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開始投票

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開始投票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無比堅強,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充滿希望。

為廣泛深入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先進模範人物,倡導良好社會風氣,激勵全市人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奮力實施“三個一、三個三”興廣戰略,決戰決勝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

由中共廣元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主辦,廣元日報社、廣元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工商銀行杯”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共收到候選人先進事蹟材料54份。

經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評委會初評,21位事蹟感人、社會反映良好的候選人脫穎而出。

現將評選出的21位候選人名單及事蹟公佈如下,請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踴躍投票,評選出您心目中的“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

2017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开始投票

投票方式

二、投票辦法:

1.網站投票:

廣元新聞網開設公眾投票專區,大話利州網同步鏈接。

點擊http://tp.gyxww.cn/、http://bbs.dzsm.com/,根據導航進入投票系統。

2.投票規則:

每個IP每天限投10票。

主辦單位:中共廣元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 承辦單位:廣元日報社廣元市廣播電視臺

2017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开始投票

“工商銀行杯”

2017年度感動廣元十大人物候選人事蹟展示

1.李君 青春無悔農村有夢

岫雲村是秦巴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村裡很多老年人至死也沒有走出過大山。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李君的表哥時任村隊長,因為過度操勞,突發腦溢血。由於村裡不通公路,等李君和家人摸著小路把他抬到村口的時候,表哥永遠的走了。李君決定放棄成都的高薪生活,留下來,接過表哥留下的擔子。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李君四處“化緣”修通了村裡三條水泥路。路通的那一刻,他哭了,村裡的很多人都哭了。2014年3月,李君又組織60多個企業和愛心家庭在岫雲村開展“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活動”……為了持續開展認購活動,李君每個月要往返成都和村裡好幾趟。2015年的11月3日,他在回村路上出了車禍,肺受損,肋骨斷了6根,可他只住了13天醫院就出院了。

天道酬勤,今天的岫雲村264戶人家中153戶有小汽車,實現整村脫貧,成為全省省級四好村。今天的岫雲村,走出了一條以村為品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天的岫雲村,每個老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的笑容!

2017年9月,李君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今年2月12日,李君參加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主持召開的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時作彙報發言,習總書記親切勉勵他:“年輕人,好好幹”。

2.劉波 奮不顧身勇救6人

2017年6月9日上午9時許,因下雨路滑,蒼旺公路張王至元壩路段發生兩車相撞事故,其中一輛越野車失控墜入路邊2米多深的水池。開車經過蒼旺公路張王至元壩一公里處的劉波聽到有人在呼喊,他趕緊靠邊停下車去打探情況。只見一輛越野車已墜入路邊水池,“四腳朝天”,一中年男子在水裡大聲呼喊救人。

情況危急,劉波奮不顧身跳入1米多深的水池中,在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和一些熱心路人的協同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救援,終於將落水車內6人全部救起,包括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避免了因車禍帶來的悲劇發生。

今年40歲的他是退伍軍人,現任蒼溪縣紅十字聚愛救援隊元壩中隊隊長,多次參加縣紅十字會組織的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熟練地掌握了突發事件救援的規程和技能。因見義勇先後被評為2017年“蒼溪好人”和“四川好人”。

3.黃有斌 救起落水兒童不留名

2017年1月8日是“三九”第一天,廣元的最低溫為3℃,河水更是冰冷刺骨。“有娃兒落水了,快來救人啊!”8日下午4點30分,10歲男孩強強因在河邊玩耍時,不小心將手中糖果掉落至河堤斜坡下面,而在拾撿過程中卻不慎掉入河中。

聽到河邊傳來的呼救聲,剛巧路過此處的黃有斌二話不說,飛奔上前跨過河堤護欄,縱身跳入河水中,在遊了10多米後,落水的孩子被黃有斌一把抓住,並很快救上岸。而在孩子的外婆聞訊趕來領回小外孫時,全身溼透的黃有斌已悄然離開。其整個救人過程被一名群眾用手機拍下傳到微信朋友圈,後被學校的同事看到後認出了他。當同事、朋友問到他,並對他伸出大拇指時,他卻紅著臉說:“其實,誰看到這種情況可能都會去救人的。”

