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民國十大地方軍閥哪個最強?他們各自有多少兵力?

new2js


一、在民國的軍閥中,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東北軍)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奉軍數量眾多,裝備精良,海陸空軍種齊全。

東北在張作霖的掌權期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人口規模也在增長,當時東北的鐵路總里程超過全國半數以上,工業化水平也超過了長江流域,經濟實力堪稱雄厚。張作霖成立了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軍校,聘請歐美軍事專家,培養軍事人才;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東北兵工廠,月產武器裝備,足以裝備東北軍的一個師。

奉系軍閥(東北軍)在全盛時期,有裝備精良的陸軍四十萬,擁有數量眾多的輕重機槍,多種口徑的野戰火炮,榴彈炮,還裝備有當時中國其他軍隊沒有的“雷諾”FT-17型坦克。海軍艦隻21艘,約有3.22萬噸佔當時中國海軍的76%,海軍官兵約3300人,佔當時中國海軍的61%。奉系軍閥(東北軍)還擁有空軍戰機300餘架,編為5個航空隊,多數為外國進口的先進戰機;

二、桂系軍閥的強大,主要在於民風極其剽悍和單兵作戰能力的強大。在戚繼光的戚家軍出現之前,能和倭寇匹敵的軍隊便是來自廣西地區的“廣西狼兵”,北伐時期,桂系第七軍被稱為鋼軍便是一證。桂系軍閥的兵力大約在十萬左右。

三、四川軍閥一直林立,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劉湘時期,曾短暫統一四川。全省人口約有5000萬人,佔同期中國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又是出產糧食大省,雖然川軍的裝備略差了一些,但是實力依然不容小覷。軍隊數量大約在四十萬左右。

四、晉軍軍閥。閻錫山經營山西數十年,對內發展經濟,擴充軍事實力,對外趁亂世中攫取利益。閻錫山的晉軍裝備在國內的軍閥中也屬上流,部隊人數大約在十五萬左右。

五、馬家軍是指寧馬(馬鴻逵,馬鴻賓)和青馬(馬步青,馬步芳)的統稱。其中寧馬不如青馬,青馬中,馬步青不如馬步芳。因此,在歷史上馬家軍更多指的是青馬系的馬步芳。馬家軍與國內其他軍閥不同的是,這是封建家族世襲統治的部隊,且部隊宗教觀念雄厚。部隊內部多為回族,士兵亦驍勇善戰。數量大約在十五萬人左右。

六、滇系軍閥,實力一般,數量大約在十多萬。

七、西北軍閥在馮玉祥時期實力雄厚,後因在中原大戰中敗給蔣介石而實力大為削弱。在馮玉祥的西北軍頂峰時期人數大約有四十至五十萬人。

湘系軍閥和粵系軍閥兩大軍閥在民國的軍閥混戰時期始終沒有混出大名堂,前期的湘系軍閥有譚延闓,湯薌銘,粵系軍閥比較出名的有陳炯明。後期隨著北伐戰爭結束,蔣介石形式上統一全國,兩地納入國民政府統治,軍閥勢力大為削弱,基本可以忽略


琪姐



北洋政府在袁世凱統治時期曾經形成了名義上的統一格局,但自1916年袁世凱去世以後,北洋政府內部土崩瓦解。北洋各系的實力派人物先後步入政治前臺,爭奪統治地位。

從1916年到1924年這段時間裡,北洋政府中央先後經歷了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的執政。最初是皖系軍閥段祺瑞的勢力最強,皖系的嫡系兵力雖然不多,但是得到了多數軍閥的響應,威望高(徐樹錚收復外蒙);直皖戰爭過後,直系實力派人物吳佩孚取代段祺瑞,擁兵達20餘萬左右;第二次直奉戰爭過後,奉系的張作霖實力最強,他據有關外全境以及關內部分地區,擁兵一度超過30萬。除此之外,民國在地方上還存在著諸多軍閥自立割據,諸如桂系各派、青海五馬、川軍各派、西北閻馮等等。

直係軍閥吳佩孚崛起


(皖系軍閥代表段祺瑞)

1920年的直皖戰爭過後,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軍閥黯然收場,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奉系和直系的並列坐大。通過1920年直皖戰爭,直系的吳佩孚奪取了兩湖、江蘇、陝西、兩豫,對其他軍閥形成壓迫之勢,佔據了關內的大半壁江山;同時,割據關外的奉系勢力趁中原內亂之際,也迅速壯大起來。當時關外的工業水平和科技實力要略強於關內。張作霖合理利用日俄之間的相互牽制,為自己謀求最大利益。

