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虎撲步行街skr之戰,一場積怨已久的流量質疑

文 │ 乒乓媛

最近無數人的朋友圈被“步行街skr之戰”刷屏,簡單說,就是凡凡的3000萬少女粉絲和虎撲60萬中二直男槓上了,起因是虎撲網友上傳了一段“幹音版”視頻,質疑吳亦凡在《中國新說唱》中的說唱水平。

此次對戰雙方實力懸殊之大,堪比赤壁之戰。結果本應無需懷疑,但這場持久戰卻打得難捨難分、各有勝負,更引來無數圈外路人坐地吃瓜。

一場飯圈出征演變為全民趣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們對吳亦凡“流量明星”身份和飯圈瘋狂控評行為的不滿。

事實上,相比前幾年觀眾對流量明星們的普遍追捧,近來人們對流量明星的態度確實不再寬容,甚至不時有質疑譴責的聲音流出,路人們對借流量賺取關注度、奪取市場的行為,越發難以容忍。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單看今年上半年部分流量明星的成績就可見一斑。由多位流量明星參與的《高能少年團第二季》只收獲了豆瓣4.7、累積播放量7.7億的成績,與同期幾十億點擊量的綜藝相比,表現實在平庸;四大流量之一鹿晗,主演的競技偶像劇《甜蜜暴擊》雖然點擊量不俗,但口碑與衛視收視率卻一再下跌。

反而一些曾經默默無聞、專心演戲的演員逐漸熬出頭來,收穫高口碑與關注度。

徐錚監製兼主演的劇情片《我不是藥神》雖然沒有一位流量明星參演,卻取得了超過30億的票房成績(目前還在上線),和豆瓣8.9的高評分;《鎮魂》即使有五毛特效和奇葩劇情,朱一龍的演技還是被粉絲以0.5倍慢速截屏保留下來。

一邊是成績式微的流量明星,一邊是攻勢漸猛的實力派演員。無怪乎廣大網友驚呼即將見證“流量時代的崩潰”。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然而,我們真的能就此斷言,流量明星開始走下坡路了嗎?

流量仍是萬金油

事實上娛樂行業天然就有著追求“流量”的本質,當然,這裡的“流量”並非指“流量明星”。

互聯網時代,“流量”指在一定時間內網站的訪問量,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網所耗費的字節數。而人物化的“流量”則是指那些粉絲多、人氣高、影響廣、商業價值大的明星。

娛樂行業雖然屬於文化藝術領域,但商業化早已浸入骨髓。商業代言、商業演出和影視綜藝機會等資源,在落到明星身上的同時,也要求給投資商一定的經濟回饋。而粉絲對明星“愛的奉獻,錢的供養”正是明星商業價值的基石。所以龐大的粉絲基礎,就是流量們獲取資源的保障,也是他們在娛樂圈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專注表演的演員,能號召的粉絲多是演技粉和隨時來去的劇粉,對娛樂圈的資源之爭無從瞭解也並不關心;而流量明星卻有大批顏粉、女友粉、親媽粉等名頭五花八門的粉絲,隨時準備為蒸煮的前途奉獻精力和金錢。

一套荒誕的娛樂圈邏輯因此產生:流量明星風頭無兩,邀約大把;實力演員卻寥落沉寂,無人問津。演員何冰就曾表示自己片約越來越少,擔心“是不是已經快被時代淘汰了”。

於是,為了至少有戲可拍,很多演技精湛的演員開始向流量靠攏,希望憑藉自己商業價值的提升,爭取更多演藝機會。童星出身的楊紫,出演過《心術》《戰長沙》等一系列收視口碑雙豐收的優質作品,她一直被觀眾定義為“青衣”型演員。但近來她卻突然轉戰古偶劇,在觀眾面前頻繁“刷臉”,雖然演技依然不俗,但混在俗套劇情中,多少有些浪費。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楊紫,以及和楊紫經歷相似的藝人,雖然一直將自己定義為“演員”,但卻不得不向流量時代低頭,儼然成了“流量類演員”。