劍閣縣教育局號召全縣中小學教師向黃有斌學習,2017年被四川省委宣傳部、文明辦授予見義勇為“四川好人”……

4.楊強 用生命守護一方平安

2017年9月19日,劍閣縣公安局警務輔助人員楊強為保護群眾安全,在與犯罪嫌疑人搏鬥時腹部被刺傷,倒地後仍欲爬起追擊,最終倒在血泊中,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0歲。

當天,輔警楊強在普安刑警中隊民警張虎帶領下,在普安鎮小東街開展走訪調查和線索摸排,遭到犯罪嫌疑人持刀襲擊,張虎、楊強立即對嫌疑人侯某進行攔截。侯某仍拒不配合盤查,欲掙脫逃離現場,並掏出藏匿的一把長約30釐米彎刀。為避免群眾受傷,楊強疾步上前,侯某揮刀砍向楊強,將其左臂砍傷。楊強向周圍群眾喊道:“大家快躲開!大家快躲開!”他拖著滿是鮮血的左臂衝上前展開殊死搏鬥,欲從背後抱住侯某的雙臂。侯某突然轉身用刀刺向楊強,鮮血從楊強的腹部噴湧而出。楊強強忍著劇痛,用手捂住腹部,幾度欲繼續追擊侯某,最終因傷勢過重流血過多,再也沒能站起來。案發後,經過4晝夜的連續搜捕,9月23日6時許,民警發現侯某逃竄的方向,立即追蹤至劍閣縣城北鎮劍北村。民警抓捕時,侯某瘋狂持刀拒捕。民警在鳴槍警告無效後,依法將其擊斃。

9月22日16時,在楊強的悼念儀式上,全市共3萬餘人含淚為英雄送行。

5.董順江 輪椅上的“網球夢”

2016年5月輪椅網球世界盃團體賽,董順江和隊友獲得男子團體賽冠軍;2017年5月全國輪椅網球錦標賽上,他獲男子單打冠軍和男子雙打冠軍。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16歲的董順江是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三的學生,地震當天他在學校宿舍裡午休,突然感到床在晃,地震了!他往樓下跑時在他前面兩個低年級的同學摔倒了,他趕忙一手拉起一個,將兩個小同學使勁往下推出即將倒塌的大樓,自己卻被埋在廢墟下。兩個小同學得救了,沒受一點傷,而他卻被廢墟埋到了13日中午,當天晚上他的右腳被做了截肢手術。

2009年,四川輪椅網球隊的教練陳林到青川招輪椅網球選手便看上了他,並要求他學會用輪椅。回到家後,董順江便買了生活輪椅,這一練就練壞了六輛輪椅,陳林把他帶進了四川輪椅網球隊,正式成為一名輪椅網球隊員。

自2011年以來,他參加過國內國際很多次賽事並獲獎項。

6.侯銀堂 “土專家”的核桃人生

在朝天區提起侯銀堂,大家都知道他是“核桃專家”。

1997年,侯銀堂被朝天區林業局聘用,為全區的核桃樹治蟲,並在沙河鎮岳家河村成立核桃樹治蟲基地。以前這裡3000餘株核桃樹收核桃3000斤,通過一年治蟲,共收核桃3萬斤,全區當年共收核桃2860噸,比1982年以前豐產期核桃產量翻了近4倍。使核桃產業一躍成為朝天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解決核桃病蟲害防治後,他頂烈日冒酷暑,跑遍朝天區的大小山村,從大量核桃樹木中尋找出1200多初選單株試驗研究。最終成功選育出“碩星”、“夏早”、“沙河”三個優良品種,並通過省林木品種委員會審定和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審查。他還在朝天區指導建起了利用優良母樹進行繁育的全省唯一優良採穗圃,對低產樹高冠當年生萌條進行嫁接換種,成活率達100%。

“如果沒有侯銀堂,我們根本就不可能依靠核桃掙錢,朝天就不會實現‘小小核桃滾全球’的致富夢想。”朝天區蒲家鄉汶溪村六組的侯家珍這樣評價。

7.李忠慧 身殘志堅巾幗“巧手”

