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寶寶剛出生需要做做哪些檢查?爸爸媽媽知道嗎?

胡航科


寶寶剛出生需要做做哪些檢查?爸爸媽媽知道嗎?

寶寶剛出生以後,醫生會稍微檢查一下,然後再被抱走10多分鐘,這期間除了給寶寶清洗乾淨外,還會給寶寶做一系列全面的檢查,確保寶寶身體健康。

1.外觀檢查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從頭到尾來檢查,寶寶的頭部慢慢向兩邊深圳,有無異常,順產的寶寶會經歷產道的擠壓,需要觀察有無產道擠壓痕跡,還得捏一下寶寶的耳朵輪廓有無異常。

我家寶寶出生的時候使用的產鉗,出生後醫生很仔細的檢查受傷程度,還好只有一點傷痕。

2.皮膚檢查

寶寶剛出生後皮膚紅紅的,但是如果皮膚髮白或者發青,都可能有缺氧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會被醫生倒著打屁股啼哭。

3.口腔檢查

口腔內主要是看寶寶的舌頭,上顎是否正常,檢查舌根和上顎的連接情況。

4.生殖器官

寶寶的生殖器官也會被檢查,男孩陰囊是否對稱,女孩大陰唇小陰唇是否分開。

5.內臟檢查

然後還得聽聽寶寶的內臟有無異常,比如心臟,肺部,腸道等等。

6.黃疸檢查

除了上述外,還需要給寶寶檢查一下黃疸情況,是否很嚴重,是否可能是病理性的,都需要驗證然後治療。

7.身長體重

還得稱一下寶寶的體重,測量一下寶寶的身長,然後記錄下來。

8.聽力測試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還得做聽力測試,到時醫生會讓家屬抱寶寶過去檢查的,只是測試一下寶寶有無聽力問題,檢查比較快。

9.新生兒足底血檢查

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會被採取足底血,然後進行篩查,一般7天拿到結果,如果結果不正常也不要擔心,可以再進行一次複查(我家寶寶第一次的篩選檢查就不合格,複查後沒問題)。最後,寶寶出生後檢查內容還是很多的,主要就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媽媽不要著急,還得跟醫生配合好才行。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叮麻育兒


1.外觀檢查

醫生會順著寶寶的頭部慢慢向兩邊伸展,查看有無異常。順產的寶寶會觀察有無產道擠壓痕跡,再檢查寶寶的耳朵輪廓有無異常。 然後就是從脖子一直順著四肢摸骨,檢查有無骨折。我的孩子生下發現右鎖骨骨折,孩子一個月不讓右側躺,骨折自動痊癒。

2.皮膚檢查

寶寶剛出生皮膚髮紅髮皺的,但是如果皮膚髮白或者發青,就可能有缺氧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會被醫生倒著打屁股啼哭。

3.口腔檢查

口腔內主要是看寶寶的舌頭,上顎是否正常,檢查舌根和上顎的連接情況。

4.生殖器官

寶寶的生殖器官也會被檢查,男孩陰囊是否對稱,女孩大陰唇小陰唇是否分開。

5.內臟檢查

聽聽寶寶的內臟有無異常,比如心臟,肺部,腸道等等。

6.黃疸檢查

這個檢查很普遍,會查很多遍黃疸情況,有沒有發生病理性黃疸。

7.身長體重

稱寶寶的體重,測量寶寶身長。

8.聽力測試

寶寶出生後三天內會做聽力測試,需要寶寶深度睡眠。

9.新生兒足底血檢查

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會被採取足底血,然後進行篩查,一般7天拿到結果。



腦波交響樂


(一)Apgar評分: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做到初步評分,基本上產科醫生或者新生兒科醫生在1分鐘內就能給一個孩子評估。主要包括五項:皮膚顏色、心率、呼吸、反射、肌張力。正常的得分為8~10分,如果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

(二)體格檢查:在初步復甦後,給新生兒保暖之後,醫生會給孩子做新生兒的這些體格檢查,並不需要特殊的設備。體格檢測包括:

