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科學分類是研究軍用飛機的前提條件。軍用飛機是指直接參加戰鬥、保障戰鬥行動或軍事訓練的飛機。軍機以戰場偵察任務起家,隨空間對抗加劇,演變出空中對抗、對地攻擊等多種用途。

軍用飛機通常按任務用途、動力方式等標準分類。我們參考《世界空軍力量》,並考慮到無人機的發展趨勢,將軍用飛機分為戰鬥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運輸機、特種飛機、加油機、無人機等7大類。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中外軍機對比:總體數量不足,重點型號匱乏

總體數量上,我國軍機數量近為美國的20%。《世界空軍力量》顯示:2016年,美國軍機數量13764架,世界佔比26%;中國軍機數量僅為2955架,世界佔比5.6%。

美國軍機數量相當於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及法國的戰機數量總和,相當於中國軍機數量的4.7倍。這一比例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三年間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戰鬥機方面:

我軍戰鬥機佔我國軍機總量的50%,戰鬥機數量為美軍戰鬥機總量的50%。美軍主要以F-15、F-16和F-18為代表的三代機為主,部分空軍和海軍已經使用以F-22和F-35為代表的四代機;我國戰鬥機以J-7、J-8、J-10、J-11和J-15等二、三代機為主,四代機J-20於2017年剛剛開始服役,我國戰鬥機與美國存在代差。

直升機方面

美軍直升機總量5757架,佔全球29%,我軍直升機總量809架(2016年數據)。解放軍以武直10和武直19為主,俄產米8、米171也有較多配備,10噸以上的通用直升機匱乏;美國自身國土面積大,國境線較長,因而軍機中直升機的比重最大。主要為S-70/SH/UH-60對應的“黑鷹”系列,以及AH-64對應的“阿帕奇”系列。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教練機方面:

解放軍共有352架,美國教練機共2831架,總數約為解放軍的8倍。解放軍初教機JL-8佔比超過50%,高教機JL-9和JJ-7不到10%;美國主要採用以T6為主的初教機、以T38為主的中教機、以T45為主的高教機,其中以T6為主的初教機佔比僅為26%。

從佔比情況可知,美國教練機中初教機比重小,逐步向中高教機轉移,而在我國,初教機卻佔了半壁江山,說明我國應逐步降低初教機的使用,逐漸向中高教機轉化。

運輸機方面:

解放軍運輸機184架,美軍運輸機1058架。解放軍運輸機以運-7、運-8、運-9等中輕型為主,我國的大型運輸機以運-20為代表,2016年僅服役兩架。美軍運輸機主要採用C-17和C-130等中型及大型運輸機。

加油機方面:

美國加油機590架,穩居世界第一。美軍加油機主要採用KC-135、KC-767、A330MRTT、KC-45等型號,多架加油機同時具備硬式和軟式加油能力;我國的加油機數量匱乏,未來可採用運-20等大型運輸機改裝完善。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特種飛機方面:

解放軍特種飛機84架,美國特種飛機757架,約是解放軍9倍。美軍特種飛機以EA-18、E-2、P-3為主,多集中在海軍和空軍。解放軍特種飛機以運-8為主。

結構佔比上,解放軍和美軍軍機構成結構差異明顯。美軍直升機佔比最大,約為42%;教練機和戰鬥機並列第二,佔比分別為21%和20%,運輸機、特種飛機和加油機的比重較為接近,約為6%。

解放軍戰鬥機的佔比最高,已經超過軍機總數的50%,直升機和教練機分列二、三位,國內前三位軍機類型佔比也呈現逐級減半的趨勢,其佔比分別為52%、27%和12%,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的比重基本持平,維持在5%左右,加油機的比例甚至不到世界的1%,主要依靠引進。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中美軍機結構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

1.空軍定位存在差距。解放軍空軍定位為戰術空軍,空軍遂行任務空域和國土空域基本一致,本土防禦作戰是空軍主要任務,因此戰鬥機是主要發展方向。美軍事力量全球佈局,空軍更注重遠程打擊,運輸機和加油機佔比明顯較多。

2.對地攻擊思路不同。解放軍空軍沿用俄空軍發展思路,對地攻擊採用強擊機,目前擁有大量強5、強6;美軍對地攻擊一直使用武裝直升機,因此直升機佔比尤其高。

3.發展階段不同。解放軍戰機主要集中在二三代,美國主要使用三四代戰機,因此需要更多中、高級教練機。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戰鬥機:二代機佔比53%,三四代機換裝需求明顯

1、中美代差明顯,更新換代成未來趨勢解放軍空軍和美空軍存在明顯代差

《世界空軍力量》顯示:美國的戰鬥機主要以F-15、F-16和F-18為代表的三代機為主,約佔70%左右,部分空軍和海軍已經使用以F-22和F-35為代表的四代機,約佔美國戰鬥機總數的10%左右;

而解放軍戰鬥機主要以J-7、J-8代表的二代機佔比53%,以J-10、J-11和J-15為代表的三代機佔比37%。J-20和J-31為代表的四代機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2、空軍編制調整,數量有望提升