家住旺蒼縣高陽鎮棗樹村的李忠慧,2002年患上了“格林巴利綜合症”,右下肢癱瘓,成了一名下肢二級殘疾人。身體的疾病和殘疾以及家境的貧寒,並沒有打垮李忠慧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追求。 2006年學習棕編技術,2009年在旺蒼縣殘聯的推薦下,得到新加坡一家保險公司的無償資助,創辦了旺蒼縣金蘭工藝品廠。在她的帶領和幫助下有更多的殘疾人加入了金蘭手工藝團隊,2017年成立了“旺蒼縣金蘭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先後培訓了260名殘障人士和400名留守婦女,有效帶動了數百人的脫貧致富。為傳承旺蒼民間傳統的手工技藝、非遺文化傳承搭建了一個服務平臺。2017年獲得旺蒼縣“首屆最美紅城人”感動旺蒼十大人物稱號。

8.張文敬 科普是用文字記錄科學

廣元旺蒼籍,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冰川學家、科普作家。2012年退休後,受廣元市科協邀請,擔任市科協特聘顧問等社會公益職務。

1998年作為瀑布分隊隊長,率領十七名隊員率先進入雅魯藏布大峽谷無人區,完成人類首次對大峽谷核心區的徒步穿越和科學考察,第一次確認大拐彎地區虹扎大瀑布的存在,提出在大峽谷核心區存在瀑布群的科學概念,發現大片原生紅豆杉,第一次對大峽谷核心區的現代冰川進行考察,提出並且論證了帕隆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第三大峽谷。作為首席科學家,曾率領中國、尼泊爾、印度等國科學家進行首次橫穿喜馬拉雅山科學考察。四次赴南極,三次赴北極科學考察。參加的青藏高原自然資源綜合科學考察等成果多次獲國家科學進步一、二、三等獎。

主創的《科學家帶你去探險》叢書獲得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獎項是中國科普作品最高榮譽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並頒獎。

9.張德安 百歲老人彰顯大愛

2017年4月23日,家住蒼溪縣石馬鎮老木村的張德安老人100歲了。五世同堂的張德安老有7個子女,兒孫一共有85人。儘管老人勤儉節約一輩子,不喜歡鋪張浪費,但子孫們非要給他辦壽宴。於是老人發話了:辦壽宴可以,但不準大操大辦,來賓禮金不得超過100元,所收禮金全部捐給當地政府用於扶危濟困。

壽宴即將開始,前來祝壽的不僅有從各地趕來的子孫們,還有親戚朋友和街坊鄉鄰。讓大家奇怪的是“寫禮先生”非常固執,無論他們與張家關係多麼親近,最多隻接受100元的禮金,多餘的一概退回。

壽宴結束後統計,當天到場祝賀來賓357人,共收禮金35700元。張德安當著所有來賓的面,將所收禮金全部交到了石馬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手中,作為善款捐給政府用於扶危濟困。

“兒孫們的孝心我不好拒絕,但黨和政府的規定我不能違反。”老人誠懇地說,“儘管我不是黨員,但子孫裡面有不少黨員,我不能給他們帶這個頭。”

10.李雄國 飲水思源報桑梓

回鄉後的李雄國看到了家鄉面貌依舊,如何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

2012年他投資82萬元為高臺三組新建蓄水池1口,400立方米淨化水塔1座等,徹底解決高臺三組村民300人飲水難問題。2013年,他投資8萬元維修山坪塘學堂田一口,解決了三組400畝農田灌溉難問題。2014年,他投資68萬元標改了李家院病險水庫1口,解決了高臺村多年來的蓄水安全隱患。2015年,他投資25.3萬元鋪設天然氣管網8公里,實現了全村400戶家家用上了天然氣。2014年秋,他投資28萬元,安裝路燈109盞,實現高臺村境內8.4公里村道路亮化。

2017年,他出任高臺村村主任,已啟動硬化全村組道路7.8公里,並個人率先墊資300萬元,打造高臺十一組破碑灣至灣灘河景區8.4公里;個人捐資300萬元,啟動高臺村“李先念戰地指揮所”遺址保護,包括佔地廣場、無名烈士紀念碑建設等;個人捐資150萬元,全面啟動高臺村11個組、336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項目,徹底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

