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解放戰爭時期的石少華

為紀念攝影家石少華誕辰100週年,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韶影華章——石少華攝影回顧展”日前開幕。展覽通過戰爭年代的新聞攝影,新中國成立後的紀實、藝術攝影等多角度呈現石少華60年的攝影歷程與成就。大家在各種場合見到的耳熟能詳的照片,很多都出自他的手。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學生時代的石少華 攝於1937年

“解放十年前後,山河萬里金甌,工農服務上鏡頭,留下革命春秋。”郭沫若的這首詩展現了石少華不平凡的一生。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1987年)方學輝攝影

石少華是中國解放區攝影工作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國攝影事業的主要奠基者和領導者之一。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在長城邊留影(解放戰爭時期)

“我國革命的攝影藝術,經歷了漫長的道路,……而我個人只不過是在這條道路上踩了幾個腳印罷了。” ——石少華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1995年石少華在深圳 石松攝影

中國攝影事業的開拓者

石少華(1918—1998)廣東番禺人。自青年時期起從事業餘攝影活動。1938年3月,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燎煙中,經廖承志同志介紹,石少華從香港經廣州、西安奔赴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9月隨抗大總校遷往華北,同年11月分配到冀中軍區政治部,任攝影組長。1943年9月,石少華調晉察冀畫報社任副主任,1948年6月任華北畫報社副主任,他和沙飛、羅光達等同志一起,領導了華北敵後根據地的攝影工作。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 拍攝 八路軍開進張家口。河北張家口,1945 年。

石少華決定以舉辦訓練班的方式培養攝影幹部。1940年6月,冀中軍區第一期攝影訓練隊在河北省曲陽縣宋家莊開學,石少華既是隊長又是教員,學員共10人,來自冀中各軍區。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大生產運動中的八路軍。1942 年。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遇上鬼子掃蕩,學員們不得不分散在老鄉家裝扮成老鄉的家人進行掩護,之後,一些同志和組織失去了聯繫。石少華一一為他們聯繫回到部隊從事攝影工作。從1940年到1948年,石少華和他的戰友們先後在冀中軍區、晉察冀軍區和華北軍區舉辦攝影訓練隊和訓練班共9期,學員總數兩百多人。幾乎每一期石少華都是身兼領導和教員。這些學員畢業後,分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個戰場,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攝影事業的中堅力量。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飛簷走壁》河北冀中河間,1942 年

新中國成立後,石少華於1950年調任中央新聞攝影局副秘書長兼新聞攝影處處長。1952年4月新華社新聞攝影部成立後,他調任主任。從1956年開始,先後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原中國攝影學會)第一、二、四屆主席,第三屆全國文聯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屆、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1959年8月任新華社副社長。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民兵在敵人的必經之路埋地雷。1943 年。

“文革”中,他曾受到衝擊和迫害,後出任國務院文化組秘書長,1979年11月回新華社任副社長、黨組成員兼新華出版社社長。1982年離休後,先後當選中國老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主席。1986年獲“國際影聯榮譽傑出活動家”榮銜,1989年獲日本第五屆東川國際攝影節海外作家獎。1988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石少華作品選》,輯入他不同時期的部分作品。199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老攝影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沙飛、石少華攝影作品展》在廣州、深圳展出。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開國大典上朱德總司令在天安門廣場閱兵。北京,1949 年 10 月 1 日。

歷史的記錄者

石少華是抗日烽火中成長起來的著名攝影家。1938年,帶著照相機奔赴延安的石少華開始了他的攝影創作,他拍攝了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習、訓練和生活,延安的社會、風光、軍民生活以及中央領導同志的活動。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白洋淀上的獵人》河北白洋淀,1942 年。

《毛主席和小八路》是1939年春天拍攝的。當時毛主席到抗大來講話,當走到會場附近,兩個小八路從山坡上跑下來,向毛主席問好。主席親切地和他們交談。主席問他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矮個子的小八路說:我知道,你叫毛主席。主席笑著搖頭說:不對,我叫毛澤東,邊說邊用一隻手指在另一隻手掌上寫著:毛—澤—東。石少華迅速按下快門,抓取了這感人的一幕。那麼親切、自然,人民軍隊領袖和普通士兵之間平等、和諧、親近的新型關係溢於畫面。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毛主席和小八路》延安,1939 年 2 月

《毛主席和楊家嶺農民談話》也是石少華在延安時期的經典作品。畫面上身著土布軍裝的毛主席和肩扛扁擔頭扎白羊肚毛巾的農民躬身交談,平易近人的神態、水乳交融的情感,抓取得如此真切樸實。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毛主席和楊家嶺農民交談》延安,1939 年 3 月。

