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同樣是“燒錢”,為何ofo運營困難而滴滴、美團卻依然風生水起?

我就是我管你上不上火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額,自媒體人方浩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有些產品燒錢,燒出了模式和壁壘,而有些產品燒錢,燒出了窟窿……

後者用來形容ofo再適合不過了。


燒錢目的明確的美團

美團成功的關鍵,並不是燒錢,事實上,美團一直走的都是精細化運營管理路線。王興和他的團隊在美團創業之前做死過很多產品,他甚至充足的現金流的重要性,美團還是團購網站時,在團購燒錢大戰中,就是最低調的那個,兢兢業業做業務,不燒錢。

後來排名靠前的幾家團購網站燒錢燒垮了,反而是低調的美團活了下來。美團後續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好習慣,直到2017年,美團現金儲備有30億美元,加上10月騰訊領投的40億美元融資,美團賬面大概有70億美元。

美團後來燒錢,都有明確的目的,快速燒錢結束團購大戰,燒錢推行打車業務。因為王興知道就差臨門一腳,燒錢很快就能解決。

並且,美團業務盤子大,是ofo沒法比的,前臺有億萬級外賣市場份額、打車、酒旅業務,後臺技術、大數據、無人配送等高科技,構建了美團超強的核心業務壁壘。


滴滴燒錢快速搶佔賽道

網約車領域也是一個超級風口,這行門檻高,當時賽道選手非富即貴,快的創始人陳偉星一直是明星創業者,滴滴的程維出身阿里,柳青是柳傳志女兒,哈佛畢業,高盛精英。

總的來說,網約車由於種種原因,門檻比共享單車高,價值也比共享單車高。當時滴滴背後站著騰訊,快的背後站著阿里,兩個金主爸爸大力燒錢,想快速解決戰局,最後又是合併同類項的結局。

最後滴滴連uber也幹掉了,有點行業壟斷的意思。


ofo錯過了上岸機會

本來ofo也是有機會上岸的,業內傳聞ofo與摩拜合併,想必並非空穴來風,賽道發展到最後,都是合併同類項,但是戴威不樂意合併,於是錯過了上岸機會。

更慘的是,18年行業寒冬,外部沒有投資,內部又沒錢,ofo顯得有些慘淡。

比起美團和滴滴,ofo自身造血能力也不足,還欠著用戶押金,光靠客單價低得不行的一次騎行一元錢,要實現盈利,估計要到下輩子吧。


美團、滴滴也不算風生水起,今年滴滴事故頻出,大眾口碑降至最低點,年底高管取消年終獎,全員年終獎減半,也算是比較艱難的一年了。

而美團,也是苦熬多年,熬出來的,ofo這才第幾年啊,美團熬到現在都第九年了,做外賣很苦的,對手餓了麼就沒熬住,最後被阿里收購了。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原創不易,你的關注和點贊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吳懟懟


關注我,每晚九點半,討論你最棒!

每晚九點半,準時給點贊最多的評論發紅包。

同樣是“燒錢”,為什麼ofo不行,而滴滴、美團可以。就因為一個原因:沒錢啦!

首先,滴滴有多少錢?滴滴成立以來的這幾年完成了20次的融資,所融的金額總量超過1400億人民幣!而美團已經上市了,他所融到的錢,保守估計也超過500億人民幣。而ofo的融資呢?總共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想燒先要有錢!

其次,燒的節奏不一樣。滴滴、每天,主要燒錢的地方在於補貼等,為了流量而燒。燒錢的速度自己可控。ofo不一樣,他除了為了流量而燒錢外,他對自行車的更新、維護、運營,這一塊也是燒錢的大頭。你的本質就是提供騎行服務,所以必須投入。美團、滴滴,他們是屬於整個資源型。

最後,說到底ofo再融資難,這是他燒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至於為什麼再融資難,我們可以私聊!



跆拳道海帶


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是否風生水起還是垂死掙扎,有很多決定性的因素。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利潤決定這你的生死,小微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很低。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資金流決定著生死,2018年下半年開始經濟下行很多,龐然大物都跌倒,不是不盈利,而是流動性差。

對於美團,ofo,滴滴這種互聯網企業來說,看重的是業績的增長,以及未來可能盈利的空間,或者貝索斯所說的,未來自由現金流。

我們先說說美團和滴滴所處的行業。

滴滴所在的出行行業本來就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因為出行對於每個人來說是頻率很高的剛需,不管上班,家裡,出行在一天的比例都會很高,而滴滴肩負著改變出行習慣的任務包括在研發的無人駕駛等業務,無不體現這種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另外一個出行巨頭Uber也是估值在75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所以這個行業很大,而且滴滴是中國出行行業絕對的領頭羊,從行業以及所處地位來看依然還有很大的潛力。

美團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已近上市的成功企業,所在做的以吃喝玩樂為核心的業務種類更多,也是萬億級市場,有餐飲,綜合,酒旅,外賣,Saas收銀,支付,B2B等業務,可謂行業廣泛。作為上市企業我們也能看到,包括到店業務,以及外賣業務都是已經盈利的。而且美團也在積極的佈局出行,人工智能等領域。作為小巨頭的美團,有“一邊造血,一邊輸血”的能力。

