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国民党2020初选提名,党内三个“太阳”吴敦义、朱立伦、王金平相争不让,初选还未正式开打,2015年的“换柱”往事又被端上台面,各说各话。但当年“换柱”风暴到底是谁负了谁?历史会说话。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从2015年的“换柱”风暴,到今年的2020提名纷扰,剧中的要角,从当事人洪秀柱、马英九、吴敦义、朱立伦、王金平,其实都是原班人马,不同的是,当年历经县市长选举大败,国民党前景无人看好,如今“九合一”选举刚大胜,情势一片大好,争的、不争的,演出来的戏码,自然大不同。

“换柱”首部曲

“天王”都跑光 洪秀柱“自己上”

从2014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5年5月18日,从副主席郝龙斌到当时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乃至党主席朱立伦,相继宣布不参选2016。对照朱立伦、王金平近日说法及国民党内参与核心回忆,朱立伦决定不选后,确实希望让王金平选,还向王说,如果洪不选,就直接征召王。

在洪秀柱要领表参选前,朱立伦还特别要洪去找王金平聊一聊,如同洪12日向媒体表示,她也去找了王金平,但王金平就“咿咿啊啊”,她才气得自己去领表,“这我可以发誓”。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据洪秀柱幕僚表示,当时洪找王聊时,问王是不是决定参选了,王大意是说还没决定,要选的不是只有他一人,谁要选都可以选,听在洪耳里,自然是“咿咿啊啊”。

“换柱”二部曲

王不选洪登记 “肉桶”民调伺侯

2015年5月15日,王金平宣布不参选2016,原因是家人反对。5月17日,洪秀柱前往国民党中央登记参选。

当时和洪秀柱一起完成登记的,还有杨志良,两人原本协调,初选不办党员投票,用“全民调”就好。但杨志良后来联署审查未过门坎,变成只剩洪秀柱,“全民调”未登场就夭折。

没了“全民调”,国民党中央改祭出30%的民调支持度,洪秀柱要通过门坎才能获提名,媒体当时称为“防砖条款”。其实最早设计者称其为“肉桶条款”,这是过去国民党与友党合作提名时,一方面要把碍事的“肉脚”剔除,一方面又可“自肥”的条款,名字取得超写实。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肉桶条款”用到洪秀柱身上,可想而知是要对洪做什么。但人算不如天算,党内“天王”一个一个避战,洪秀柱民调不降反升。党内高层看到“男当家”们没担当,最后反而一再协调退让护起洪秀柱来,让原本要卡死洪的民调,变成网开一面,最终,洪秀柱过了三家民调公司的三道关卡。2015年7月19日,国民党党代会正式提名洪秀柱为2016候选人。

“换柱”三部曲

“十月风暴” 柱下由不得朱不上

洪秀柱获提名后,大难反而开始,在国民党内“天王”全袖手旁观,党中央也不帮忙的情形下,2016“大选”之路已经十分难走。这时,洪秀柱又提出“一中同表”,从马英九以下到“立委”候选人,“倒柱”、“换柱”声浪四起,终至不可挡。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从8月底就已嗅出大势不妙的洪秀柱,先去庙里闭关,出关后决定续战,但到了9月,“换柱”已成国民党内共识,而且是非换不可。但党内主事者当时反问,“每个都跑光光”,换了柱,谁要选?

原本国民党中常会9月底就要发动“换柱”,但朱立伦两度亲自劝退洪秀柱,不仅正式向洪表明由他接受国民党征召,并保证洪退下后可以出任他的搭档,但条件是洪要主动宣布退选。

“十月风暴”开战前,“换柱”已势不可挡。洪秀柱无力回天,只能向国民党中央开出最后条件:她怎么上来,就怎么下去。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10月17日,国民党召开临时党代会,废止洪秀柱提名。洪在党代会上一席“党可以不要我,但我不会放弃党”、“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演说,为她日后再起当选国民党主席,写出反败为胜的另一段故事。

“换柱”结局

为什么变那样 王问朱朱要问谁?

继前半段初选提名最后“新郎不是我”,王金平12日再爆料,说当年启动“换柱”程序时,他有表达愿意参选,但朱立伦最后没说不再需要他参选,“结局就变那样”。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有国民党内人士回忆,后半段朱立伦是怎么和王金平说的,还有什么内幕,恐真要朱、王两人哪天说了外界才知道。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认,直到“换柱”临时党代会召开的前一天、甚至当天,“柱下了谁要上”都还有变数。

最后从国民党中常委到党内高层,明知道“换柱”结果谁选都是输,但最后都认为,朱立伦身为党主席,就须负起全责。“换柱”后,立即召开临时中常会,通过征召朱立伦参选2016,随即送党代会通过提名。

当年“换柱”风暴 到底谁才是负心汉?

国民党2016初选提名的结局,就是这样,而2016“大选”的结果,也是一如预期“那样”。至于今年国民党2020初选提名和明年“大选”,几位要角依旧在且壮志更胜当年,“大结局篇”肯定也更受期待。

本文原载于台湾《联合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