(1)          外部特徵:有無外觀異常,特別是手、足、耳、口腔、肛門等處體格檢測;

(2)          發育成熟度的檢查:新生兒原始反射主要檢測包括:覓食反射、擁抱反射,肌張力。

(三)新生兒足底篩查:又稱為足底血。新生兒足底篩查主要四種基本:苯丙酮尿症、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G6PD缺乏症。採血時間應該在新生兒充分哺乳後,1個月後可以在網上查詢。這4種疾病是為了讓新生兒得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且在出生醫院做這些檢測是免費的。

(四)聽力篩查:

新生兒出生後在出院前進行聽力初篩。初篩包括耳聲發射發和聽覺誘發電位。如果沒有通過,則預約第二次篩查,複查不通過,則需進行診斷性測定,如果確定為聽力異常,則需進行醫學干預。

(五)生後第一天以及出院前測黃疸值:

正常新生兒生後第一天不會出現黃疸,故生後第一個24小時,會給孩子測量皮膚黃疸值,如果過高,則會請新生兒醫生評估。此外新生兒在出院前會再次複查黃疸值。

(六)檢查臍帶:在出院前,產科醫生會檢測臍帶是否有異常滲血。

(七)如果存在特殊情況,則需要完善特殊檢測,一般會送至新生兒科住院治療。其中特殊常規的檢測包括:

(1)眼底檢查:體重小於2公斤或者早產出生的孩子需要做眼點篩查

(2)頭顱磁共振:如果存在窒息、或者低血糖、或者餵養困難的孩子會做頭顱磁共振

(3)血糖檢測:如果孩子吸允差,長時間吃奶欠佳,則會測量血糖。

(4)頭顱CT:有抽搐或懷疑顱內出血等

(八)新生兒在滿月的時候:會測量體重、身長。

 

 

 


地表最強兒科黃麗


阿氏評分:這個簡單而重要的嬰兒狀況評估是在出生後一到五分鐘內完成的。

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代謝篩查:一次血液檢測至少檢查21種嚴重的遺傳、代謝、激素和功能障礙,包括:PKU、甲狀腺功能減退、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生物素酶缺乏、楓糖漿尿病、半乳糖血症、高胱氨酸尿症、中鏈酰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和鐮狀細胞性貧血。儘管這些疾病大多非常罕見,但如果沒有被發現和治療,它們可能會危及生命。

聽力測試: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2到3個是聽力測試聽力對於語言和語言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但卻受到了損害。由於缺陷會影響兒童發育的許多方面,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鍵

給寶寶稱重,測量她的長度和頭圍 數手指和腳趾,注意身體任何部位和特徵是否出現異常 通過觸摸檢查嬰兒的內臟器官,包括腎臟、肝臟和脾臟 檢查新生兒的反射,髖部旋轉和臍帶殘端 記錄寶寶的第一次小便,排除排便問題 使用抗生素眼藥膏預防感染,注射維生素K,在出院前注射乙肝疫苗


用戶59485119707


還沒來得及好好稀罕剛出生的小寶寶,就被護士抱去檢查了,這短暫的“母子分別”,到底是檢查什麼了呢?

寶寶剛出生後的1~5分鐘之後,白衣天使會幫寶寶檢查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張力及呼吸力並評分,看看寶寶是不是適應了這個新奇的世界;然後是測量寶寶的體重、身高、頭圍和體溫,聽胸腔以檢測心雜音,聽肚子以檢查腸功能,腦袋上有沒有鼓包,還有眼睛和生殖器、顎裂、鎖骨骨折、胎記、髖部脫臼等情況。

寶寶出生72小時後,還會給新生兒抽足跟血主要是想檢查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看來寶寶出生後,也是很忙的,為了寶寶和家人的幸福,我們要充分理解醫生對寶寶的各項檢查,一起呵護剛出世的小寶貝。


另外大部分剛出世幾天的寶寶都會換上黃疸,一般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症狀。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隨時注意寶寶的情況哦。


楊謐說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醫生都會給寶寶安排一系列全面的檢查,以此來保障小寶寶的身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孩子在出生後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身體外觀的檢查

