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國慶節後,你覺得能開啟大牛市嗎?為什麼?

chunqiuu


國慶長假之後,A股市場開啟大牛市概率很低。究其原因,政策環境、內外部環境以及資金面環境等方面,都不支持股市走出大牛市的行情。

雖然縱觀歷年來A股市場的國慶長假後的股市表現,尤其是國慶後首周的股市表現,多以上漲為主,且首週週陽線的概率比較高。但是,從今年來看,港股市場的接連下行,或多或少也是一個風向標,對節後A股市場的開局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在全球市場跟風加息背景下,作為利息比較敏感的A股市場,可能同樣受到加息風波的衝擊影響,而新興市場也往往深受加息、縮表、資本回流美國等因素的衝擊,而如此一來,A股開啟大牛市的概率也就進一步降低了。或許,對於當前的A股市場,尚且屬於歷史底部區域,但歷史底部並不等同於股市就可以開啟牛市上漲,而構成股市牛市上漲的原因有不少,但從現階段來看,引發股市走牛的難度還是不少,股市仍可能延續震盪築底的格局。


郭施亮


節後A股肯定不會馬上展開大牛市行情,不要害怕踏空。道理很簡單,目前A股套牢的人那麼多,根本沒有賺錢效應,哪裡有牛市的跡象。大牛市更不用提了。如果實在要找個指標來分析,那也很簡單,看滬市目前每日的成交額即可。節前週五滬市的成交額僅1253億,成交稀疏,屬於弱市的量級。一般來說,滬市每日成交額至少需要2000億才有比較多的賺錢機會。大家記住這個2000億的額度,一旦到達這個額度,就可以考慮進場操作了。這是最簡單的判據。

至於節後的重點是大票還是小票,我們可以從滬指,創指,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日線同列圖來分析。具體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到,四大指數最強的是上證50指數,創指最弱。滬指和滬深300指數差不多。可見,目前是指數行情,主要是由上證50板塊個股護盤引起的。這種行情比較難操作,大多數股民往往會發現自己賺了指數不賺錢!

所以,節後重點在哪裡就很簡單了:指數行情大盤股為主。不過,大盤股很難持續上漲,操作起來難度不小,需要耐心。如果是我自己操作,我更傾向於選擇上證50ETF期權進行操作,這樣獲利的機會較多,而且做多做空都有機會。目前來說,做上證50ETF期權是首選的操作策略。不過,做期權需要一定的門檻,可能大多數股民還是無緣期權的機會。

至於小票,也不是沒有機會。主要是板塊性的機會不多,個股的機會還是有的。所以,要做小票的話,建議精選個股,特別是四季度業績預期大幅增長的個股,在四季度表現的機會很大。一般來說,四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個股,可以從三季度的財報上選擇,一般三季度業績不錯的,四季度容易持續增長。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方法。如果懶得看財報,可以使用階段漲幅排行榜法,時間區間選擇三季度。這樣階段排行漲幅大於0的,都是相對抗跌的個股。這些抗跌股在三季度到弱勢時能夠抗跌,那麼基本面一般存在較好的預期,否則不可能逆勢抗跌。這些抗跌股四季度表現的機會,一般會遠高於其它弱勢股。這也是一種選股的思路。

總的來說,節後只要滬市成交額沒有放大到2000億以上,都不是真正的強勢行情,一般都可以按照震盪行情操作,輕倉短線為宜。不要指望大牛市一夜來臨,更不要懷著賭一把的心理隨便滿倉操作。


思考A股


國慶節後,要開啟大牛市,可能性很小。

一、內在節奏不支持

上圖是上證指數日k線圖,中長期均線120日和250日依舊向下,表明當前市場處於熊市之中,哪裡來的牛市?