11.王淑娟 電商女孩的創業夢

2017年,王淑娟所在的川申公司累計捐款近10萬元,20多個家庭得到了她的幫扶和資助;累計慰問農村留守兒童及孤兒30餘人,留守老人20餘人。

公司旗下的合作蜂農已達50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0餘戶,共計28000餘箱蜂群,3箇中蜂繁育基地,18箇中蜂養殖基地……蜂農遍及唐家河、騎馬等全縣12個鄉鎮,年產值3000餘萬元。公司在2017年已組織集中培訓4次,蜂場實地指導培訓12次,培訓人數達到1178人/次。合作社還在青川縣瓦礫鄉上河村、房石鎮百興村等12餘個省級貧困村結合精準扶貧推廣中蜂養殖產業的發展,惠及當地建卡貧困戶500餘人,通過開展“養蜂技術”、“木耳種植技術”等培訓會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2017年,組織樂橙公益120餘人參與青川公益項目,獲第七屆四川省青年優秀志願服務項目。給礦山村小籌集2萬餘元修繕校舍。組織愛心人士和志願者幫助青川貧困生家庭,通過提供免費菌種和傳授技術,讓他們種植木耳等增加收入。

12.王林江 用愛心書寫人生

立足平凡崗位,一個農民的兒子用愛心書寫人生,用真情溫暖著一個又一個陌生人。2006年,他先後為患病的女孩趙娟娟和李丹捐款12000元;2012年,喚馬鎮女孩伏冬梅輟學,他資助3000元。

12年來,王林江先後救助了1名白血病患者、5名輟學兒童和18個因重病經濟困難家庭,志願服務30餘次,組織救助資金累計26萬餘元。一筆筆無私的捐款、一次次無私的幫助,王林江每一次對陌生人的救助背後都書寫著一個個關於愛心的感人故事。

2014年,王林江倡議併成立了“蒼溪縣仁愛志願者協會”,協會開展救濟生病經濟困難的家庭、為敬老院孤寡老人料理生活、給殘疾人提供幫扶等志願服務已達10餘場次,協會會員紅色背影已成為梨鄉最美紅色風景線,協會真正成為了蒼溪縣民間志願服務組織的領頭羊。

13.梁剛 燃盡生命情歸麻柳

原麻柳鄉人大主席團主席。2017年5月17日晚,梁剛在鄉鎮值班時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43歲。梁剛在上中專期間,遭遇車禍導致左腿殘疾,行走不便。2014年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麻柳鄉很多村組不通公路,但他拖著一條殘腿跑遍了麻柳的山山水水。

石牌村是麻柳鄉脫貧任務最重的村。12個組,連一條像樣的“毛路”都沒有。在分包村工作時,梁剛主動提出到石牌村,77戶貧困戶,他平均走訪不下三回,其他300多戶,他幾乎走遍了,至少走上千公里。去年冬天,石牌村7組安裝輸水管,梁剛到戶做規劃,18戶人家,他給每家都畫了一張入戶線路圖,並挖了一米多長的溝渠做示範。鄉親們都說,他是個幹實事的好乾部,不是假把式。

梁剛包村九個月,石牌村變化巨大,一舉摘掉窮帽。梁剛包東風村的兩年多時間,東風村的書記馬興富說,東風村的發展前進了至少15年。他幫扶過的很多村民都脫貧奔康了,但梁剛的老家還是土木房,上世紀80年代的老木床和90年代的電視。

14.張丕秀 孝老敬親的好媳婦

家住劍閣縣吼獅鄉人馬村一組,於1975年被村民推選為婦女主任。1969年,張丕秀的婆婆突發重病,輾轉治療於省內各大醫院,直至1975年治癒回家。但病情時常反覆,病發時常常臥床一月有餘。1997年公公因冠心病高血壓不幸去世,1998年7月張丕秀的丈夫又因肺癌治療無效去世,撇下了年邁多病的婆婆和五個未成年的兒女。從此,照顧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倒了她的肩上,她任勞任怨,更加悉心照料著婆婆及兒女。