孩子出生之後身體外觀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醫生一般都會從頭部開始做檢查,頭頸部開始慢慢向兩側延展,細心的檢查是否有異常,自然分娩下來的寶寶頭部會經過產道的擠壓,故而要觀察下有無產道擠傷的痕跡,另外也需要捏一捏孩子的耳部輪廓有沒有異常,觀察外耳道有無疾病。

皮膚的檢查

剛出生的孩子皮膚比較紅的,如果孩子皮膚髮白或是發青都是不正常的表現,有可能是胎兒有窒息的危險,這也是為何孩子生下來之後醫生會倒立著寶寶拍打他們的屁股讓他們哭出來,這是為了讓孩子的氣管能夠通氣,將卡在喉嚨中的羊水或是其他的物質嗆出來。

口腔檢查

醫生會摸一摸孩子的口腔,看看孩子的舌頭,上顎等是否正常,檢查舌根跟下顎連接的情況等。胎兒生殖器官的檢查也不能夠忽略,男寶寶要看看男嬰的陰囊是否對稱,檢查女嬰的大陰唇和小陰唇是否分開,這個檢查在寶寶出院之前還需要再做一次。

在做完這些身體外觀的檢查之後,醫生就會用聽診器來檢查下孩子的五臟六腑有沒有問題,心臟,肺部,腸道等,由於嬰兒的心臟跟成人有異,他們的心臟尚沒有完全的閉合,故而醫生要仔細聽一聽心臟內是否有雜音,確診胎兒是否有先天的心臟疾病。

黃疸檢查,一般來說嬰兒在出生兩三天之後症狀都會自然消失,但是若是在24小時內發現黃疸,那就要做血液檢查了,血清膽紅素數值較高、病情較為嚴重時要接受光照治療。

總結:

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完善詳細,這也是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有些先天性的疾病儘早發現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有治癒的機會,故而父母們對於孩子的出生檢查也要予以重視,跟醫生做好配合。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件,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育兒知識分享


寶寶0~3歲期間,大約要經歷十次體檢,寶寶體檢不僅能有效地評估寶寶的生長髮育和健康狀況,還能及時發現寶寶的潛在疾病和發育遲緩問題,能夠幫助家長在寶寶的養育過程中少走些彎路。

第一次體檢——寶寶剛出生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時間,就要接受到人生中第一次的體檢,新生兒的身體檢查一定是非常詳細和完善的。包括心率,呼吸、皮膚,看寶寶對刺激的反應、生命體徵是否穩定等。

還會對寶寶進行體格檢查:體重,身高,頭圍,囟門大小,以及檢查寶寶身體是否存在先天性的疾病,比如先天性痣、色斑或血管瘤等等。

第二次體檢 ——寶寶出生後3~7天

在寶寶和媽媽出院之前,還會再做一次細緻的檢查,除了像剛出生的體格檢查,還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查,採集新生兒腳底血做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篩查,檢測新生兒黃疸數值等等。

第三次體檢——出生後42天

這是寶寶通常意義上的“第一次體檢”。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大小,臍帶是否脫落,有無滲血滲液、聽力檢查、視力檢查、肢體檢查、生殖器檢查、聽診心肺檢查等。

身體檢查要關注觀察腿紋、臀紋是否對稱,必要時完善髖關節檢查。

這時的寶寶應該可以發出「哦、咕、啊」的聲音,會簡單回應人,會跟人微笑,能稍微趴一會,手腳可以舞動等。

第四次體檢——出生4個月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測量頭圍以及囟門(此時寶寶後囟門已經閉合)、聽診心臟、測量胸圍、觀察豎頭情況、翻身情況、驗血、口腔發育、聽力檢查、視力檢查、肢體發育等。

第五次體檢——出生6個月

寶寶6個月時去做體檢,最重要的是檢查骨骼發育情況以及微量元素情況。

寶寶此時如果缺乏鈣等營養元素,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家長應注意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否則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寶寶獨坐情況、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評價智能發育、驗血、骨骼檢查、聽力檢查、視力檢查、骨骼檢查、重點注意寶寶是否缺鐵等。

