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長期以來,鄭州是黃淮平原上一個特色並不鮮明的城市。在歷史深厚的中原大地上,夾在洛陽和開封兩座「古都」之間,鄭州存在城市身份的缺失。“鄭州就是個大縣城”彼時的老鄭州人常常戲謔稱呼自己生活的城市。15年前,鄭州急需一張新「名片」來展示自己。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鄭州在河南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並不顯眼(文化方面)

在此背景下,建設鄭東新區想法應運而生。當時的李省長明確提出,鄭東新區的規劃建設要「高起點、大手筆」,鄭州市政府決定通過「國際招標」確定鄭東新區的規劃方案。

日本黑川紀章設計事務所參與競標。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是日本「新陳代謝派」建築師,也參與過日本一些城市規劃設計的工作。為了鄭東新區項目,黑川紀章前後數次來到鄭州,投入了相當的心血來參與鄭東新區的規劃設計。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黑川紀章代表作——東京艙體大樓(1972)

對於黑川紀章來說,幾百萬人民幣的設計費並不算什麼,他要的只是一塊能將他的作品展示於眾的巨大「畫板」。他也知道,能將他天馬行空的想法真正拿去實施的,只有在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國城市才有可能。


基於「新陳代謝思想」和「共生思想」,他設計了一個看上去非常具有未來主義風格的方案,將「如意」的概念融入了鄭東新區的設計中,巨大的人工湖、環形道路替代了傳統的城市中心,在所有競標方案中最吸引眼球,從法、美、新、澳、中等其他5家國際知名設計所中突圍。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他的鄭東新區設計稿呈現細胞狀的形式——可以看到黑川紀章以前項目的影子

此方案一經推出,就飽受爭議,兩院院士周幹峙直接炮轟“鄭東新區規劃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鄭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在其規劃中卻設計了一個面積6.08平方公里的龍湖;「如意」是一個小的物件,而城市是生活,他卻在城市中畫如意,交通都難以組織。

——已故兩院院士周幹峙

✲ ✲ ✲ ✲ ✲ ✲

和鄭東新區一樣,同樣帶有烏托邦色彩的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亞新城規劃也在業界飽受爭議。

實踐中,它們遭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01試圖將文化背景融入設計中,但都止於表面形式。巴西利亞新區建築平面佈局設計成了一架飛機,寓意著首都可以像飛機一般帶領巴西騰飛;鄭東新區CBD和CBD副中心兩個環形城市,通過運河連結,構成象徵吉祥和諧的巨型“如意”。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美好寓意

這樣的設計僅在平面圖上存在效果,以人的視野尺度進行觀察,根本無法觀察到這一「宏偉鉅作」,基本上屬於對文化形而上的理解。這種單純追求設計上的美好寓意是否值得?對這個問題每個決策者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終路網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擁堵和麻煩只能由市民埋單。

02大尺度的地塊和快速路建設,助推了汽車發展,但低密度的路網對行人非常不友好。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汽車尺度城市的設計

巴西利亞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一幕:空蕩蕩的寬闊公路佔據城市的黃金地段,待到上下班高峰又被各色汽車塞得水洩不通。沒錢養車的窮人找不到人行道可以穿行,只能祈求堵車時間更長一些,他們才好藉機一窩蜂冒著生命危險擠過公路。

——《夢碎巴西利亞:他們想建一座天堂,卻令窮人愁斷腸》

03 城市地面過於空曠寬闊、道路設置過寬(路網密度不足),容易使人產生遠離感,缺乏城市的親切感和商業中心應有的生機。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同比例下的鄭東、浦東、曼哈頓路網比較

街道寬度小於周圍建築高度時,人會有緊迫感,街道寬度等於周圍建築高度時,人會感覺勻稱和諧,街道寬度大於2倍周圍建築高度時,人將產生遠離感。而在鄭東新區和巴西利亞,街道寬度大於2倍建築高度的路段並不少見。

✲ ✲ ✲ ✲ ✲ ✲

儘管學界一直對黑川紀章的設計存在質疑,但不容爭議的是,鄭東新區確實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歡迎,大量開發商一擁而入,將東區變成鄭州發展最為迅速和最「貴」的區域。

一位日本人和鄭東新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