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小珏說歷史——《清妃傳》系列四 請勿轉載

在清朝初年有一個女子,本來在宮中並不算得寵,但因為生有一個兒子,偏巧這個兒子意外繼承了皇位,又偏巧這個兒子的兒子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並且一手開創了清朝初期的盛世局面,所以她既在當時變得舉足輕重,又在後世成為了津津樂道的人物。她就是清初的孝莊文太后。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孝莊是她死後的諡號,本名叫做布木布泰,意思是“天降貴人”。她是皇太極的女人,但在後宮中地位並沒有想象那麼高。皇太極建立清朝後,封了一後四妃,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在四妃中排名最後。不僅地位不高,莊妃也不算得寵,皇太極深愛著的是她的姐姐海蘭珠,而且愛得死去活來,愛得此生不渝。

但是,在皇太極駕崩之後,圍繞著權力鬥爭,莊妃卻成為最大的贏家。她的兒子福臨脫穎而出,以六歲的年齡繼承了皇位,成為順治皇帝。福臨的繼位,與多爾袞主動退出,轉而擁立,有著莫大的關係,因此後世之人猜測莊妃與多爾袞之間有著某種交易。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這種說法從清初說到民國,直至今日仍然很有市場。坊間一直認為,孝莊與多爾袞本來就有私情,由於王公親貴以及鰲拜等重臣的反對,多爾袞繼位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他與豪格妥協,讓福臨繼位,自己則為攝政王。同時,孝莊為了拉攏多爾袞,委身下嫁。因為此事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同時在清宮檔案中也有蛛絲馬跡,卻沒有足夠的證據,這也成為了清初三大疑案之首。

莊妃當時到底嫁給多爾袞沒有呢?支持者的理由有三條。第一條,是明朝遺臣張煌言在南方抗清時,曾經寫過《建夷宮詞》,一共有十首,其中有一首明白無誤的寫道: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第二條,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的時候,稱謂為“皇叔父攝政王”,而在後來多爾袞掃除政敵,權勢熏天的時候,卻被尊為“皇父攝政王”。等到多爾袞死後,順治清算其罪行時,就有一條是“自稱皇父攝政王,親到皇宮內院”。

第三條,孝莊太后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臨終前他對康熙的遺言交待希望能葬在順治的孝陵附近。很多人認為,孝莊太后應該和丈夫皇太極合葬於瀋陽昭陵。孝莊如此作為,是自認為改嫁過,沒有臉面和皇太極合葬。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對於第一條,首先要知道,這是明朝抗清忠臣張煌言所做。當時他正在江南,如果太后下嫁是真的,並且傳到他的耳中,那麼江南甚至全國都應該眾人皆知。相反,目前就只有這一首詩,成為孤證,反而證明是張煌言對清廷的嘲諷。

詩中說太后與多爾袞在慈寧宮辦喜事,而《清實錄》明確記載,慈寧宮是順治十年返修重建後才作為太后寢宮,而多爾袞早在順治七年就去世了。倒是當年多爾袞確實逼死了豪格,並娶了他的福晉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關於第二條,這是順治五年時,經部院大臣集體討論,多爾袞的稱號定為“皇父攝政王”。直到多爾袞去世,清廷一直這麼稱呼的。而多爾袞的妻子是在順治六年去世,傳言太后下嫁是順治七年的事情。顯然這個稱號只是為了彰顯多爾袞的權力,和古代的“仲父”、“亞父”類似,不是多爾袞真的成為順治的後爹。

很多人認為,清朝為了掩飾,將太后下嫁的詔書也銷燬了。但是當時的詔書也發往了朝鮮,朝鮮雖然是清朝的藩屬國,但十分看不起清廷,記錄了大量的醜聞,只不過太后下詔這一道聖旨也沒有找到。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至於說太后不葬昭陵,她自己也有過說明: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如果說孝莊太后的話是託詞,其實不和皇帝合葬,也並非特例。比如乾隆的生母孝聖憲皇后也拒絕和雍正合葬,慈禧太后也沒有與咸豐合葬,只能算作陪葬東陵。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證據不足,可能是由另一段歷史演化而來

這段歷史,雖然還未取得史學界的定論。但加工到如此深刻,影響力如此之廣,恐怕是和遼國蕭太后與大臣韓德讓的故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年蕭太后卻是的的確確嫁給了韓德讓,這也給孝莊太后下嫁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靈感來源。

喜歡請點擊關注,天天為您帶來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