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感謝您的提問。

如今的很多孩子常常會出現不清楚自己想吃什麼、想要什麼、想玩什麼、畏首畏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種種沒有主見的表現,這確實會讓家長們為之擔心。

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3點做起:

放棄比較

很多人調侃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如今很多的家長對於這一點已經有了察覺,但在內心深處把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卻仍然是常有的事情。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與成人有一點最大的區別便是——感知力強但表達能力弱。

所以縱然如今很多家長已經把比較變成了心理活動,但孩子們仍然能夠對此有所察覺。

長期生活在比較的陰影下的孩子,久而久之便會喪失自信,一味的模仿別人、喪失自我的同時,又會因為自己永遠達不到“別人家孩子“的水平而容易放棄。

輕言放棄而又沒有自信的孩子,自然無法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對此家長需要做的是:

  • 從內心深處真正的接納孩子:不管ta是表現的天賦異稟,還是在某項技能的成長中顯得笨拙,ta都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勇氣。
  • 在陪伴孩子獲得新技能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帶來的收穫,而不是著眼於別人做的怎麼樣、有多好——因為在人生的賽道上,主演應該永遠是自己。

教會孩子小步前進

我們都瞭解嬰兒學走路的過程:從最開始為扶著沙發背站起來而興奮不已、到小心而緊張的走出人生第一步、再到蹣跚前行、接下來不厭其煩的享受走路的樂趣、然後是學會跑、學會跳......

那是一個有點漫長並且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

沒有父母因為孩子走路學的慢而大發雷霆的;但卻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肯收好自己的玩具、寫作業效率低而對孩子批評、指責甚至打罵......

實際上,收拾玩具、寫作業的專注、時間管理這些技能的學習,和學習走路的過程是一樣的:新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有一個過程,一步步的前進。

所以家長們要記得,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有些事情不需要我們教他們便能學會,一方面是人類的本能,另一方面是他們通過自學可以掌握。

但並非所有的技能孩子們都可以通過自學而習得,這時就需要家長們悉心的教授並允許他們在小步前進中慢慢成長。

有選擇的放手

很多的父母,平日盛好飯、夾好菜之後把碗筷遞到孩子嘴邊;出門前從裡到外的衣服為孩子準備好甚至幫ta們穿在身上;開學前各種文具一應俱全的準備好.......

說如今很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毫不誇張,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次看到這些,我就想起我小的時候:每個學期開學前,我都需要自己列清單採購文具、自己一點點的將每本書的書皮包好——儘管我包的書皮書邊都是斜斜的(那個時候用掛曆紙包書皮,小手指沒有那麼大的力度和精確度將書皮的邊折的那麼直).....

此外衣服自己洗;放假在家還要幫忙爸媽做午飯、晚飯...等。


我要說的不是我所處的那個年代的孩子與現在的孩子不同;而是想強調那個年代和這個年代的父母的不同:那個年代的父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要比現在的父母更懂得對孩子 放手。

當孩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時,ta才會有更多思考的機會。選擇的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主見自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便也形成了。

所以父母對孩子有限的放手,才會為培養孩子的主見提供成長的土壤。

總之,植根於內心的自信和堅持、踏實穩步的不斷獲得新技能、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具備了這些條件的孩子,自然會成為更有主見的孩子。


我是梅子,歡迎關注@梅子說育兒瞭解更多育兒話題。歡迎將此文轉發給身邊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謝!


梅子說育兒


怎樣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我不能說我的孩子特別獨立,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事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意願,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幾個方便做的挺不錯的。

我的孩子今年6歲,男孩👦。說起來挺有意思的,我們就這一個孩子,也沒有要老二的打算,但是我老公總是說,獨立點,將來離咱遠點,也不要咱們操心。他是打算讓孩子長大後離我們多遠呀?😂😂


2歲多,過不平整的路自己推自己的三輪車。我們當時租的小區,到後面街道的牆倒了,磚散落著,慢慢的也成了路。他騎著三輪車,過那時,我們就那麼看著,他自己折騰的推,拉,使勁的抬,小區的老大爺們都笑他,十幾分鍾,終於過去了,他不會說話,只是拉著我的大拇指給他在額頭點贊。一直到現在,我們住在6樓,沒有電梯,滑板車都是自己扛上扛下,各種姿勢。
4歲時,我送他去學校,做公交車,刷卡投幣都是他來做。我們當時住的離學校兩站路,上學做公交,放學走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投幣打卡都是他,低低的個子,跑的感覺一蹦一蹦的,走到和他一樣高的打卡機前,順利的投幣或者打卡。其實我也不知道最初他多打了多少次,但是有什麼關係呢?


