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1.慘烈之年的驚世之作

公元353年,相當慘烈的一年。東方,東晉北伐前秦,大敗,士卒死傷無數;西方,同樣是兩軍交戰,死傷無數,勝者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如此慘烈之年,而今歷史上卻鮮有所聞。反之,同年在中國發生的一件看似不能再普通的事兒,卻流傳至今。到底是什麼事兒呢?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話說那年的陰曆三月三日,有四十幾個才子約好去稽山陰的蘭亭度假。那天的春光無限好呀,大家喝了點小酒,頓時都詩興大發,紛紛開始了吟詩作對。王羲之看到此情此景,著實感動啊,當下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記下了當時聚會的盛況和感想,這也就是後世傳頌的《蘭亭集序》。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2. 驚世之作怎會消失?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蘭亭集序》,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跡,那這麼寶貝真跡哪去了?說起來也真是一波三折。

話說當年《蘭亭序》寫完,王羲之也很是滿意,滿意到什麼程度呢?甚至當起了傳家寶,留給子孫珍藏。後來,這個事兒被王羲之的頭號粉絲唐太宗知道了,他用盡了方法找到了《蘭亭序》,收藏起來了。唐太宗得到了偶像名作,很高興,時不時還會拿出來“書法共賞”。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並吩咐當時的書法大家們各種臨摹,在自己的朋友圈流傳。要問唐太宗對《蘭亭序》有多愛?那真是“死了都要愛”。據說唐太宗臨終時還不忘《蘭亭序》,留下遺言“吾所欲得《蘭亭序》,可與我將去”。於是,真跡就隨著唐太宗一起被葬入昭陵。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又過了些年,盜墓之風盛行,當時就有一盜墓狂人,他把唐朝皇陵都挖了個遍,昭陵也不能倖免。但是此狂人又胸無點墨,把昭陵中所有字畫的裝軸金玉都給摳下來了,把字畫就隨便扔了。從此,真跡便徹底消失了。可以說,一個無知之人毀掉了一部驚世之作。

3.今天我們看到的《蘭亭序》是什麼?

如今的《蘭亭序》,有四個著名的臨摹版本。其中“定武本”是刻本,“虞世南臨本”“褚遂良臨本”“馮承素摹本”是墨跡。四者中,因“馮承素摹本”卷首中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又稱“神龍本”。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此本為紙本,行書,縱24.5釐米,橫69.9釐米,共28行324字。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此摹本臨摹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https://item.jd.com/29918869056.html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是目前公認與王羲之真跡zui為相近的,現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4.創出如此神作,王羲之的苦悶由何而來?

《蘭亭序》這部驚世之作,除了筆法很難超越外,更在於文的內容。這篇序言舒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得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在造句方面,玲瓏剔透、朗朗上口,實屬古代姘文中的精品。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不得不提的是,序言開頭的文風是這樣的,“是日也,天郎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弛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文初展現的儼然是個你高興、我高興,大家玩得都高興,這樣一個歡快的場景。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再往下看,話鋒一轉,“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可是快樂得幾時!”,最後“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枉作,後之視今,意猶今視昔。悲夫!”

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情感時喜時悲,不能自己,他想不開。通俗說,他不擅長調節自己心理情緒。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姨媽去世,他寫過“姨母貼”,先人之墓被毀,他痛心疾首,寫過《先墓帖》、、、“盛世不常”、“生老病死”“壽命有限”、、、都是他想不開、左右愁思悶苦的理由。這也不難理解王羲之在《蘭亭序》中的人生無常、大喜大悲之慨了。

即使瀟灑如王羲之,那個“東床快婿”少年,越入中年,越發脆弱。極喜之後即大悲,《蘭亭序》中無法紓解的苦悶,也終成驚世之作!

5. 有無機會可一窺驚世之作?

7月20日至8月20日,在京東藝術舉辦的時光博覽會上,便可一窺甚至擁有這部“驚世之作”。

笑著笑著就哭了?王羲之為何邁不過這個梗!

https://sale.jd.com/act/6pxjdhNqfC.html

即刻擁有“驚世之作”,請搜索:京東藝術雅昌官方旗艦店、交藝網雅昌藝術圖書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