當前指數剛剛突破下降壓力線,處於日線級別的B浪反彈之中,可能反彈的高度,大概在3000-3100點之間。反彈結束,會繼續進入下降通道的概率很大。

二、外圍環境不支持

國慶期間,港股,美股和歐洲主要指數均處於大跌之中,節後A股會受到較大影響,跟跌概率較大。

當前,宏觀經濟指標並不很樂觀,經濟轉型也正在進行中,能否走出L型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美元指數走強,美債收益率攀升,給全球資產定價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國慶期間,發展中國家貨幣貶值趨勢明顯,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機會從哪裡突破?美國退群成癮,貿易保護主義沒有絲毫減弱跡象,這些不確定因素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節後想走入大牛市,條件不具備。

謝謝您的閱讀、點贊和轉發。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或者關注我後私聊,方便加入我的頭條股友群交流探討。


投資悟道


今日是2018年國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受節日全球資本市場大震盪的影響,今日A股不出意外的出現回落,各大指數均走出明顯大跌的行情,預計後期還將繼續震盪為主。

由於節前權重股出現持續上行,促使上證50指數成為市場的短期焦點,並直接推升滬指走出明顯獨立於其他指數的上漲行情。權重股的大漲給了很多散戶以信心,有些人更是樂觀的期待牛市來臨。

而對於大盤到底是什麼狀態,天檀在節前則一直給予非常明確的質疑觀點:牛市沒有來臨,牛市沒有來臨,牛市沒有來臨!長期關注我們觀點的投資者應該非常清楚,天檀不止一次的強調,權重股的上漲不是牛市,全面大漲才是牛市,而未來最後可能出現下一波牛市的時間是在2019年中以後,滬指調整的終極位置大約在2400點附近。

為什麼牛市會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原因如下:

1、目前滬指處於大C浪調整週期中,具體浪型如下:5178——2638點是大A浪,2638——3587點是大B浪,3587點——目前是大C浪。

2、從歷史來看,A股熊市週期一般在3—5年,而從2015年6月5178點牛市頂部下跌之後,以4年為週期預計在2019年中開啟牛市,以5年為週期預計在2020年中啟動牛市。

3、A股的牛熊是估值輪換的一個過程,以上證綜指為例,歷史牛市頂部估值均在55—60倍左右,而歷史熊市底部估值則在10—15倍之間不等,目前該指數估值在12倍左右,已進入該估值區間。

不過由於估值是一個區間的含義,所以不能說上證綜指當前12倍左右的估值就完全見底(跌破2638點的可能還是很大),但至少可以說明距離底部不遠了,只是還需要時間來熬,俗稱以時間換空間。

4、從滬指月K線可以看出,自1990年12月以來,滬指一直運行在超大級別的上升趨勢中,而這個上升趨勢的下軌是250月均線,目前該指數在2318點,向上浮動100點,預計底部在2400點。

5、基欽週期的存在:基欽週期是現化西方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經濟週期性波動的一種理論。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於1923年提出的。

基欽根據對物價、生產和就業的統計資料的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每隔40個月就會出現一次有規律的上下波動。而中國股市下一個基欽週期擴張期預計在2019年中左右。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喜歡嗎?關注並點贊,記得留下腳印,常聊!


天檀


  • 在國慶節後,我覺得A股開啟大牛市的概率還是很小的。不僅國慶過後不會有大牛市,今年都不會有牛市了。現在只是超跌反彈的狀態。大盤能到3000點左右就不錯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李大霄說現在是兒童牛啊。明明很多個股都是熊大熊二的狀態,卻偏偏說是牛來了。


  • 國慶期間,外圍股市開啟了調整模式啊。美股出現連續兩日的調整,亞太港股也是跌幅很大。這無疑會給大A股很大的壓力。特別是銀行板塊在節前不斷上漲,其他個股基本不漲。而國慶期間港股的銀行是跌幅較大的。節後上證50估計會迎來調整。但中小創這邊則不好說。看資金會不會趁上證50調整之際有所起色。如果節後中小創不再跟隨大盤下跌,十月的反彈值得期待。中小創很多個股的跌幅很大了,想要再度大幅下跌也是不現實。
  • 如果有反彈也只是超跌反彈而已,千萬不要以為牛市又來了。沒有資金,哪裡來的牛市?何況還有中國人保要上市,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新股呢。想要大牛市到來,還是看新股破發,或是新股發完了吧。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早兩日才有人問A股節後能否出現上漲,如今就有人問節後能否開啟大牛市了,是不是被節前那幾日的上漲衝昏了頭腦。理性點,節後能震盪上漲就不錯了,A股現大牛市,在如今估值底的背景下,未來我信會有大牛市的誕生,但是暫時還真沒那個啟動的條件,仍需要時間整合各方資金對市場的認可度。