2009年冬天,83歲的婆婆上廁所不小心摔斷了左腿,張丕秀在醫院裡照顧了三個月,每天為婆婆洗臉、洗腳、擦身、餵飯,她的行為感動了同病室的所有人,如今91歲的老人精神矍鑠,身體健康。不僅如此,她還照顧一起生活了30餘年的鄰居何玉秋老人近10年,因為老人無兒無女。如今,84歲的何玉秋的生活已由他侄兒在照顧。

她的舉動得到鄉里鄰居們的稱讚。張丕秀的行為倡導了新風正氣,傳遞了孝老敬親正能量,周邊地區的媳婦們紛紛以她為榜樣。

15.李欣 用愛修復破碎心靈

精神科病人大多是被家屬哄騙或強制入院的,他們對家人和醫護人員都充滿了敵意和戒備。在病房裡要麼大喊大叫、傷人毀物,要麼沉默不語、拒食拒藥,在這“被顛覆的世界裡”,她不知捱過病人多少次打,受過病人多少回罵。 去年,李欣給拒食患者劉某餵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患者突然抓住她的右臂使勁向外掰,飯碗“哐當”掉在地上,她在聞訊而來的醫務人員和其他病人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為了穩定病人的情緒,她眼含淚水,忍著疼痛疏散圍觀的人群……去年夏天,有一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入院時滿口髒話、見人就打罵,拒食、拒藥,為了逃避打針,甚至將大便塗抹在身上。病人家屬與單位裡年輕的同事都不敢近身,李欣卻前去勸解,為病人擦洗更衣、喂藥餵飯。隨著治療進度,該患者會笑了,能與人正常交流了,並在自己病情穩定後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管理其他病友。總有患者在康復出院時,特意找到李欣訴說感激之情,甚至拉著家屬磕頭謝恩。

16.吳建 無私奉獻重如山

吳建,出生於江蘇南通一個貧困家庭,在劍閣縣成立了江蘇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把公司建設成一家專門從事珍稀瀕危名貴藥材鐵皮石斛的企業。目前,企業在杭州建德、浙江湖州、四川劍閣等自然環境良好的原生態山林地帶建立了大型名貴鐵皮石斛藥材育苗、種植基地,為保健產品、中藥飲片和深加工產品提供無汙染的藥材來源。

企業通過“科研院校+公司+基地+農戶+種植戶+生物公司(衍生產品)”模式,通過精心培育,劍門鐵皮石斛種植以城北鎮民主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十個鄉鎮,讓老百姓得實惠。吳建還解決當地50多戶貧困戶在基地務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

吳建是個非常熱心的人,喜歡幫助別人,每年都會給貧困戶帶去慰問禮品。截至目前,他已累計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43萬餘元。

2017年,吳建為劍閣縣涼山鄉松林村患白血病女孩陳俊岐捐獻自己的愛心,捐助現金及物資約10萬餘元。

17.劉明興 用愛撐起山林綠蔭

劉明興是利州區南河街道接官亭社區的一名黨員,參加工作20年來,一直承擔著南山森林的護林防火工作。他的足跡踏遍了南山森林的每一片土地。 2017年3月,他妻子突發重病住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而此時是春耕生產野外用火及清明上墳高峰期。劉明興在醫院只陪住一夜就返回崗位。妻子埋怨他無情無義,劉明興深情地對妻子說:“我心裡怎能不關心你,但南山的森林更需要我啊,我決不能讓南山有任何閃失。”清明節當天正值下雨,劉明興騎自行車在巡山途中不慎摔下深溝,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動彈不得。他咬緊牙關忍住鑽心的劇痛,從摔下的地方一步步爬上來,經過3多個小時的頑強掙扎,才爬回主路被發現並送到醫院救治,傷情剛一好轉,不等痊癒,就偷偷地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工作崗位,一瘸一拐地去巡山了。妻子體弱多病,生活極其困難,但他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從不向單位提要求。

18.尹翠林 帶病托起一所學校

尹翠林1990年剛上班時,班上有一學生口吃,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尹翠林就與該學生同住同探討學習,幫他糾正口吃毛病。通過兩年多的堅持,該生變得自信陽光,初中畢業時以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考入了廣元師範。