石少華從事攝影工作50載,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敵後根據地攝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奔波於祖國四方,出訪過世界許多國家,拍攝了大量為國內外觀眾喜愛的攝影作品,名聞遐邇。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照片,記錄了我黨領導人的革命活動,反映瞭解放區軍民英勇戰鬥的光輝事蹟。主要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小八路》、《埋地雷》、《白洋淀上的雁翎隊》、《地道戰》、《子弟兵母親戎冠秀》、《飛簷走壁》、《解放張家口》等作品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戰鬥氣氛,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其中,《白洋淀上的雁翎隊——冀中水上游擊隊》,是他六進六出白洋淀,體察水上游擊隊的戰鬥生活而後精心構思拍攝成的。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兒童團員》河北冀中,1940 年 1 月

新中國成立後,石少華擔任了更加繁重的攝影戰線的行政領導工作,仍舊抽出時間進行攝影創作。他拍攝了《老貧農講家史》、《鋼錠》、《坎兒井》、《紅綢舞》、《勝利腰鼓舞》等大量反映工農兵生活的照片、祖國大好河山和建設新貌的照片。他出訪二十多個國家,拍攝了《在尼日爾河畔》、《金字塔下的沙漠之舟》等世界各國的風光風貌和人民生活的照片,為中國人民瞭解世界打開了視野。1970年,在越南抗美救國戰爭最困難的時候,石少華率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越南。在越南前線,經常遇到美國飛機俯衝掃射,子彈不時從身邊、頭上掠過。石少華鎮定地和大家一起進行戰地採訪。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冰上雁翎隊》河北白洋淀,1944 年。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開國大典上接受檢閱的解放軍部隊。北京,1949 年 10 月 1 日。

石少華對攝影藝術有很深的造詣,他不僅擅長新聞攝影,同時在人像、風光、舞臺攝影等方面都有極深的功底。他的作品題材廣泛,表現形式新穎多樣,具有真實、自然、生動、質樸的特色。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冰上雁翎隊》河北白洋淀,1944 年。石少華拍攝的《白洋淀上雁翎隊》組照之一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畫家黃胄

1962、1965和1985年,石少華先後在北京和廣東舉辦個人影展,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為影展題詞:“解放十年前後,河山萬里金甌,工農服務上鏡頭,留下革命春秋”,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郭沫若題詞

攝影理論的奠定者

石少華不僅富有探索和創新精神,而且善於總結實踐經驗。從戰爭年代開始,他就勤奮地開墾攝影理論的處女地,撰寫了大量攝影理論文章。一版再版的《攝影理論與實踐》一書,是他五十年攝影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成果的重要概括。此外,還寫有《談新聞攝影》、《攝影記者的工作》、《中國攝影簡史》等論文,及專著《新聞攝影與攝影記者》、《攝影與實踐》。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1975年周恩來抱病參加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並作報告

石少華重視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原則,反對虛構和擺佈。1956年他提出:“作為一個攝影記者,主要還應該鍛鍊自己在事務發展過程中,在不干涉對象的情況下,迅速、準確地將事務的本質瞬間拍攝下來的本領,否則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攝影記者。“石少華認為,堅持真實性,必須深入實際,對拍攝對象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他強調:“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在實踐工作中、在連隊裡、在戰場上產生的。”他拍雁翎隊從1942年至1945年六次深入白洋淀,和雁翎隊隊員們一起打鬼子炮樓、阻擊鬼子襲擊蘆葦蕩;他拍地道戰,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和戰士們一起在各種地道里爬上爬下熟悉地形,鑽在地道里打鬼子……。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拍攝 化裝後的武工隊

六十年來,石少華在中國攝影事業發展的道路上“踩了幾個腳印”:他參與開創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革命軍隊的攝影工作,和沙飛、吳印鹹並稱為解放區三大攝影家;他創辦了晉中軍區第一個攝影幹部訓練隊,是數百名戰爭年代攝影記者的老師,是他們從事攝影工作的領路人;他參與開創了新中國的攝影事業,建國後長期擔任中國攝影界的主要負責人:創辦了新聞攝影局新聞攝影處、新華社新聞攝影部、中國圖片社、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照片檔案館、新華出版社、中國老攝影家協會以及《人民畫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攝影世界》等攝影刊物;他被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授予“國際影聯榮譽傑出活動家”,被日本東川第五屆國際攝影節授予“海外攝影家”;他捐款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攝影獎學金,以褒獎新聞攝影優秀學子……。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很多風靡全國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是中國攝影藝術的奠基者

石少華請毛主席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