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 讓韶關革命文物“活起來”~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 讓韶關革命文物“活起來”~

韶關這片紅色土地上

留下了許多紅色印記

在許多重大的歷史節點上

都有韶關的身影

近年來,全國各地

都十分重視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韶關有一部分紅色遺址得到了局部保護修繕

韶關市境內部分紅色遺址

保存現狀仍令人堪憂

但是,近日有好消息傳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

2014年-2016年,通過整體規劃、連片保護,實施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的保護利用工程,實施了革命舊址項目750個,支持項目資金多達11億元,推進了原中央蘇區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周邊環境狀況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周邊的環境向好,參觀旅遊的人數倍增,也促進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推動發展鄉村振興、惠及民生相結合。大批革命文物因此“活起來”,革命老區受益縣多達54個。

下一步,要將革命文物的片區作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主戰場,總結推廣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延安革命舊址整體保護的經驗,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加大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支持力度,助力革命老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我們將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國家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積極會商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儘早確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細化支持政策和實施路徑。明年,將遴選若干片區作為示範引領,協同推進。

《意見》提出,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

(一)百年黨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為主線,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為時間節點,系統開展百年黨史文物、文獻、檔案、史料調查徵集,全面提升反映百年黨史的重大事件遺蹟、重要會議遺址、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舊居保護展示水平,創新闡釋和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貢獻。

(二)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國家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創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推進革命文物的整體規劃、連片保護、統籌展示、示範引領,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另行確定公佈。

(三)長征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工程。以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基礎,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保護標準、統一配套設施建設,顯著改善長征文物的保存狀況和環境風貌,豐富長征精神的展示主題和展示手段,打造全程貫通的“重走長征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實施長征文化線路保護總體規劃,建設長征文化線路保護利用示範段。

(四)革命文物主題保護展示工程。對見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爭取人民自由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遺址遺蹟、紀念設施、文物藏品進行排查梳理,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

(五)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推介一批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迎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革命文物系列陳列展覽精品,策劃舉辦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文物大展。

(六)革命文物宣傳傳播工程。拍攝百集革命文物故事微視頻、百集革命舊址短片、百集革命人物紀錄片。支持地方製作傳播當地革命文物故事短片。建設一批革命文物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建成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基地,推介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開發一批革命文物宣傳產品和文化產品。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重走長征路·再創新輝煌”——2018廣東省紅色旅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韶關紅色資源有哪些?

近年來,韶關市在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共粵北省委機關舊址、北伐戰爭紀念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等紀念設施的相繼修復和建設利用,對於繼承革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韶關所有縣(市、區)被中央老區辦首肯為革命老區縣,南雄還被確認為“中央蘇區縣”。

根據2016年出版的《廣東省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名錄》中,韶關市重要紅色遺址達37個之多,位居全省首位。去年,韶關市文化部門對該市1919—1949年紅色革命遺址進行了深入普查,結果顯示韶關全境現有紅色革命遺址287處,其中重要事件發生地102處、機構舊址85處、紀念性建築42處、戰鬥遺址23處、名人故居14處、烈士墓地21處。

韶關重點推進保護利用遺址

1.中共粵北省委五里亭舊址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1941年春,中共粵北省委自始興紅圍遷往韶關五里亭牛鬥衝民房,在艱苦條件下領導全省的抗日救亡鬥爭。

2010年,省市組織對該舊址進行修繕,並在南側新建“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

2.湞江區犁市當鋪——韶關犁鋪頭朱德練兵舊址

1927年12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移駐犁市,組織部隊訓練、幫助恢復當地農會,兩次配合農軍發動西水暴動,痛殲反動民團,並總結和形成了28字游擊戰方針。犁市當鋪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武江區南昌起義軍韶關駐地舊址

1927年12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軍餘部從仁化奔赴曲江(今韶關城區),計劃南下支援廣州起義時,曾在武江區新華街道武江南社區的西河天主教堂駐紮。

4.南雄的水口戰役紀念公園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1932年7月8日至10日,紅一軍團、紅五軍團等中央紅軍主力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與國民黨粵軍陳濟棠部13個團於南雄水口圩一帶激戰三天兩夜,並取得勝利,使中央蘇區南翼長時間得以安寧。水口鎮政府在水口戰役戰場舊址上建立“水口戰役紀念公園”。

5.紅軍長征入粵第一仗遺址

紅軍長征部隊到達廣東境內時,陳濟棠在紅軍必經的南雄新田、錦陂等地設兵防守。為迅速掃除長征路上的這些障礙,紅一軍團直屬偵察連向駐守在新田的國民黨軍發動突襲並順利佔領。此戰是紅軍長征部隊入粵第一仗,打擊了國民黨粵軍的威風。

6.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及周邊遺址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仁化時,在城口鎮成功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留下了奇襲城口、激戰銅鼓嶺、夜宿正龍街籌糧等許多紅色記憶。銅鼓嶺阻擊戰,以犧牲100多名紅軍的慘烈代價,遏制了國民黨軍,為紅軍主力在城口休整、安全通過城口一帶提供了掩護。

7.雙峰寨保衛戰舊址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1928年3月27日,國民黨和當地民團武裝包圍了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雙峰寨,農民自衛軍第八獨立團第四營營長李載基帶領700多名農軍堅守堡壘英勇抗敵長達10個月。雙峰寨被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

8.樂昌龍王潭紅軍長征路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樂昌龍王潭位於樂昌市東北22公里處。1934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時經過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樂昌五山(龍王潭)、廊田、九峰、黃圃等地。為紀念當年紅軍長征路過這一地區,當地在龍王潭“紅色旅遊區”境內建造了紅軍長征紀念亭和紀念雕塑。

9.樂昌五山紅軍長征臨時指揮所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1934年11月6日,長征中紅一軍團到達位於樂昌市五山鎮麻坑村委會麻坑墟,佔領了當時作為國民黨鄉公所的中山書院,並利用其做臨時指揮所。林彪在此地偵悉敵情後,即命令紅軍晝夜兼程搶佔九峰山制高點,掩護了後續部隊安全通過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10.始興紅圍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機關舊址紅圍位於始興縣沈所鎮北村郭屋。1940年7月,中共廣東省委從南雄遷入紅圍。當年12月,省委在此召開會議決定:中共廣東省委撤銷,正式成立中共粵北省委和中共粵南省委。始興紅圍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重大利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 让韶关革命文物“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