2004年,尹翠林的父親因病住院。白天他在校工作,晚上到醫院一邊陪昏迷不醒的父親一邊備課。2005年體檢,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壓、貧血、嚴重慢性腎功能衰竭。旺蒼縣教科局和學校負責人沒有安排他的教學任務,可尹翠林主動要求回到講臺上。2010級2班的曾某是名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於是她厭學逃學。在尹翠林的幫助下,當年考上理想的高中,2013年她考上了蘇州大學。

2013年5月,尹翠林病情嚴重了,行走都力不從心,可為了100多名孩子中考,他堅持把這屆學生送畢業並取得旺蒼縣第一名、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

27年來,只要站上講臺,他就精神百倍,即使身患腎衰竭等病10餘年來,他還是割捨不下學生,為學生們傳道授業。

19.康道家 把愛播撒西非

廣元市中醫院骨科醫生。2017年11月1日,康道家遠赴西非國家安哥拉執行援外任務。 到安哥拉後,為了能夠儘快地為安哥拉人民提供醫療服務,他利用休息時間自學葡語。工作地方為中國政府援建的羅安達總醫院,全民免費醫療,所以病人非常多,醫療物資缺乏。所有的臨床醫生都是24小時值班,骨科最多一天接診120多個病人。由於當地的無菌操作觀念很差,艾滋病等傳染病發病率較高,每次手術時必須自己提前準備手術器械,沒有護士,所有的事情只有靠自己,手術最晚做到第二天凌晨3時。有一次在手術過程中空調壞了,室內溫度達30度,當手術做完之後整個人就好像是從水裡撈出來似的,身上的衣服全都溼透。當地的病人非常相信中國醫生,只要有中國醫生給他們看病,他們非常高興。利用週末及節假日的時候,隊裡組織到一些中資公司及養老院義診,為中國人民及安哥拉人民提供免費治療及藥品,受到了中資公司及當地養老機構的一致好評。

20.張仕連 一筆黨費感念黨恩

張仕連,昭化區張家鄉人,生於1939年12月,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他始終保持了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撫養早亡的大哥留下的5個兒女長大成人,又義務照顧82歲的大嫂,張仕連夫婦對兄弟姐妹傾情付出,對子女要求嚴格,連家規“安分守己念老濟貧”也在當地家喻戶曉。

“敬愛的黨組織,多年來是黨教育我培養我清白做人……為了表達我對黨的感激之意,在我有生之時將省下來的5000元錢作為黨費交給組織,請組織收下……”2013年,張仕連接受了開胸切瘤手術,因為年齡較大術後恢復不理想,為了感念黨恩,為了給年輕黨員帶好頭,為了引導身邊群眾念黨恩、跟黨走,2014年12月8日,他將他和老伴多年來積攢下來的5000元現金作為黨費交給了黨組織。

樂觀向上的他一次次戰勝了病魔,他說,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堅持繳納特殊黨費。2016年,他又一次將省吃儉用的6000元錢作為黨費上交組織。

21.楊映強 49歲單身漢帶著癱瘓哥哥脫貧

楊映強今年49歲,大他4歲的哥哥從小腦癱,後又中風致癱,吃喝拉撒都要人照料。楊映強多次想外出打工,因要照顧哥哥走不了。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50公里外的廣元城。

兄弟二人都沒結婚,四年前父母離世,家裡只剩兄弟倆。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楊映強家是精準識別的貧困戶,在多方協力下,當地政府除了兜底楊家的醫療、社保外,還給哥哥發殘疾人補助,又給弟弟安排公益崗位清掃組道。在易地扶貧搬遷中,財政又給予每人2.5萬元建50平方米新房。政策兜底,產業跟上。利用政府發放的6000元產業扶持資金,楊映強再向信用社申請扶貧小額信貸1萬元,種植椴木木耳和核桃。兩年實踐,楊映強漸漸成為“土專家”。去年10月,他家的新房建好,楊映強用賣木耳的錢購置彩電、洗衣機、電冰箱、熱水器、傢俱等。

楊映強有個心願:爭取成個家,一起照顧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