就國慶節後下周的行情,A股其實也不太樂觀,一方面在節前最後一日晚間,證監會可是放出了一隻大吸血機的IPO——中國人保,融資額很可能達百億級,另一方面,面對日韓、香港等亞太股票市場在美聯儲加息效應的發酵下本週出現持續走低的走勢,其中和A股最密切的香港恆生指數更是4連陰,對A股在節後開盤初將形成外圍走勢的利空。不過A股也有相對外圍市場有自己的優勢——目前估值底的優勢和過去三年(2015、2016、2017年)國慶節後首日均收紅並且此前出現一波反彈走勢的慣性也讓A股在國慶節後有望期待,整體而言,A股節後量能的變化仍是關注的重點,如果遲遲不見放量,即使首日再現收紅,此後行情也難以持續,更別談開啟大牛市。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國慶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明天將會是國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國慶節後大牛市?老鄉你沒有搞錯吧!能不跌我們就得燒高香了還大牛市,我們要認清現實,不要盲目的樂觀,更不要看了兩條利好消息就認為A股要開啟牛市了。熊市到牛市的過渡不是一兩天就能結束的,做好打持久仗的準備吧!只要熊市不結束,大盤的上漲就要靠大盤股的拉動來維持,節後建議還是選擇大而美的股票去操作。

A股的現狀。A股的現狀大家不能不瞭解,15年到16年半年的時間跌去了近50%,經過兩年的反彈今年也就是18年A股再次跌去25%。雖然滬指沒有創新低但是距離低點也就只有8個點的距離,深圳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都創了新低,而且創業板已經跌了三年了。A股三大股指從長期趨勢看都還沒有止跌的意思,那麼牛市有從何談起呢?牛市之前最起碼得有止跌跡象吧!我們不能因為滬指漲了8天就天真的認為滬指止跌了吧!況且滬指上漲這八天成交量連1500億都沒有超過,要知道牛市的時候滬指單邊的成交量都要過5000億的。

牛市的基礎。說起牛市我們要說下牛市的基礎。07年的牛市是建立在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上的,而且07年牛市之前A股走了五年的熊市行情。15年的牛市是槓桿牛,但是現在A股卻在不斷的去槓桿,而且15的牛市之前A股也經歷了5年的熊市,並且築底階段就有一年的時間。現在的A股呢?這是自反彈後下跌的第一年,即便是有入摩入富的利好,但是築底也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啊!A股總不能憑空出現一次大牛市吧,毫無根據的牛市你不害怕嗎?現在的A股談牛市還早,牛市行情要有紮實的築底階段,毫無疑問現在A股沒有,那麼牛市也就無從談起了。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我想說幾句心裡的話,!從二月起的一箱體運行四個多月起,我就認定熊市將要來了,當時說什麼底的都有,七月我就認為一旦建箱體就意味著,牛過渡到熊過程結束!將開啟牛轉熊過程!三個半月過去了,大小反彈五次均在牛轉熊箱體內運行,在期間又是磨不完的底,我理解人們心情,虧了誰不想翻回來啊,我也測算過有否有此可能,但事實說明不可能!反彈救不了大批虧損的,只有反轉,一次真真實實的有力的反轉才行,反轉必備三個條件,一,在底部吸夠必須足夠籌碼為基礎,否則是沙灘建大樓,非垮不可!然吸籌不可能在窄窄範圍內完成,就是說必須有相當空間的,目前此箱體連l0%都不到,時間才三個半月是絕對做不到的!大家回頭去看看,一個牛市啟動前吸籌區域至少有20%以上空間及一年以上時間才可以!還要有大半年洗盤時間,目前根本不具備此條件!二,要有上升空間,一個像樣的反轉至少有一倍以升幅,也就是說升幅達5500點以上,行嗎?六月底上市公司市值在53萬億!不再擴容的清況下,那5500點市值也超一百萬億,國家充許在短期內有一百多萬億資金流向股市嗎?這可是虛擬金融,將與實體經濟搶奪資金啊,我國是依靠實體經濟發展的國民經濟,其佔GDP70%以上,而股市為0%!不要忘l5年才80多萬億就迎來大回調!三,大家可看到多少大股東在落慌而逃,多少公司股價一跌再跌,這不是都在套現嗎?場外資金不肯入市,為啥?都不是傻子!有錢賺擋都擋不住入市,虧本誰肯耒!全是賺錢的尖子!沒資金不斷地投入會產生牛市嗎,這不是想想算算就行的,是要花真金白銀的!所以可以這麼說,股市又一節點來臨了,熊市中期將展開,不管人們想不想,願不願意,該來的一定會來的。