除了這些自發轉型的“流量演員”,還有一些中生代演員(經驗豐富的成熟演員),本來一直在默默拍戲,不至於被人遺忘,也不會被過多關注,但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流量,收穫大批粉絲,成了娛樂圈的一個特殊群體:中生代流量。最近走了花路的山爭哥哥、C位出道的居老師,都是其中代表。

流量演員和中生代流量的大量湧現,看似是實力演員力壓流量明星的一次狂歡,實際上卻是演員搭上了流量的順風車。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好劇本難求,好演員怕老

娛樂圈是個寬容的世界,藝人只要有粉絲號召力,能帶來高流量回報,就會在其中如魚得水;娛樂圈又是個殘酷的環境,更新換代頻繁,對中生代演員並不寬容,失去關注度的藝人,只能黯然退出角鬥場。

目前一部分流量明星確實面臨困境,但要說流量時代即將結束,倒也為時尚早,至少目前娛樂市場對非流量型中生代演員重視明顯不夠,實力演員的崛起之路還遠得很。

很多年紀漸長的演員,都不得不面對一個選擇——是繼續在年輕人的世界裡扮乖裝嫩,還是過早地在中年人的環境中成為孩子爹媽?

這道橫亙在中生代演員面前的選擇題,就此圈定了他們未來的道路。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但當然,有些演員選擇第三條路,蟄伏等待,等待一個難得適合自己的角色。機會不是沒有,比如何冰遇到了《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但市場對男演員更寬容,相比之下,中生代女演員無論走哪條道路,都可能得到個“送命選項”。

選擇“年輕”的演員,都是“不敢老去的一代”,她們不得不在偶像劇中扮演著相似度極高的少女心角色。儘管一直被吐槽“違和”“沒有上進心”“角色千篇一律”,但其中的無奈與窘迫,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前幾天,演員楊蓉就因在《沙海》中扮演“花痴、孩子氣”的梁灣,被網友質疑戲路幼稚。作為出道十多年、演技備受肯定的30+女演員,楊蓉只能無奈表示:“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今影視圈不允許女明星老去。”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而選擇“老去”的演員,或許能遇到幾個合心意的角色,但更可能不得不面對“不當爹媽就消失”的窘境,成為“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沒有戲演的中年女演員”。

非流量演員處境如此尷尬,除了因為娛樂市場的逐利性,還因為適合中生代演員的劇本實在稀少。

實力才是流量的最佳保障

目前,流量仍是娛樂行業重要評判標準。就連正在進入觀眾視野中的實力演員,也大多得益於流量的推動力。這個夏天扎堆出現在觀眾面前的實力派演員,和去年圈粉無數的“TF老boys”“達康書記”“潘粵明潘粵暗兄弟”等都是如此。

與其說人們對流量明星不再買賬,不如說人們對實力的重視正在超越對皮囊的傾慕。故而曾經在人們眼中完美化身的流量明星,卻因為實力不足,逐漸“色衰而愛馳”。觀眾審美的變化,必然會引發一波流量明星的變遷。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今年年初,憑藉著現象級選秀綜藝《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又一批流量新星被創造出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幾代流量們擁有的待遇,如今的他們只多不少。

以前鹿晗和吳亦凡要靠回國發展和戀愛的代價擠爆熱搜,今天蔡徐坤染個頭發就能讓各路大V吵個天翻地覆,真是一浪更比一浪高。

回到吳亦凡和虎撲的skr大戰,在這場過程大於結果的口水戰中,第一代流量吳亦凡本人親自參戰,似乎也暗示了他身為流量明星對自己實力和定位的焦慮。

是“嘻哈王語嫣”,還是“實力說唱王”,最終都得靠能力證明。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虎扑步行街skr之战,一场积怨已久的流量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