第六次體檢——出生9個月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獨坐情況、爬行情況、發音情況,視力檢查、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七次體檢——出生12個月

在寶寶1歲~1歲半的時候,囟門就會閉合了。這時候,醫生會注意檢查囟門的閉合情況,囟門數值異常或閉合時間過晚,都要進一步檢查。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發音情況、走路情況、檢查動作發育,聽力、視力、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評價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八次體檢——出生18個月

除檢查身高、體重外,還要檢查寶寶的頭部、脖子、耳朵、眼睛、牙齒、生殖器、腹胸部等部位。家長需要注意的是,1歲半的寶寶容易發生貧血和感染蛔蟲,體檢時要檢查血紅蛋白和大便。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囟門,發音情況,走路情況、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九次體檢——出生2週歲

寶寶2週歲時,身體各方面機能均相對穩定。常規檢查身高、體重、頭圍、口腔,另外需要測查寶寶的心肺功能。

這個年齡段基本乳牙出齊,18~20 顆牙齒左右,這時需要關注寶寶是否有齲齒,男寶寶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包莖,包皮過長等情況。若有,建議專科處理。

第十次體檢——出生3週歲

寶寶3週歲時,正常情況下的平均體重為13.85千克,身長為94.3釐米,頭圍為48.9釐米,胸圍為50.5釐米,這些都是體檢需要測量的。另外,還需檢查牙齒生長和視力情況。

這個階段的寶寶體檢時可以再次化驗一下血常規,看是否有貧血。

體檢溫馨提示

1、寶寶體檢原則:“越小越多”。即年月齡越小,體檢越密集。

2、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體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3、體檢之前為寶寶換上寬鬆的衣服,便於體檢時穿脫。

4、將寶寶的體檢、疫苗手冊,醫生的指導意見手冊等裝入一個固定的文件袋內,體檢時隨身攜帶。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光芒四濺的暱稱


導讀:寶寶剛出生時,我們表示關心的順序是:男孩還是女孩?多重?正常嗎?


正常與否雖然被排在第三位,它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大部分寶寶都正常,所以,這樣的排序也正常。



但是,寶寶正常與否是要通過檢查才能知道的,都有哪些檢查呢?作為父母,你們知道嗎?


一、一般檢查。

1、外觀:


(1)五官:觀察口腔是否有顎裂,眼睛、鼻子、耳朵外觀是否正常。


(2)四肢:是否有畸形,比如彩超不易發現的六手指畸形等。手紋、腳紋是否與胎齡相符。


(3)脊柱:是否有脊柱裂等。


(4)外生殖器官的發育,比如,男寶寶的睪丸是否降到陰囊內、大小是否一致等。


(5)肛門是否有閉鎖、身上是否有特殊的“記號”。


2、聽診:心跳次數、節律是否正常,肺部呼吸音正常與否。



二、新生兒行為評定。


1、新生兒的行為能力:


(1)對光的反應


(2)對格格聲的反應


(3)對外界安慰的反應


2、被動肌張力:


(1)圍巾徵:檢查者用手托起寶寶的頭頸部,呈正中位,寶寶身體半臥位,將寶寶的手去找對側的肩部,觀察寶寶的肘關節和身體中線的關係。


(2)前臂彈回:當寶寶的雙上肢呈屈曲狀時,檢查者拉直寶寶的雙上肢,然後鬆開觀察其彈回到屈曲狀的速度。


(3)下肢彈回:寶寶仰臥,使其髖關節呈屈曲位,檢查者用雙手牽拉寶寶的雙小腿使之儘量伸展,然後鬆開,觀察彈回的速度。


(4)guo 角:寶寶平臥,骨盆不能離開桌面,屈曲雙腿呈胸膝位,將寶寶的膝關節固定在身體兩側,然後抬起小腿測量guo 窩的角度


3、主動肌張力


(1)頭豎立反應(頸屈、伸肌主動收縮)


