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民國時期國足是不是很強?進過世界盃嗎?

輝輝5283


本人專攻歷史學,又酷愛足球,我來回答這道關於足球的歷史問題吧。

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這項運動在清朝末年傳入中國,民國時期中國足球發展得相當好,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中國人最早接觸足球是在香港地區,之後上海、廈門等地紛紛興起足球運動,香港的足球實力當時在國內是最強的,那個時候的國腳基本上都來自香港,尤其是實力強勁的香港南華足球會。在被外國人諷刺為“東亞病夫”的年代,中國足球卻用實力給國人爭了一口氣。1913年遠東運動會開始舉辦,到1934年一共舉辦了十屆,國足在第一屆便拿到了亞軍,隨後連獲九次冠軍,特別是5:0和5:1兩次擊敗日本隊的比賽,極大地振奮了人心,由於這兩次比賽日本都是東道主,輸得如此慘也讓震驚了日本人。第七屆遠東運動會後,前鋒李惠堂被評為“亞洲球王”,那個時代的國足,一路所向披靡,說稱霸亞洲那也是一點都不誇張。藉著勝利的東風,足球在國內也非常活躍,1924年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參賽的球隊只有四支,但1926年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參賽隊伍一下子變成了十二支,第五屆增至十八支,第六屆為十九支。

歷屆遠東運動會國足參賽名單,出自:《全國足球名將錄》1936年1月,第26頁。

民國時期國足沒參加過世界盃

國足目前只參加過一次世界盃,那就是2002年日韓世界盃。民國時期國足稱霸亞洲,但並沒參加過世界盃,那時世界盃不是各大洲分配名額,而是各個國家或地區報名參賽,如果球隊多了則就地實行預選賽,亞洲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是荷屬東印度(即今天的印尼,那支隊伍裡面有幾個華人,但第一場便被匈牙利橫掃出局)。世界盃在那個時代還不是什麼香餑餑,比如由於第一屆世界盃時主辦國烏拉圭生拉硬拽才求來了四支歐洲球隊,所以第二屆意大利世界盃和第三屆法國世界盃人家也恕不奉陪了。美國隊隊內的僱用球員曾經拒絕星期日比賽而導致美國隊放棄參賽,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那時中國隊報名世界盃的信息。

民國時期國足參加過奧運會

不過國足參加過奧運會,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的足球比賽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為即將到來的柏林奧運會國足選拔隊員。1936年,國足選拔工作結束,最終確定了22人名單,隊長是亞洲球王李惠堂(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旗手也是他),但國民政府經濟困難,無法撥款,國足得自掏腰包。在這種情況下,國足提前兩個月出發先赴東南亞比賽,用門票收入作為經費,他們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地一共踢了二十多場比賽不僅將經費湊足,還給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匯去十多萬港元,以做中國其它代表隊路費。遺憾的是,在柏林奧運會上籤運不佳,遇到了當時一等一的足球強國英國,1936年8月6日,比賽開始,國足雖然勇猛,但最終0:2落敗,那個時候奧運會上足球比賽是一場定生死(世界盃也是),輸了第一場便打道回府,匆匆結束首次奧運之旅的國足雖然沒有繼續走下去(最終在十六支隊伍裡排名十二),但其頑強的球風還是讓歐洲人刮目相看,贏得了好評,隨後國足收到了英國、法國等國的邀請。

亞洲球王李惠堂,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媒體評選了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榜上有名(其他四個為:巴西的貝利、匈牙利的普斯卡什、西班牙的斯蒂法諾、英國的馬修斯)


最後,我是德國隊球迷,今年世界盃我看好德國隊和巴西隊,法國和西班牙也不錯的,期待……

歡迎關注“史苑書生”,歷史學博士一枚,願和大家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