空軍編制調整,戰機數量有望提升。2017年後,空軍航旅部隊體制進行了大規模調整。

空軍指揮體制由“軍—師—團”調整為“基地—旅”,指揮層級進一步壓縮。目前,《解放軍報》等媒體已公開:空軍擁有大連、上海、烏魯木齊、南寧、濟南、福州、蘭州、拉薩等8個基地。

每個基地下分設3~4個航空兵旅,原有的按殲擊機和強擊機劃分的師級單位,將拆分為由多機型組成的“合成航空兵旅”,三、四代機需求量進一步提升。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運輸機:總量僅為美空軍17%,大型運輸機尤為缺乏

1、總體數量匱乏,和美存在明顯技術差距解放軍運輸機總體數量短缺。

“柏林封鎖”事件後,各國明確了運輸機的重要地位,運輸機成為了機動作戰和跨區域作戰的重要力量。根據《世界空軍力量》統計:2016年解放軍運輸機184架,位列世界第4,美軍運輸機有1058架,解放軍運輸機總量僅佔美國的17%左右。

技術壁壘是運輸機數量匱乏的主要原因。我國大飛機研製起步較晚,技術積累和經驗都十分有限,再加上西方對於中國軍購和相關技術引進限制,導致國內對於運輸機的技術突破推進緩慢,難以跨越西方先進運輸機的技術壁壘。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2、"大運"成明顯短板,運-20成未來主力國內大型運輸機稀缺。

中型運輸機是解放軍主要運輸力量,運-7、運-8、運-9等中型運輸機佔比86%,大型運輸機伊爾76佔比11%,自產運-20僅有2架在役,佔比不足1%。美軍中大型運輸機佔比高於解放軍,主要型號C-17佔比22%。

C-5是美國目前為止體型最大的運輸機,其最大起飛量為380噸,約為運-20的1.7倍,佔美軍現役運輸機的4%。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直升機:國產飛機佔比62%,10噸以上通用型機匱乏

1、解放軍直升機數量不足從數量上看,解放軍直升機相比美軍數量較少。

《世界空軍力量》顯示:全球現役直升機總量為20162架,其中美國現役戰鬥直升機數量為5757架,佔全球現役戰鬥直升機總數的29%,排名第一。

中國軍隊現役戰鬥直升機數量809架,佔總數的4%,排名世界第四。相比美軍,解放軍直升機發展空間巨大。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攻擊型直升機佔比25%,對俄運輸直升機依賴度高。解放軍陸軍是直升機主要客戶,佔比81%。直升機產地上看,國產直升機佔比62%、俄羅斯直升機佔比34%。

用途劃分上,武裝直升機佔比25%,運輸型直升機佔比36%、多用途37%、反潛搜救2%。攻擊型直升機中,武直10、武直19是主力機型,總量分別在100架左右;運輸型直升機中,俄羅斯米8/171系列是運輸機主力機型,佔解放軍直升機總數的32%。

美軍著力發展通用型直升機。通用型直升機方面,美軍擁有著名的黑鷹UH-60直升機2248架,佔比為39%。新型輕轉旋翼直升機魚鷹MV-22將逐步取代CH-53和CH-47中重型直升機。另外OH-58不斷被UH-72A直升機取代。

機隊整體上處於緩慢更新換代。攻擊型直升機方面,美軍擁有阿帕奇AH-64直升機792架、海軍陸戰隊新型AH-1Z攻擊直升機逐步入役。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2、10噸以上的通用直升機匱乏,直-20有望填補缺口我國直升機型譜不健全,未來空間廣闊。

目前,我國生產的軍用直升機主要集中在2噸級、4噸級、6噸級與13噸級,8噸級、10噸級等機型缺失。美軍的機型種類豐富,覆蓋面廣,擁有大量我國尚為空白的機型,如8噸級的UH-1直升機,10噸級的S-70等直升機,以及20噸級與30噸級的直升機。

空軍與海軍裝備的直升機架數分別為70架與82架。總體而言,我國直升機型譜尚不健全,直升機裝備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10噸級直升機相對匱乏。我國海軍、空軍裝備的10噸級S-70直升機為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生產的黑鷹系列直升機,數量為23架,佔比為3%。由於美軍將10噸級直升機作為通用直升機,裝備10噸級機型較多,10噸級直升機約佔美軍直升機總數的49%。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目前,我國生產2噸級的直-11佔比6%、4噸級的直-9佔比17%,13噸級的直-8佔比14%,但適用範圍廣泛的10噸級直升機生產領域暫時空缺,我國亟需10噸級直升機滿足作戰需求。

直-20有望填補10噸級直升機缺口。解放軍通用型直升機主要裝備4噸級的直9和13噸級的直18。4噸級的直-9空間較狹窄,限制了武器裝備的存放。13噸級的直-8直升機使用費與維護費偏高,起降時對場地要求也較高。

10噸級直升機可兼顧突擊運輸、空運及後勤支援任務,是解放軍陸軍部隊需求最為迫切的機型。我國正在研製的直-20直升機為10噸級直升機,其外形類似我國進口的美製S-70C-2直升機,2013年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首飛。