(2)手握持:寶寶仰臥位,檢查者的食指從尺側插入其手掌,觀察寶寶抓握的鬆緊情況。


(3)牽拉反應:寶寶仰臥,如果手握持力量正常,那麼,可以繼續抬高寶寶雙食指約40釐米,看寶寶能否會彎曲自己的上肢使身體完全脫離桌面。


(4)支持反應:將寶寶呈直立狀態,觀察寶寶的下肢和軀幹是否能支持軀體的重量並維持幾 秒鐘。


(5)自動踏步:上面的支持反應得到後,託扶寶寶的頭頸和雙腋窩,寶寶會做出自動邁步的動作。


(6)擁抱反射


(7)吸吮反射



三、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兩病篩查(國家免費項目)

1、新生兒聽力篩查:寶寶出生48小時後,進行聽力的測定,及時發現聽力受損的寶寶。


2、兩病篩查:檢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寶寶出生72小時後,餵養達到8次,可以採足底血進行化驗。


我是有著多年助產經驗的產科工作者,有什麼孕產方面的疑問可以加我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哦!


產房說


現在城市已經普遍設立了兒童保健卡,在0~3歲間會為寶寶進行8次體檢。如果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有些什麼疑惑或擔心時,你可以撥打社區兒童體檢科的電話,請兒童保健醫生做專業的分析和判斷,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的營養保健得到及時的指導,還能及早發現病症,予以治療。

●_●

寶寶出生後體檢內容包括:體重、身高、坐高、頭圍、胸圍、囟門閉合情況、出牙情況、餵養指導、動作發育等,男孩還會看看小雞雞。下面來詳細看看每次寶寶體檢都查什麼。

體檢進行時�0�3

第1次體檢(出生後第42天)

此時,孩子體格發育有以下特點:

視力: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肢體: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喜歡呈屈曲狀態,兩隻小手握著拳。

微量元素:寶寶在6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mg,而他從母乳或奶粉中只能攝取到300mg左右的鈣。寶寶從出生後第15天就可以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易溶於水的鈣劑吸收效果較好,要注意選擇,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寶寶滿月後可以抱出去曬太陽,讓皮膚內的維生素D源轉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生殖器:男嬰的睪丸應降入陰囊。

第2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支撐住自己的頭部,俯臥時,能把頭抬起並和肩胛成90度。扶立時兩腿能支撐身體。

視力:雙眼可追隨運動的筆桿,而且頭部亦隨之轉動。

聽力:聽到聲音時,會表現出注意傾聽的表情,人們跟他談話時會試圖轉向談話者。

口腔:此時孩子的唾液腺正在發育,經常有口水流出嘴外。

血液:4個月的孩子從母體帶來的微量元素鐵已經消耗掉,如果日常食物不注意鐵的攝入,就容易出現貧血,要給孩子多吃蛋黃、豬肝湯、肝泥等含鐵豐富的食品。但不能服用鐵劑藥物。

微量元素:這時的孩子要繼續補鈣和維生素D,而且要添加新鮮菜汁、果泥等補充容易缺乏的維生素C。他們的食物有儘量少加鹽,以免增加孩子肝、腎的負擔。

第3次體檢(寶寶6個月時)

動作發育:會翻身,已經會坐,但還坐不太穩。會伸手拿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塞入自己口中。

視力:身體能隨頭和眼轉動,對鮮豔的目標和玩具,可注視約半分鐘。

聽力:注意並環視尋找新的聲音來源,能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牙齒:6個月的孩子有些可能長了2顆牙,有些還沒長牙,要多給孩子一些稍硬的固體食物,如麵包幹、餅乾等練練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由於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的現象會繼續並加重,有些孩子會出現咬奶頭現象。

血液:6個月之後,由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盡,若補充不及時,就易發生貧血。須分析貧血的原因,是飲食原因還是疾病造成的。儘早糾正貧血。在家時,注意觀察孩子面色、口唇、皮膚粘膜是否蒼白,如是,應考慮到貧血,併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骨骼:6個月以後的孩子,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缺鈣會形成夜間睡眠不穩,多汗,枕禿。較嚴重的還會出現方顱,肋骨外翻,應讓孩子每天都有戶外活動的時間,同時繼續服用鈣片和維生素AD滴丸。