5歲左右,開始洗碗。婆婆回家了,我辭職照顧孩子。我是一個懶媽媽。每次吃完飯不油膩的話,我都交給他洗碗,還沒水池高的他拉個小凳子就開始洗碗了,說實話,洗不乾淨,無妨,我再洗一次就好。現在6歲了,每天早上喝完奶粉,自己拿回廚房,洗乾淨收起來,水到渠成。

姐姐總說我,懶人有懶福,可是家長所有事情都做了,孩子又哪來用武之地。

還有,就是要給他絕對的信任,不要在心裡說,他太小做不好或者洗不乾淨,其實孩子的小身板裡藏著足夠大的能量。

有時候他們也會很累,想偷懶,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大人有時候也想偷懶。一些鼓勵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他們可以,也暗示他們,爸爸媽媽不會幫他們,只能他們自己來,他們更會獨立起來。


不到6歲的他,現在可以自己洗碗,洗澡,拿滑板車,自己記學校一些簡單的作業,自己在學校卷被子,然後從3樓拿下來放到車裡,自己擦桌子,幫我拖地,只因為我放手,給他鼓勵。所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交給孩子們自己做,給他們足夠的信任,給他們在想偷懶時以鼓勵,適當的給點物質獎勵,他們會獨立的讓家長難以想象。


陪你從6歲到長大


我是吳媽,分享最真實的育兒故事

孩子沒主見主要還是沒自信,對自己的想法沒自信,不確定人家會不會同意自己。對自己的答案沒自信,即使做對了,也不相信自己。這樣就導致了孩子不敢做決定,不敢做選擇。


對於這方面,我是怎麼做的:

在合適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家長從小就要刻意的給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機會,孩子拿定主意後,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肯定,也許選擇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家長千萬不能打擊孩子,打擊孩子的結果是讓孩子更自卑,更沒有主見,再也不敢拿主意。

我家孩子小時候,我是這麼鍛鍊孩子的:早上起床,準備兩件衣服,讓孩子自己選擇穿哪一件。前一天晚上,讓他選擇第二天吃什麼早餐。晚上帶孩子去小區廣場,讓他自己決定玩什麼,和誰玩。在這方面,孩子就是一個孩子王,一直都是他來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孩子們也比較喜歡跟他一起玩,因為他主意多。


不要拿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作比較

家長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討論其他成績好的孩子,說其他孩子怎麼怎麼好,你要跟他學習如何如何做,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必然越來越相信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對自己卻越來越沒有信心。

讓孩子跟自己比較,這次錯5題,下次錯4題,那就是進步,家長就要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孩子的自信就會這麼逐漸的建立起來。


在學習上孩子的自信,還來自於對於自己掌握的知識

孩子上課認真,對學到的知識認真複習鞏固,老師交待的作業認真、高質量的完成,知識掌握的足夠牢固,孩子心裡就有譜了,對於自己給出的答案,才有足夠的自信。

如果孩子現在上高年級了,讓他回去做低年級的題,你看孩子還會不會對自己的答案有所懷疑。幫助孩子認真學習鞏固課堂知識,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途徑。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足夠的鼓勵,肯定孩子的進步,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信。

孩子自信了,也就敢要選擇,敢於拿主意,有足夠的主見。



微塵唯愛


你好!