而ofo和摩拜的情況是一個在運營困難,一個已經被美團收購。作為這個行業兩個的領頭羊,現在的狀況反映出,共享單車能否盈利,已經被打上的大大的問號。之前有過對共享單車行業盈利能力的樂觀估計,但現在看來賬似乎是算錯了。從不過巨頭自己做或者收購的改名的情況來看,他們更多的把單車作為一個流量,獲客的入口,作為自己生態中的一環,而沒有作為盈利的對象去看待。

當然有句話叫一流的人才能把二流的項目做成一流,三流的人能把一流的項目做得不入流。

再從創始人的角度來看,不管是滴滴的程維或者美團的王興都是互利網老兵,或者是連環創業者,創業這個事情可謂摸著石頭過河,對創始人的綜合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能把企業做成功也是經過了九死一生。

而ofo的創始人戴威作為北大的天之驕子,剛畢業就來做ofo的項目,人生經驗與經歷還是沒有之前的兩位創業者豐富。在ofo整體的運營中,暴露出管理混亂,內部腐敗,制度不明等問題。事在人為,這也是處境困難的重要原因。


YOUNG蘆軒


燒錢有燒錢的邏輯,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靠燒錢做起來的。

互聯網為什麼需要燒錢?

互聯網是贏者通吃的一個行業,如果市場規模下,那麼基本只能容得下一個公司。市場規模足夠大的話,可以容納top3的公司,例如電商、社交等。

互聯網因為技術的原因,完全打破了地理邊界,不同於實體店鋪,只能佔據自己的一方位置,過去區域的流量。互聯網產品是沒有流量邊界的,你在廣東和新疆,用到的互聯網產品是一樣的,體驗也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市場容量太小,大家都提高成本搶流量,那還怎麼盈利。

ofo、滴滴、美團的市場不同

1、美團

美團做的是餐飲外賣,在之前已經有美國公司的模式驗證,市場想象空間也更大,後續的盈利能力也非常強。所以美團在內的團購外賣公司都敢於燒錢,投資人也認可燒錢的打法,只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美團的成功有他自身的原因,這裡並不是幾句話能講清楚的。

跟美團同時存在的還有餓了麼,現在兩家公司都生存的比較好,誰也很難敢掉誰,而美團在這個季度發佈的財報顯示已經盈利。

2、滴滴

在網約車的市場,也已經有了uber的驗證,並且網約車僅僅是把出租車的形式搬到了線上。所以很容易想象這個市場是可以盈利的,而且出行的市場規模足夠大。當時滴滴、快的合併,也是背後的資本推動,因為資本大佬覺得這事可以做。

3、ofo

共享單車的市場就完全不同,首先沒有成功的模式,其次盈收能力很差,這個市場並不是一個可預期能夠盈利的模式。資本大佬進入的意圖更多獲取流量入口,而不是想靠共享單車盈利。

摩拜先ofo一步把自己給賣了,美團拿到了這個流量入口。而ofo背後的是阿里,如果這個時候兩家合併了,主導權又不在ofo手上的話,相當是給美團做了嫁衣。

所以最後阿里情願自己再做一個品牌,也不願意讓ofo被美團拿走,也不願意被滴滴拿走。共享單車成了背後大佬的流量入口博弈,所以當失去了利用價值,當然就要放棄。共享單車沒有一家做到盈虧平衡的,也說明了這個模式本身走不通。


小漁的創業信條


共享單車屬於重資產模式,單車、維修維護、運營、補貼用戶等多處燒錢的地方,背後沒有強大的公司作為後盾,是很難生存的。現在滴滴和美團不但風生水起,還養起了共享單車。

ofo燒錢導致運營困難,首先是ofo內部問題

ofo內部管理有很大的問題,ofo管理層擁有ofo一票否決權,滴滴也擁有ofo一票否決權。ofo管理層和滴滴矛盾分歧很大,導致ofo很多決策無法執行。

ofo融資得來的錢沒有用好,比如內部腐敗問題。當投資人看到ofo不值得追加投資或者直接不投資,ofo的危機就來啦!接下來就是債主上門討債。

同樣是“燒錢”,ofo跟滴滴、美團是有很大區別的

ofo的核心業務是共享單車,滴滴核心業務是打車業務,美團核心業務是外賣業務。

ofo核心業務共享單車是燒錢燒起來的,競爭對手十分強大。一直在虧錢,沒有找到盈利模式,靠融資養活著,到融資融不到自然運營就困難啦!