第4次體檢(寶寶9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夠坐得很穩,能由臥位坐起而後再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後爬,扶著欄杆能站立。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拇指和食指能協調地拿起小東西。

視力:能注視畫面上單一的線條。視力約0.1。

牙齒: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小兒乳牙的計算公式:月齡減去4~6。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骨骼:每天讓孩子外出堅持戶外活動,接受紫外線照射,促使皮膚製造維生素D,同時還應繼續服用鈣片和維生素AD滴丸。

微量元素:最好檢查一下體內的微量元素,此時孩子易缺鈣、缺鋅。缺鋅的孩子一般食慾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第5次體檢(寶寶1週歲時)

動作發育:這時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來,能扶著東西行走,能手足並用爬臺階;能用蠟筆在紙上戳出點或道道。

視力: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髮或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

聽力:喊他時能轉身或抬頭。

牙齒: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8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週歲。如果孩子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就要尋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鈣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第6次體檢(寶寶18個月時)

1~2歲,體檢變為每半年一次。到第6次體檢的時候,孩子已經18個月了。

大小便:能夠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溼了褲子也會主動示意。

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杆一級一級上臺階,下臺階時,他就往後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

視力:此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儘量不讓孩子看電視,避免斜視。

聽力:會聽懂簡單的話,並按你的要求做。

血液:孩子須檢查血紅蛋白,看是否存在貧血情況。

這時候的孩子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引起醫生的關注,醫生可能就會在這次體檢的時候提醒你。

蛔蟲症:1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吃東西、喝水,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感染蛔蟲症。應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蟲卵。

肘部脫位:1歲半的孩子活潑而好動,但其肘關節囊及肘部韌帶鬆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牽拉時易造成撓骨頭半脫位。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時,教訓孩子時,應避免過猛的牽拉動作。

第7次體檢(寶寶2週歲時)

動作發育:能走得很穩,還能跑,能夠自己單獨上下樓梯。能把珠子串起來,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

大小便:完全能夠控制。

牙齒:乳牙20顆已出齊,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聽力:大約掌握了300個左右的詞彙,會說簡單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歲仍不能流利的說話,要到醫院去做聽力篩查。

第8次體檢(寶寶3歲週歲)

動作發育:能隨意控制身體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礙、走S線等動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會摺紙、捏彩泥。

視力:孩子到3歲時,視力達到0.5,已達到與成人近似的精確程度。此時寶寶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大約3%的兒童發生弱視。孩子自己和家長一般難以發現。在3歲時如能發現,4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5~6歲仍能治療,12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

牙齒:醫生會檢查是否有齲齒,牙齦是否有炎症。�0�3

現在城市已經普遍設立了兒童保健卡,在0~3歲間進行8次體檢。如果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有些什麼疑惑或擔心時,你可以撥打社區兒童體檢科的電話,請兒童保健醫生做專業的分析和判斷,這樣不僅能對孩子的營養保健有個及時的指導,還能及早發現病症,予以治療。每月應檢查的項目

稱體重一般規律是:出生時平均3千克,前半年每個月增長0.6千克,後半年每個月增長0.5千克,以後每年增長2千克,具體可用歲數×2+8(千克)的公式來推算。孩子的體重在此計算值的上下10%之內,均屬正常;超過20%為肥胖,低於15%為營養不良。

量身高:嬰兒出生時平均身長50釐米,前半年每個月增長2.5釐米,後半年每個月增長1.2釐米,第二年增長10釐米,以後每年增長5釐米。還要關注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比例是否正常。上下半身的分界點是恥骨聯合上緣,出生時上下比多為1.7,5歲時為1.3,10歲時為1。

測頭圍:頭圍大小可以反映出孩子腦發育是否優良。測頭圍的操作方法是:用一根軟尺,前面經眉弓,後面經後腦勺,繞頭一週。出生時頭圍一般為34釐米,6個月時為42釐米,1歲時為45釐米,2歲時為47釐米,10歲時為50釐米,過小過大都應去看醫生。