先說過笑話:張三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一天,他到理髮店理髮,師傅問他要什麼髮型?他說,隨便。師傅看了看他的頭型和臉型,說分發頭吧。張三同意了。師傅又問,要五五分,還是四六分還是三七分呢?張三說,隨便。於是,師傅拿起剪刀“嚓嚓嚓”飛剪起來,不一會就理好了。張三付了錢就走,剛走到門口,迎面碰到個熟人——快嘴李四。小李說,奧,張三啊,理了發了?怎麼留這個髮型,中間一道溝,多難看啊!張三一聽,問老四,那我留什麼髮型?“我看平頭得了,好看,”老四說。於是張三要求師傅重理,師傅說,那還得重拿錢。張三說好吧!師傅立即給他理了個平頭。張三又付了錢走了,可剛到門口,又碰上了哥們王五。王五也是個快嘴,對張三說:哥們,你咋理了個平頭呢?你看你臉尖頭尖,咋不理個光頭呢?既涼快又好洗。張三一聽覺得也是,就對師傅說,給我理光頭吧!師傅苦笑著說,那還得重付錢嘍!張三無奈地說,好吧!就這樣,一會功夫,張三理了三個頭,掏了三次錢。

這就是典型的東說東倒,西說西流,沒有主見的表現。

什麼是主見呢?小而言之是,就是指孩子在面對困難或問題時,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大而言之,就是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做出正確的決擇與判斷。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主見的人,強化孩子的自主自立意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主見意識,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呢?

一,故事薰陶法。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朗讀一些有關有主見的名人故事,比如《狸貓換太子》,《周恩來的故事》等等,讓這些精英,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併為此效仿。同時結合身邊的真人真事。潛移默化,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二,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極大。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做事優軟寡斷,遇事維維諾諾父母,其子女也不會乾脆利落。所以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主見,不能東說東倒,西說西流,不會作主。有主見對一個人很重要,以後無論是購物,選學,擇業,婚姻等等都離不開選擇,離不開自己做主。

一般來說,嬌生慣養的孩子主見意識較差,自主自立的孩子自主意識較強。

三,實踐鍛鍊。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使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讓孩子在實踐中鍛鍊。比如,孩子要買學習用品,或者買衣服。家長可以跟著孩子,到商店讓孩子親自挑選決定。家長不要越俎代庖 ,樣樣包辦。孩子在選購的過程中,家長只做參謀,不做決定,給孩子一個選擇決定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做主。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主見意識就能培養起來。

四,避免獨斷。過分的有主見就容易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往往把事情辦砸。家長無論做什麼事都讓孩子做主,孩子當家,比如吃什麼飯,孩子說了算;走親戚拿什麼?孩子說了算;散步走哪條路,孩子說了算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容易養成事事由我做主我說了算的習慣。因此,在培養孩子的主見意識過程中,家長一邊要鼓勵孩子做事有主見,同時也要要求孩子做事不能獨斷專行,遇事要與人商量,集思廣益。要有團隊精神,合作意識。





伯廷


孩子目前六歲半,我平時買東西的時候叫他二選一。決定哪個就是哪個。吃飯前,問米飯還是麵條,不允許說隨便。當我問別人,對方想都不想就說隨便的時候,我特反感這麼敷衍的回答!只有認真回答問題,才能得到別人認真的對待。生活中就是這麼在各種選項裡,看似隨意的鍛鍊著孩子的主觀意識。

有一次,經他的選擇買的玩具,玩了十分鐘就報廢了。我之前已經強調了這個不結實,推薦他買另一款。他拒絕了我提議。十分鐘以後看著慘兮兮的玩具碎片。我就告訴他。既然你自己選擇了認為是對的。就要面對自己的決定。我給你的提議,你可以參考,你也可以自己去悟。後來他得出結論,塑料的東西,摔了會壞,哭鬧了幾分鐘也就沒事了。然後我們商量好,凡是購買學校門口的塑料玩具,就用他的零花錢買。現在路過的時候連看都不看了。希望他不只是因為害怕花自己的錢,重要的是知道合理的規劃自己的零花錢,買一些適合自己的東西。

馬上就要進入小學,看到他對畫畫有點興趣,就去試聽了一次。他很開心,決定要繼續學習。我就跟他談話,決定好了就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咱就不要去。你真的確定你可以嗎?他認真的說會堅持學習,想以後拿起筆就能畫出想要的圖案。上課100分鐘,認真聽課的樣子真是最帥了。

今天放學以後,他找我談話。說我規定的作業給他壓力了。(因他剛看了一本關於壓力的書)還問了別的小朋友回家並沒有那麼多作業。我說20年以後你不要因為生活給你的壓力,而埋怨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小時候不叫你努力讀書。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去玩手機,去看電視。他自己想了想。大概是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選擇了去做題,開發腦筋。

