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歷史教科書不會告你,巴黎和會慘淡收場,還輸在中國代表團內訌上

對北洋政府來說,1919年春的巴黎和會是最重要的外交活動。一戰結束,中國是協約國中的一員,屬於勝利的一方,希望能收回戰敗國德國所佔領的青島等地。而同樣是戰勝國的日本則希望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最終日本成功了,中國成為受辱的戰勝國。這是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而歷史則遠遠比教科書上的內容要複雜得多。

歷史教科書不會告你,巴黎和會慘淡收場,還輸在中國代表團內訌上

1919年的中國,除了北洋政府外,在廣州還有一個軍政府。而國際上承認的則是北洋政府。以這樣的局面參與巴黎和會,定會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故事。

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是當時的外交總長陸徵祥,他抵達巴黎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代表團的組成問題。主要的協約國,比如英、法、美都有五個席位,陸徵祥也是按五個席位準備的,結果到巴黎才得知中國只有兩個席位。這種冷遇,也預示著在接下來的談判中中國的主張很難會被認真對待。

在巴黎和會正式開幕前36小時,陸徵祥終於打聽清楚,儘管中國有發言權的代表只有兩名,但是每次參會的人員可以不必固定——這樣他還是可以組建一個五人的代表團。陸徵祥徵求意見後定下方案:由王正廷(廣州政府代表)任第二代表,駐英公使施肇基為第三代表,駐美公使顧維鈞為第四代表,駐比利時公使魏宸祖為第五代表。

歷史教科書不會告你,巴黎和會慘淡收場,還輸在中國代表團內訌上

但是北京方面推翻了這種安排,大總統徐世昌訓令,中國代表名次應排列如下:陸徵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關鍵的調整是顧維鈞取代王正廷排第二位,北京方面的考慮是,如果出現陸徵祥因病不能參會的情況,萬萬不能由廣州政府的代表王正廷掌管大局。

對中國代表團來說,在巴黎和會上為國爭取利益的同時,還要費盡心力處理內部矛盾。變更代表名次的後果很不幸,王正廷與陸徵祥產生了難以想象的糾紛。

代表們之間的摩擦日趨嚴重。2月初,代表團召開了一次會議,第一個趕到會場的顧維鈞驚奇地發現,通常屬於會議主席陸徵祥的位置,卻放了兩把椅子。王正廷的秘書說,既然王代表的是廣州政府,地位和陸徵祥代表北方一樣,既然地位相當,就應該像聯合主席一樣並排就座。陸徵祥對這樣的安排皺了皺眉頭,但是他在左側的那個椅子上平靜地坐下了,這時王正廷進場,神態莊嚴地坐到了右側的椅子上,毫無顧忌地宣佈開會,並且要求聽取彙報。會議進行中,王正廷不斷用肘部向陸徵祥那側擠去,陸徵祥不得不一點點挪開,最後索性離開了桌子,坐到一邊去了。

歷史教科書不會告你,巴黎和會慘淡收場,還輸在中國代表團內訌上

第二天,陸徵祥稱病未能到會,不久,他就離開巴黎,去向不明,甚至連他最親密的朋友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顧維鈞建議,馬上派人去尋找陸徵祥,其他工作按照原計劃完成。最終,大家獲悉,陸徵祥去了瑞士,他在洛迦諾湖畔有一棟房子,那是他最喜歡的休憩之所。

代表團內部的爭執,反映了國內政治鬥爭的局面。應該說,幾位代表,水平都非常高,他們大多有國外大學的博士學位,彼此也以博士相稱,但是卻無法結合成一個出色的團隊。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想有出色的外交是很困難的,而當時的中國,不但南北分治,即使是北洋政府內部,也是派系鬥爭不斷,人員更替頻繁,很難產生一貫而有力的外交政策。所謂的“弱國無外交”,大概就是這種情況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黃小凡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