看牙齒:半歲左右萌出下門牙2顆,8個月左右萌出上門牙2顆。萌出的牙齒顆數為月齡-6。出牙過晚者亦應去看醫生。

量臂圍:胳膊的粗細可以反映出兒童身體發育的自然趨勢,進而判斷孩子的營養是否達標。生後1個月平均10.2~10.5釐米,1歲平均13.5~14.7釐米,2~7歲之間約增加1~2釐米。評估標準為:1~7歲小兒超過13.5釐米為營養良好,保持在12.5~13.5釐米為營養中等,低於12.5釐米則為營養不良。

其他必需檢查的項目�0�3

囟門:出生時約為1.5~2釐米(兩對邊中點連線)。出生後2~3個月,隨著頭圍增大而有擴大,以後逐漸縮小,常於1歲到1歲半時閉合。

舌繫帶:指舌頭下面的一根筋,與舌頭運動有關。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晰,很可能是舌繫帶過短。

聽力:大約30%的耳聾是在胚胎時期病毒感染所致,及早檢查可及時治療。

性器官:男孩子要檢查有無隱睪、鞘膜積液、疝氣、尿道畸形等,其睪丸增大不應早於10歲,也不應晚於15歲。女孩子注意有無疝氣、陰唇黏連,其乳房發育不應早於8歲,也不可遲於13歲。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識字】這款識字軟件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久隱517


新生兒從一出生就開始進行體檢,這段時期裡需要要做8項檢查:  

第一次檢查:出生後立即進行的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檢查內容:寶寶經歷的第一次常規檢查,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查看寶寶皮膚的顏色,檢查寶寶心臟是否有雜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緊張程度和活動是否符合標準。

第二次檢查:出生第一週內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檢查內容:醫生採一滴寶寶的足跟血做化驗,驗證寶寶甲狀腺和循環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醫生還會提醒哺乳的媽媽飲食上的選擇,告訴你們照顧新生寶寶的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如何預防寶寶佝僂病以及寶寶猝死的建議。

第三次檢查:滿月後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檢查內容:在寶寶滿月的時候,主要為寶寶做聽力篩查。存在聽力問題的寶寶,出生後三個月內是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這次檢查很重要。

第四次檢查:四到六週體檢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檢查內容:這次檢查的重點是檢查寶寶肌肉發育、四肢發育和智力發育。通過寶寶趴下的抬頭情況檢查寶寶的肌肉發育。通過髖關節是否運動自如,判斷寶寶的四肢發育是否正常。另外是一些基礎檢查,測量身高、稱體重,檢查生長是否正常,心跳和其他指標是否符合標準。

第五次檢查:三個月的心智發育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檢查內容:醫生主要檢查寶寶的身體和心智是否正常發育。寶寶現在已經三個月大了,與周圍的環境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他的眼神是否跟著物體移動,能否用目光與人交流,並對別人的微笑報以笑容,寶寶是否能把兩隻手握在一起抓東西,能否握拳,這些都在檢查範圍內。

第六次檢查:六個月的運動能力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檢查內容:醫生就把檢查的重點放在寶寶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上面。大多數寶寶已經能夠在趴在床上用雙臂撐起身體,並仰起頭,還能很輕鬆地用手拿起物品。另外醫生會注意幾個重點:寶寶是否能夠注意到別人的目光,是否對呼喚或電話鈴有反應,是否能翻身。

第七次檢查:九個月微量元素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檢查內容:最好檢查一下寶寶體內的微量元素,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缺鈣、缺鋅,而食慾不好,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醫生會抽一滴寶寶的指血,用來做化驗,這種方法比化驗頭髮更準確。

第八次檢查:一歲語言、運動和牙齒的發育檢查

檢查地點:醫院保健科;檢查內容:這次體檢除了常規檢查外,醫生通常會著重三個方面:一、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測試。大多數寶寶,這個時候已經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身體語言”和爸爸、媽媽聊天。二、寶寶運動能力的發育,具體包括寶寶的爬行、停止、站起來、用食指和拇指抓住目標物。三、寶寶牙齒髮育,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8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週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