也許是書看的多了,孩子思想有些成熟。目前觀察還算有主見,看以後發展吧。


西梅子9


先說說我是如何培養我家寶寶的吧,孩子有主見會思考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許多家長也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培養,我就思考與主見如何培養來說。


思考:這個最好從孩子懂事2~3歲左右開始,大家都知道孩子喜歡吃零食,一進超市什麼都想買,這個時候你就要提前跟他說好了,進超市只能買一樣東西,你想想要什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認真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孩子再三考慮後會選擇某某東西,以後每次進超市前他就會考慮今天要啥,這東西對自己有啥用,是要吃的還是玩的?這樣長久以來娃娃就越發的會思考,遇見事情也就會先思考,這個方法思考與主見都會鍛鍊家長可以試試。

主見:遇事多讓孩子分析,比如那兩樣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做比較,讓他說說這兩樣有什麼不同,在孩子面前少做決定,讓孩子自己決定,比如今天去哪裡玩,去哪裡吃,讓孩子自己決定,在分析的時候思考,孩子的主觀意識變強,有利於他們成長與進入社會的適應力。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那樣對孩子的交際能力不好,多給孩子發揮的空間,多讓孩子上一些舞臺,比如跳舞,詩朗誦,講笑話都可以。


嘻哈魚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小的時候,就特別沒有主見和自信,因為那個時間家裡特別窮,這讓我有強烈的自卑感,後來也沒有讀很多書,所以這種自卑感一直到我成年才慢慢消失。現在我們的條件也不好,但是我為了孩子沒有工作,一直陪在他們身邊,所以孩子的幸福感指數很高,孩子幸福指數高的話,他們就更有主見和自信。

主見是孩子自己對事物的確定的想法或者見解,一個孩子有主見,有自信,是一種優良的品質,沒有主見的孩子,容易受別人左右,是一種不健全的性格,有主見的人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做,生活中充滿了自己主宰的快樂,如果孩子沒有主見,對她的心理成長是十分有害。

沒有主見的原因:一根本原因是父母太強勢。

不要以為孩子沒有主見,是他們的性格使然,造成孩子沒有主見的根本原因就是作為父母的你過於強勢,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過多地約束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人生觀強加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實現,孩子的成功和失敗都與他們息息相關。孩子在這種約束的壓力下漸漸的沒有了自己對未來的想法和看法,只能遵從父母的意思。


對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

在孩子眼中,父母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同時父母也將自己的愛全部放在在孩子身上,很多父母一直覺得孩子還小,對於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親力親為,不給孩子任何鍛鍊的機會,孩子的飲食起居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當當,絲毫不差,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於什麼事情都有父母來做決定,如果讓他們自己來處理問題,只會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如何讓孩子變得有主見,能夠主宰自己,父母可以採用以下建議。

給孩子更多的更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父母要製造更多的機會去鍛鍊孩子。讓他們學會自己去做決定,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獨立自主,該放手就放手,父母不可能給孩子做一輩子的決定,他得去走他自己的路,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很渴望獨立去做事情,那麼你就不要打消他的慾望。當孩子真的做出正確的決定,父母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和誇獎,要讓他們感受到他是有能力獨自做好事情的。

不壓制並支持孩子的主見,

你說的孩子會分享東西給小朋友,這不是壞事,就算別的小朋友不分享給他,那別他們父母沒有教好,我們不能因為別孩子不會分享,而讓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分享,這是不對的。

假如孩子的主見是錯誤的,也不要立刻去否定孩子,指責孩子,要告訴他錯誤的原因,並引導他做出正確的決定,不要用父母的權利去限制孩子。這樣的結果只能得到一個脾氣暴躁,沒有主見的孩子,要支持孩子去管理自己,當他做選擇的時候,是會因為自己想要主動自主權而非常開心

父母給孩子選擇權,也要灌輸給他守信承諾的觀念,也就是說,既要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就要培養他行事負責的態度。


書霞育兒說



以前我有個同事,和他出去買東西最頭疼。如果要買的東西品種單一還好,如果有很多選擇,那他往往要左挑右選拿不定主意。工作中徵求他意見時回覆最多就是“都可以”或者“隨便”。這種回答最讓人煩惱,久而久之大家在做決定時基本都把他的意見排除在外了。這種被邊緣化的感覺其實很不好受,但如果堅持讓他做決定則他寧願被邊緣化。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被社會邊緣化,整天唯唯諾諾,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但有主見是天生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呢?

