。

四、債務,還不清的透支借貸。

利潤,業餘兼職網絡私營一些商品,掙點零花。

健身,有了健康精力充沛,掙更多的錢。

有家底的人工資4k只是零花,她們不用給別人花錢,父母養著,男友養著,老公養著,沒孩子的時候更是毫無壓力,輕鬆自如。

沒家底的同樣工資4k,要負擔孩子讀書(包括贊助費),送禮、妻子無業、父母養老。

同樣工資4k有的單位福利高,還額外給獎金,報銷、紅包……

有的單位只是賬面上的工資,車票、吃飯都不給報銷。

總之掙4000不可能花出八千來,掙四千能花幾萬的,必然有額外收入。





山上有松鼠


有時候工資並不能代替一個人全部可消費資金,比如:我周圍三個朋友都是單身工作3年稅後7000,但生活可是大不相同,A獨生子,家裡三套房,父母在研究所工作,房車家人早就給準備好了,他月光族健身旅遊愛好多多,熱衷於嘗試一切新事物。B獨生女父母是普通工薪,自己有套50平米房子房貸2300,每月固定要存1500,公園跑跑步,在家做做瑜伽,不太逛商場,旅遊出行關注性價比高的。C男家是農村的,租房房租800,剩下的錢除過吃飯恨不得全存下來,攢錢買房。



嗨是小虎子喲


你好,我是伊凡媽咪愛生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想說的是,工資的高低和到處玩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關係。有的人工資很高,可是他並不怎麼玩,你朋友圈裡也看不到他的任何信息,有的人工資低,但是他喜歡玩,所以你會覺得他總是能過著精緻的生活。

第二,喜歡出去玩過著精緻的生活可能與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有關,有的人喜歡享受生活,分享生活,所以哪怕工資不高他也會做一些對自己好,會享受的,其實並非所有的享受都是高昂貴的。喜歡過精緻生活會享受的人,我覺得他們的骨子裡會有那種精緻的情結,喜歡精緻的生活,這個與金錢無關。

我身邊有兩種人,一種是一線城市月入幾萬以上,但是平時生活中把大部分錢用來買房,還貸款,然後有孩子後用來給孩子報培訓班,自己一年到頭也沒有出去旅遊過,買衣服也不會給自己購買特別貴的,買其他東西之前也會考慮下值不值得等,他們就是傳說中的碼農,不要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即使掙得再多也感覺跟民工一樣,開車能代步就行,衣服能穿就可以,平時出門聚個餐也會考慮下成本,生活態度和消費觀念的不同決定著需求不同。

還有一種是一些二線城市的朋友們,每個月工資小几千,他們的化妝品用的是迪奧,香奈兒,包包背的是LV,車子用的是奔馳寶馬奧迪等,吃飯聚餐會去有面子上檔次的店裡消費,平時一年出去旅遊一次,偶爾曬曬馬爾代夫,韓國日本三亞遊,他們的工資不高,但是享受生活和消費的觀念讓他們選擇更有滋有味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說,第一種一線的朋友房貸車貸壓力大,沒有心情和財力去揮霍,第二種二線城市的朋友有房有車無貸款,掙得就是花的,這個我認同。但是我更想說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以及他選擇的消費模式可能更關鍵。

大家有不同觀點都可以一起討論。

我是伊凡,一個熱愛生活並用文字和圖片記錄分享的原創生活愛好者,歡迎關注伊凡媽咪愛生活。





伊凡媽咪愛生活


有很多工資不超4K的人,過著到處旅遊發朋友圈吃喝健身購物的精緻生活,要分情況看

第一種人,家裡有錢,不靠工資生活,工作就是為了打發時間。所以,有條件到處旅遊,到處吃喝,健身購物樣樣行。不用太努力,也不用為生活奔波,會投胎,沒辦法!

第二種人,家境一般,工資也不高,但希望通過在朋友圈曬精緻生活,獲得大家的關注。這多半還是因為虛榮心作祟,打造精緻生活的背後,可能是啃好幾個月的饅頭。


默爺駕到


個人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擺拍款,生活中普普通通,但是朋友圈裡精緻無比,照片是會騙人的,角度啊,光線啊,PS啊等等,人家的朋友圈可能是精修過得,不一定是真實的,比如曬的健身照,可能就是免費體驗的時候,順手拍的。

2、愛好款,有的人就是特別熱愛旅遊,有的就是特別熱愛健身,如果你的愛好比較單一,那麼月入4K也完全撐得起在某個領域做個精緻的達人,比如健身房年卡其實也沒那麼貴,換算到每一個月也不會特別貴。

3、負債款,雖然我沒錢,但是我有花唄,雖然我窮,但是能精緻起來。為什麼說90後人均負債多,因為窮且追求精緻的生活唄。

呃,我暫時也想不到更多了。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如果人家只是熱衷擺拍圖個心理安慰求個贊而已,那麼我們不妨大大方方的豎了大拇指,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人家是愛好款,那麼跟我們關心不大,千金難買心頭好,自己能力範圍內追求喜歡的東西,多正常啊;如果是負債款的,一旦向你借錢,請快速撤離。


白水90944696


看去什麼地方,周邊遊,短途遊,東南亞遊,這些地方不是花好多錢,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消費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