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科技巨頭的雲計算頻現故障 區塊鏈能根治?

8月7日晚間,騰訊雲通過其官方微信號,對此前因操作系統雲盤故障,致數據損壞一事進行了覆盤。騰訊雲表示,該故障是因所在物理硬盤固件版本bug導致的靜默錯誤,且運維人員存在不規範操作所導致。

雲服務被認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技術,成為各大科技企業搶佔的戰略高地。中國的BAT及華為、海外的微軟、亞馬遜、谷歌和IBM紛紛佈局。

但幾乎所有的中心化雲服務商,都出現過故障,甚至數據丟失。這個時候,分佈式雲計算被認為是解決中心化雲計算弊病的技術。尤其是當區塊鏈技術出現後,分佈式雲計算已經被迅雷等一些企業成功實踐。

科技巨頭的雲計算頻現故障 區塊鏈能根治?

中心化雲計算的問題種種

騰訊雲的故障不過是眾多中心化雲計算事故的延續。在雲計算行業的發展進程中,運維故障此起彼伏:

今年6月底,因為一個未知代碼bug,導致阿里雲服務器用戶的官方網站和控制檯無法訪問,除了登錄環節異常外,阿里雲的多個產品在該時段均無法使用。在2015年6月,阿里雲香港節點崩潰,13小時後才被修復。

除了中國企業,海外的知名雲服務商也未能倖免。2017年2月,雲計算服務提供商Amazon(亞馬遜)公司爆出了史前最大的宕機事件。導致包括回答服務Quora、新聞服務Reddit、Hootsuite和位置跟蹤服務FourSquare在內的一些網站受到了影響。

2018年7月,IBM幾個歐洲數據中心的存儲系統宕機數個小時。

美國知名電腦週刊雜誌eWeek 資深科技記者Mike Elgan曾點評:"雲計算不是萬靈丹,我們不過是租別人的計算機而已。因此自己數據中心可能出現的問題就算是轉向了雲計算也依然存在”。那麼,這樣的問題是否有根治的可能?

分佈式雲計算+區塊鏈

不少雲計算廠商系統通過分佈式雲計算解決中心化雲計算的弊端。所謂分佈式計算是一門計算機科學,它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把這些部分分配給許多計算機進行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得到最終的結果。除了其成本低,如果算法得當,其文件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在HBO熱門電視劇《硅谷》(Silicon Valley)中,一家名為Pied Piper的虛構創業公司基於用戶手中智能手機的P2P網絡開發了新型互聯網。這一想法有效地減少了人們對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的需求。這正是分佈式雲計算的場景。

在現實中,分佈式雲計算的技術在不斷積累。包括中間件技術;P2P技術;移動技術;網格技術;雲計算;Web Service等。

但是,如何讓各地的用戶貢獻其計算、儲存、帶寬資源一直是分佈式雲計算難以解決的瓶頸。

直到區塊鏈的出現。

2016年5月,亞馬遜就曾與數字貨幣集團(DCG)達成合作,為企業提供區塊鏈實驗環境。今年4月,AWS推出一項BaaS服務—即用型區塊鏈模版,用戶通過AWS部署基於以太坊和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的框架,即可構建區塊鏈應用,省去時間和精力手動設置區塊鏈網絡。

此外,海外還有一些項目利用區塊鏈進行雲計算,比如Golem、Enigma、SONM等。

但當下能夠稱得上分佈式雲計算+區塊鏈成功落地的當屬中國的迅雷。迅雷已經實現分佈式雲計算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推出的共享計算模式,已經幫助迅雷開闢雲計算發展新路。其原理是,通過已授權的智能硬件設備收集社會普通家庭中閒置的帶寬、存儲、計算等資源,並通過跨平臺、低功耗的虛擬化技術,以及節點就近訪問的智能調度技術,實現更快更環保的計算方式。

美國《福布斯》商業雜誌曾對迅雷的共享計算做出“將像Uber影響出租車行業那樣影響雲計算產業”這一評價。認為共享計算是一種分散的、網狀的計算力生產方式,它極有可能在未來打破傳統集中式的雲計算佈局,這對改善互聯網數據傳輸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更多應用場景的落地,在區塊鏈技術與雲計算的超融合之下,區塊鏈將會成為各大雲計算廠商乃至科技企業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只有更多行業積極探索和引入區塊鏈,才能讓技術互補、降低故障出現的可能,從而讓雲計算和區塊鏈以及更多的前沿科技早日造福更多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