我想和天性有些關係,但更多的還是緣於生長環境和家庭教育。

1.充分尊重。從三歲起孩子的表達和思維逐漸清晰,再不是那個任由大人擺佈的小娃娃,慢慢有了自己的堅持,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傳說中的horrible 3就比開始。而作為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任何決定,通過商量討論儘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決定。

2.創造機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以讓孩子多參與意見。比如,晚飯想吃什麼啊?今天想穿紅色還是藍色的衣服啊?等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如果聽從了孩子的意見會讓他自信心和成就感暴增。也逐漸會培養他自己的主見。

3.及時肯定。當孩子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時應及時鼓勵和肯定,打壓和否定都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表達慾望和參與性。

所以想讓孩子有主見,家長要做好鋪路工作。


兩株蘋果樹


看到你的描述,我感覺孩子家長並沒有想讓孩子有主見呀。當孩子的朋友來家裡的時候,孩子奶奶告訴孩子要把東西分享給別人,但是當孩子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孩子奶奶又告訴孩子不要分享給別人,還是得到了兩個互相矛盾的信息,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做,分享給別人和不分享給別人都是不對的。更沒主見。只能聽大人命令嘍。

這樣孩子內心會有兩個聲音在打架。她以後不管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這樣。很糾結,也不知道如何拿主意。

所以關鍵是在成人這裡。如果孩子不去分享的話,大人會害怕別人認為你沒有教好孩子,害怕別人會評論你是自私的。所以你在這件事情上也是做糾結的。這也會讓你很憤怒。因為糾結的心情很難過。所以就是你能否允許孩子不跟別人分享呢?如果你真正的允許孩子,可以不跟別人分享,那就沒有問題了。如果你認為必須跟別人分享,那也沒有問題,你就鼓勵孩子去跟別人分享,你肯定和表揚他這一點,她也會因此而收穫很多朋友。當然你也可以交給她其他的,比如說如果別人跟你分享,你就跟她分享。關鍵是你要前後保持一致。孩子就沒有那麼多的糾結和矛盾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可以和我的觀點不同。我尊重每一個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我是一個80後,小時候的我是一個十足的乖孩子,聽話懂事,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哪怕這件事自己不喜歡也不會反抗,父母不讓做的堅決不做。

所以,雖然我從小就非常受老師和長輩的喜歡,可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

回想小時候,我是在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長大的,批評,指責是常態,要從父母嘴裡說出來一句讚美的話,不知道有多難!

父母習慣於幫我安排好一切,事事包辦是他們的樂趣,殊不知這樣做剝奪了我自己做選擇的權利,也扼殺了我作為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我,變成了一個沒主見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自己都難以作出決定。每每站在選擇的分岔路上,就會依賴父母和長輩為我做決定,我不敢選擇也不會選擇。

平時去外面吃飯,吃什麼?糾結。 去買鞋子,哪個顏色好看?糾結。 想做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 最後,連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不知道。

沒有主見的人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很難體會到幸福感。

現在我做了媽媽,我從來沒有把聽話當作對女兒的要求,她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主張和選擇。我和他爸爸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選擇尊重女兒的選擇,給她足夠的自由。

聽話不是好孩子的必備品質,獨立思考才是。與其讓孩子聽父母的話,不如父母選擇多去聽聽孩子的話。

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讓孩子勇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我都會問女兒:“明天早上想吃什麼呀?” 她每次都會先想一想,然後告訴我說:“媽媽,我明天想吃蛋糕。又或者是:“媽媽,我想吃豆沙包。”

哪怕是早餐想吃什麼、穿哪件衣服這種小事,也是鍛鍊孩子選擇的好機會。給孩子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孩子就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便可以發展出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有主見,說到底是擁有選擇的能力,而有主見的人在面對人生重要的時刻時,更容易做出合適的選擇。

人生的路道阻且長,一路上需要做出無數的選擇!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因為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而這些選擇,也終究需要自己來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