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地名文化】靈璧縣馮廟鎮水牛陳莊的來歷

關注本頭條號,瞭解更多宿州故事!

水牛陳莊,原名東南場。坐落在馮廟街西南、緊鄰濉河東岸、靈雙公路南側。相傳,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5年-1820年)有陳姓夫婦帶五個兒子自現在的靈璧縣尹集鎮龍潭村遷入此地定居。一家人在此處開荒種地,莊稼收穫時鋪一大場,因為地處老家東南,故稱之為“東南場”。至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1908年),該村已有上百戶人家。因為地勢低窪,耕地、耙地、犟地等活計,本地的黃牛的力氣不夠,家家戶戶都養了水牛。夏天炎熱水牛都在汪塘裡洗澡,四周皆是納涼的村民。他們發現下水九十九頭水牛到水中就變成一百頭了。有村民提議,牛在下水前都在右邊牛角上系紅布條作為記號。待全村莊的水牛全部下水後,人們發現果真有一頭水牛右角上沒有記號 。

【地名文化】靈璧縣馮廟鎮水牛陳莊的來歷

這頭沒有記號的水牛,壯碩無比。人們仔細觀察,只要那頭牛扎個猛子,整個水塘水花如柱。其它的牛也淹沒在水裡不見了蹤影。村莊人認為這頭沒有主人的水牛是神牛,遲早會把村莊各家各戶的牛帶走。不多日,有一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土槍,瞄著那水牛開了一槍。槍響後只見水底升起一道紅光,升至半空向西飄去。再看那神牛早已沉底不見了。次日,那位開槍打神牛的人,一病不起。他家裡養的水牛絕食,不吃不喝活活地餓死了。

牛是農民生產的幫手,生活中的朋友。牛的力氣大,犁地、耙地、拉車、打場都要靠牛。農民也精心侍候牛的吃喝拉撒睡,還經常給牛理毛撓癢。那頭神牛走了,開槍打神牛的人自己病了、牛也死了。這一切,驚醒了村莊人。從此這個村莊的人對牛倍加呵護、敬畏。日子過得比較富裕的幾戶人家,湊錢請工匠在村頭水塘邊上立一尊水牛雕像。雕像頭往西南,目視遠方。村民逢年過節都在那神牛塑像前,擺上青菜、水果、玉米、高粱作為祭品。還在牛角上繫上紅布條。為了紀念神牛,把原來陳家莊改名為“水牛沉莊”。因村莊陳姓居多,漸漸地就叫水牛陳了。

【地名文化】靈璧縣馮廟鎮水牛陳莊的來歷

那頭牛,真的神了。據說當年那頭神牛,又出現在本縣楊疃鎮西邊。村莊的水塘自從有神牛嬉水,汪塘的水一日漲三尺有餘。還沒有正式命名的村莊,就叫水牛漲。後因為張姓居多,改名水牛張了。

牛,是大自然饋贈給農民的最好禮物。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社會延續的主要生產力。“老黃牛”成了任勞任怨、踏實肯幹、不辭勞苦精神的象徵。股票的交易大廳門前多有牛的雕塑,那怒目圓睜、體型碩大而健壯、力大無比躍躍欲試、無往而不勝的神態,給股民帶來利好的信心。農民、股民把牛視為神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對牛敬畏的一種精神寄託。(來源靈璧家園)

您對此事有何看?歡迎理性留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