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歲前小孩不刻意教說話,以後也會說話嗎?

心中有你223009334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我們不能一口咬定這個孩子就不會說話了,或者就一定會說話,畢竟我們是處在一個社會的大環境裡面,不是一個小孩子單獨隔離開來的。


通常情況下,從孩子出生起,身邊的人至少都會去逗小孩子,跟他說話,與他產生聯結。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大人們沒有刻意地去教孩子說話,沒有刻意地去鍛鍊他的語言能力,一定程度上孩子也是會說話的。但這樣就夠了嗎?

從上面這個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有很多的敏感期。其中,口語敏感期是一歲半到三歲。如果在這個時期,我們家長能刻意地教孩子說話,他的語言水平是一定會得到飛速發展的。同理,後期的繪畫,書寫敏感期也是一樣。

敏感期的概念就類似於,放風箏,有了風,風箏就能飛得更高更遠,更自由!


此外,對於敏感期有以下五大特性:


這其中非常明顯的一個特性是:需要環境的刺激與積累。放到孩子說話也是一樣的,即使小時候我們大人沒有刻意去教孩子說話,他也會看到周圍那些會說話的人是如何進行溝通交流的,進而跟著吸收學習。但如果我們大人能夠有意識地去刻意教孩子說話,比如糾正一些發音,這樣長久下去,環境的刺激與積累就會越來越多,當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迅速的發展。

比如我家小孩,她當時發“帳篷zhàng peng”這個音,就總會發成“dàng peng ”。我發現她在發音的時候總是把牙齒咬得很緊,我試著讓她在發“帳篷”的時候將小手指放在牙齒中間,於是她很快就學會了發這個音了。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作為家長,真的需要盡最大努力去協助孩子們成長得更好。但是也要注意區分“協助”和“拔苗助長”的區別。

僅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邊緣人迴歸


首先要確定孩子身體上如果沒有任何問題,那就不用太過擔心孩子以後的說話問題。我兒子在兩歲之前也一直不怎麼會說,只會叫人,稍微長一點的句子都說不出來。但是因為我一直從八個月開始一直堅持每天跟孩子一起讀繪本,講故事。所以孩子一過了兩歲,說話突然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所以平時的積累是很重要的,多帶孩子看書,講故事,等孩子會說話的那一刻,會超出你的想象。


長樂心晴:80後媽媽,長期關注孩子的快樂教育,愛的教育。


長樂心晴


這個問題提的好!“說話”的指導怎麼認識,這是個大問題。能認識到說話指導的重要意義的父母可不簡單。說話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的行成需要長時間引導訓練出來的。從語言單位思考說話這個問題就可以找到說話可不簡單的問題,該不該引起重視,該不該指導和訓練。語音單位字詞句段篇這是表達事物必用的,這是多麼龐大的語言知識啊!學會語言,聽懂語言,會用語言,這對人來說用的時間之長,還要下多大的努力才能行成說話能力呢?我們說這個問題提的好就是能思考孩子的說話指導的重要性有大深層的認識,這個認識越深越重視孩子的說話指導。就會思考如何指導,就會思考指導什麼的問題。沒有長期系統的指導不可能有高質的語言能力!!!


難得糊塗李學龍



墨哥愛電影


不教以後也會說話,小孩模仿力強,不教自已回學。


白哥兒


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這段時間內大腦會快速的發育,特別是對語言的撐控和吸收。據相關知料表明:-歲至二歲期間,除去母體語言外,孩子是吸收異體語言的最佳黃金時段。所以父母應多多的和孩說話交流,這樣孩子的語言會更佳的豐富,交流能力會更強。


異天堂


小區裡有一個孩子,父母離異,跟著爸爸生活,爸爸工作忙,請了個保姆帶孩子,保姆每天開著電視讓孩子看,自己不怎麼和孩子交流。結果孩子三歲多了話都說不清楚,很難與外界交流。所以,不要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地就會說話,越早進行語言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表達能力越強。可能我們都以為孩子那麼小,跟他說什麼他也聽不懂,也表達不出來,所以很少跟孩子說話。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模仿能力也很強,只要不斷跟他說話,他聽的多了,說話會早,表達能力也強於一般孩子。


青城山上葉


可能說話的晚一些,會說話的。小時候多和寶寶說說簡單的話,經常說,經常接觸這樣的環境,小孩說話會早一些,但吐字一定清楚


宋惠聯創彩藝廣告


我兒子小時候我也擔心說話慢,後面經常性看電視。說出來的話真的從來都沒教過,有時候都能驚呆你!太可愛了


願以我餘生奉一世笑顏


這種情況出現可能性太低太低了,家庭新增一個小寶寶,那好傢伙,估計1歲就要教寶寶叫爸爸媽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