直-20服役後,有望解決10噸通用直升機缺乏問題,極大提升陸軍作戰鬥力。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教練機:和戰鬥機配比不合理、缺乏高級教練機

1、總體數量有限,與戰鬥機配比不合理

解放軍教練機的少,僅為美國教練機總量的1/8。《世界空軍力量》顯示:2016年,世界現役教練機總數為11189架,美國現役教練機數量2831架,佔全世界教練機總數的25%,解放軍現役教練機數量352架,佔全世界教練機總數的4%。

解放軍擁有1523架戰鬥機,教練機只有352架,教練機與戰鬥機配備比例接近1:4;美國擁有2771架戰鬥機,2831架教練機,教練機與戰鬥機配備比例超過了1:1。教練機是飛行員訓練體制的核心,我國教練機與戰鬥機配備比例遠遠落後於美國,說明我國現役教練機數量過少。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教練機型號不完整。《世界空軍力量2017》顯示:我國裝備教練機數量最多的為初級教練機JL-8(K-8),數量為181架,佔比51%;高級教練機是提升駕駛員駕駛能力與戰鬥水平的重要裝備,在總教練機中佔比應為4成左右,我國現役高教機JJ-7和JL-9佔比10%,遠遠低於40%的水平。

美國現役教練機中,佔比最大的為初級教練機T-6A/B/C,數量為741架,佔美國教練機總數的26%,高級教練機T-38A/C和T-45A/C數量分別為500架和198架,佔美國教練機總數的24%,高於我國高教機的配備比例。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2、研製落後,L-15有望彌補短板

我國教練機在研製上嚴重滯後。初教機中,殲教6在1973年入役,採用渦噴發動機,使用費高,由於目前已經停產,更新維護、補充零部件困難,至今仍有一小部分殲教6在服役。

高教機中,殲教-7是解放軍主力型號,該機是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雙座教練機,與以往的殲擊教練機相比,機載設備大有改善,但殲教-7的的操縱與起降性能不佳,存在載油量少、航程短的問題。

90年代後,我國空軍開始裝備第三代戰鬥機,殲教7不能勝任訓練任務,空軍訓練壓力增大。教練機的落後會直接導致飛行員培訓時間加長,淘汰率高,影響戰鬥力的穩定增長,我國教練機急需更新換代。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無人機:世界第二梯隊,未來10年將有千億市場空間

1、市場空間達百億美元,美國佔比69%滿足未來戰爭需求,無人機發展趨勢開始顯露。無人機的發展經歷了從靶機到偵察機,再到多用途無人的階段,在預警、通信和戰鬥等軍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為更好的應對未來戰爭,鑑於目前無人機的特點,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朝著長時化、微小化、集成化、智能化和隱身化等方向發展。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世界軍用無人機市場不斷拓展,年花費可達百億美元。目前,世界上有包括美國、中國、以色列等國家在內的超過50個國家正在研發無人機,裝備無人機的國家也超過80個。

美國蒂爾集團在2013年無人系統國際協會(AUVSI)會議上公佈最新全球預測: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花費將翻番,由2015年57億美元增至2024年9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6.63%。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無人機研發百花齊放,美國獨佔鰲頭。全球從事無人機研發生產的單位超過600家,但在技術水平方面,美國、以色列、英國和法國等國家在軍用無人機研發上面擁有領先國際水平的技術,生產的軍用無人機產品性能也首屈一指;以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為代表組成第二梯隊,在軍用無人機研發技術上正在向世界一流追趕。

市場份額上看,美國佔據著全球69%的份額,遙遙領先於佔比10%的中國。其2015年軍用無人機預算達到了50億美元,佔當年軍費預算的0.8%左右,並呈逐年遞增趨勢,2018年達到69.7億美元。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目前美國已研製了上百種無人機系統,具有代表性的有“全球鷹”、“捕食者”以及微星等,總共涉及40種路線圖,其中有30多種參加四次局部戰爭,10種左右處於列裝和計劃發展狀態。

生產廠商上,目前世界上三大無人機制造商分別是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前3中有2家屬於美國,前10中更是有7家起源並發展壯大於美國。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航空產業深度報告: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

2、中國快速發展,未來10年空間可達千億我國無人機迎來高速發展期,未來十年市場空間可達千億

目前,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大約為40億元,佔軍費開支的比例約為0.4%。但我國軍費的增長所佔比例一直高於GDP增速。假設中國國防支出按照每年8%增速增長,則至2027年國防支出將達到1.41萬億。

假設至2027年,軍用無人機支出佔比達到0.7%,則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99.2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7.23%,2018-2027年未來十年內市場空間將突破千億元。

我國無人機的研發起步相對較晚,但隨著其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體現的日益明顯,我國正在加速對無人機的研製。我國無人機產學研模式建立,以軍工企業為主,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民營企業也都紛紛開始進入無人機領域,研製體系已初具雛形,已成功研製出“翼龍”、“翔龍”和“彩虹”系列等無人機產品。(民生證券:陳龍 王一川)

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