滴滴在打車領域是絕對的霸主,打車是輕資產模式,滴滴做好平臺就可以,不用其它投資。通過平臺高額提成賺錢。


美團現在是上市公司,手裡握有大量現金,還是外賣領域的霸主,外賣是輕資產模式,做好平臺就可以,不用其它投資,通過平臺高額提成賺錢。

ofo燒錢不能盈利養活自己,滴滴和美團燒錢能夠盈利養活自己,最後結局自然是不同的。


捻子好吃


從共享單車出現的那一天開始,我就不看好這個項目,這和他的團隊,管理都沒有關係,而是它的盈利從哪裡來?從騎行多長時間付費多少來?這個想法不錯,但是共享單車怕是沒有想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人的因素,說心裡話我們國家人群的素質,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人群素質,作為一個供人使用的工具保持不壞,可以一直被使用,這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共享單車卻是不受控的,你無法掌控人們對單車是否有破壞,當你的單車成本還沒有收回,車就壞了,無法使用,你怎麼盈利?隨著單車的使用,亂停亂放的現象必然會比比皆是,作為城市的管理者能否允許?而共享單車一旦全國大範圍的使用,維護的成本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作為一個企業你怎麼控制成本?所以共享單車的失敗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只有當我們的國民素質提升到一個高度,共享單車的春天才真正的到來。至於美團卻不一樣,美團是生活服務類的互聯網公司,只要有足夠的流量,當有更多的人習慣使用後,盈利是遲早的事情。


瓜子皮的翅膀


ofo,美團和滴滴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公司,三個公司的發展模式都一樣,都是接受了大量的投資,美團已經上市,ofo和滴滴還沒上市。

這三家公司的命運不同是由於經營的領域不同造成的,ofo光靠騎行費用就無法維持運營,當投資資金都用完了,就開始挪用了押金。但是不能盈利,不管多少資金都是會消耗完,所以ofo把押金也虧完了,就陷入無錢退押金的困境。

滴滴其實也是虧損,程維都說了運營滴滴幾年來虧損幾百億,只是滴滴收到的投資比較多,就算虧了幾百億,還有很多投資沒用完呢,所以滴滴還可以維持下去。

美團就不一樣了,主營的外賣和到店酒旅都是很有利潤的,加上又上市了,資金不是困擾美團的問題,反而要考慮如何利用資金去賺更多的錢。

所以同樣是前期燒錢的行業,就要看錢燒到哪,一個行業不能賺錢,燒越多錢就等於虧越多錢,燒錢燒對了行業,就會帶來效果。


老王簡單說


ofo、滴滴還有美團這三家企業屬於同樣的機制,但是各自對待自己內部的管理也有截然不同。說到共享單車,曾經的ofo和摩拜也是最早打開共享單車的鼻祖了,但是現在現在的ofo現在面臨的處境非常的尷尬,摩拜已經被美團給收購,ofo曾經也差點被滴滴給收購掉,現在的ofo已經運

營非常的困難。

ofo通過單車規模來獲得資本資助,但是迎來了嚴格的市場監管,為了防止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並且防止影響交通,政府在一些地方禁止投放共享單車,這樣對共享單車的打擊力度非常的大。其實最主要的ofo對投放的共享單車管理上的不善,很多地方看到ofo的共享單車堆在一個地方,沒有人管理和擺放。支付寶同樣是有共享單車,並且可以隨處可見,哈羅單車和ofo共享單車兩者一對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現在的滴滴還有美團,他們兩個要比ofo好很多。現在的外賣一半以上都是美團的,並且用戶多,服務態度也是非常的好,美團騎手的送貨速度也是非常的快。滴滴由於出現了命案,導致滴滴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很多社會人士都說封殺掉滴滴,但是現在滴滴依然很多的人在使用滴滴,雖然沒有順風車,但是滴滴的快車都在使用。

雖然現在ofo在共享單車領域還是有一席之地,ofo想要繼續提升有著很大的難度,競爭對手太強勢。


鎂客網


1.首先說下滴滴,滴滴的成本低,作為一個專業打車平臺,讓私家車變成出租車,不用出車的成本,私家車車主也能賺到錢。何樂而不為。耗費錢就是在營銷方向,把滴滴推廣出去,各種優惠活動補貼。

2.美團,先說下外賣,人一日三餐,現在人大部分上班,累,訂個外賣,方便快捷。費錢優惠卷,推廣補貼。

其它方面生活長處,吃飯,旅遊,酒店,火車,飛機呀,電影。補貼推廣。

3.ofo成本高,一輛車成本高咱們就算100塊輛,多少個城市呀大城市每個投1萬輛,100萬萬30個城市那50個城市那100個城市那,推廣費,維修費,每個城市至少配備幾十個人管理車子吧,成本高。城市上班都做公交車,用的人少,共享單車品牌還多,各種各樣搶市場,壓價格,做優惠,基本利潤很低,如果品牌少,一家獨大


鑫哲


OFO主要是挖社會主義牆角,利用公共資源來掙錢。國家1個億修的廣場,他給堆1/3放車。二環內天安門西單王府井,路邊全堆滿車,人行道都沒地走。最後惹得國家統一命令城管收車,他花100億盲目投放的車至少被收走了95億,那還玩個雞兒,不虧本有鬼了。而盲目投放也是來自於他的貪慾,因為投放的車錢可以大部分欠著生產廠家的,其餘部分是風投投的和用戶的押金,也就是賺了自己有60%,虧了都是別人的錢,這種豪賭那不是穩賺不虧?當時他只恨賭得不夠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