手機用戶6651497671


國慶節後A股想來大牛是不現實,小熊行情肯定有,小熊沒有被大牛趕走之前是沒有牛市的,國慶節後A股也不會來大牛市。

現在的A股是內憂外患,不管從什麼方面分析都還不支持A股節後來大牛市。內憂就是A股制度缺陷,導致A股跌跌不休,年年墊底行情,近三年多的A股一片狼狽,股民投資者虧損累累,套死的套死,觀望的觀望,這就是目前A股的現狀。


當前的A股也就是緊缺資金,人氣不足,缺乏政策利好;資金就是支撐股市上漲的血液,人氣就是股市支撐股市上漲的推動力量,政策利好就是支撐股市走強的導向;從而目前三樣東西都還不具備談何來牛市呢?這就是內憂的最大因素。

外因就是人保巨無霸的上市,港股的持續大跌,國際原油持續大漲,美元持續走高,人民幣持續貶值,美債大跌引發全球股市再度下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加息利空A股;人民幣貶值,美股升值,再加上美元加息,直接導致國內熱錢流出國外,對於當前A股資金流動性大大降低,從而迫使A股更加缺乏資金,沒有資金可以使股市下跌,沒有資金推動股市是漲不起來的,更加別想節後會來大牛市。

總之現在的股市是內憂外患,各大利空施壓,直接壓制A股上漲力度;當A股什麼時候跌到見三底,政策面,市場底,估值底以後再來期待大牛市的到來,現在就期待節後來大牛市為時過早了。


老金財經


還是直接表明觀點:保持節前說的節後整理後繼續反彈的觀點。而對於題主所說的節後開啟大牛市,目前還不能妄斷。



首先為什麼說節後要整理?

一方面節前權重股拉抬指數上行,之前就說過有點猛,而且有點虛,需要穩一下,況且成交也不足以推動指數繼續上行。另一方面,國慶期間,美股以及港股表現不佳,對A股傳導下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為什麼是整理而不是下跌?

即便有諸多的利空,但是此次A股反彈啟動時間早,反彈力度較強,基礎還是比較好的,所以按照歷史規律以及此次反彈情景,指數回調空間不會太大。

第三,為什麼會繼續反彈?

從技術角度,連續下跌後見底,根據波浪理論的參考,指數反彈時間和空間推算,這裡也會有較長時間和一定空間的反彈,大約回到3000點左右。當然這個只是技術參考,而結合基本面,目前多重底部特徵明顯,長線資金以及外資頻道介入,指數向好趨勢跡象明顯。



第四,為什麼對於大牛不敢妄斷?

主要是確實不太明確,畢竟目前的宏觀角度看,沒有支持大牛的基礎。但為什麼不直接反對,主要是還需要看經濟的表現,同時需要關注長線資金以及外資介入的力度和效果,如果這些資金很牛,那麼其他因素不強下,也有可能產生“資金牛”!

我是投資顧問郭一鳴,感謝閱讀,關注會有更多驚喜。同時,更多觀點也可關注本人同名新浪微博,歡迎常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