1922年,直系與奉系兩派因為分賬不均大打出手,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自恃養精蓄銳,率領12萬奉軍想取道關內,但是遭到吳佩孚的痛擊。直系出動了7個師、5個旅的兵力,共10萬大軍。此外,吳佩孚還以馮玉祥為外援,因此總兵力與張作霖差距不大。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張作霖的慘敗而告終,吳佩孚掌握了北洋政府實權,直系的勢力達到鼎點。


1924年,美國的時代週刊以吳佩孚作為封面人物,這也是最早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之一。當時的美國人稱讚他“中國最強的男人”,意思很明確,當時吳佩孚手握20萬大軍,割據中原半壁江山,他的勢力從華北一直延伸到華南,儼然是當時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存在。還有一則趣事,當時的德國駐華大使的千金很仰慕吳佩孚其人,多次向他示愛,可是吳佩孚卻直言“老妻尚在”,毫不猶豫地予以了拒絕。

奉系軍閥張作霖崛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以關外6個軍作為主力,共15萬人朝北京進發。吳佩孚再次聯合馮玉祥、張福來等人抵抗張作霖,拼湊了20萬大軍前往迎敵。此時的直系內部已離心離德,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加上張作霖有備而來,戰爭進行得很困難。戰爭中途,馮玉祥竟然配合奉軍夾擊吳佩孚,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兵敗如山。

戰後,張作霖掌握了北洋政府中樞,並組建了最後一任北洋政府內閣。此時,奉系軍閥的勢力達到鼎點,張作霖自任海陸空三軍元帥,成為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存在。由於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遭到慘敗,導致他無力對抗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以後,吳佩孚徹底失敗,直系基本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


(1922年民國軍閥形勢圖)


(1927年民國軍閥形勢圖)


世界人文通史


軍閥:是指舊時以武力為後盾,擁有軍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詞源出自《舊唐書·郭虔瓘傳》,歷史上有漢末群雄、北洋軍閥、直係軍閥、皖系軍閥等;

民國不同時期軍閥勢力輪番登場,十大軍閥是泛指,我們以區域劃分,簡單描述抗戰前後有代表性的地方軍閥;

附1917復辟結束後地圖、1928年12月東北易幟時地圖各一張:

一、奉系軍閥

以張作霖、張學良為代表,勢力範圍奉天、吉林、黑龍江,簡稱“東三省”,部隊簡稱“東北軍”, 擁有當時中國最先進和規模最大的兵工“瀋陽兵工廠”,能自行生產大炮、迫擊炮、炮彈、機槍、步槍等;

東北易幟後大概有40萬兵力,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陸軍還裝備有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空軍估計有200架,其中戰鬥機150架;海軍擁有大小艦隻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300人;實力堪稱最強;

二、晉軍軍閥

以閻錫山為代表,勢力範圍山西、綏遠一帶,部隊簡稱“晉綏軍”, 晉綏軍是民國期間生存時間最長、實力最為雄厚的地方軍之一,擁有合併各軍工企業的“西北製造廠”,可自產山野炮、重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手榴彈等,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20萬;晉綏軍戰力不算最強,裝備僅次於東北軍;

三、桂系軍閥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勢力範圍廣西,部隊簡稱“桂軍”,桂系強大不在於兵力多少、裝備多強,而在於民風剽悍、單兵作戰能力強;總兵力大概20萬;

桂系軍隊的戰鬥力十分了得,一直流傳著“川軍 滇軍 黔軍是隻羊,湘軍是頭狼,桂軍是虎又是狼!”的諺語

四、川軍軍閥

以劉湘為代表,勢力範圍四川,部隊簡稱“川軍”或“川軍團”, 川軍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40萬(含民團等組織);

川軍內部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

五、滇軍

以龍云為代表,勢力範圍雲南,和川軍差不多,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雲南白藥管夠),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10萬;

六、黔軍

以王家烈為代表,勢力範圍貴州,和滇軍一起被稱為兩隻羊,戰力一般,裝備差;抗戰前夕總兵力不足10萬;

七、馬家軍

以馬步芳為代表,勢力範圍甘肅、寧夏、青海,馬家軍作戰英勇,裝備一般、以騎兵見長,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15萬;

八、西北軍閥

以馮玉祥、楊虎城為代表,勢力範圍陝西,簡稱“西北軍”,最出名的是大刀隊,在武器裝備奇差的情況以,以肉博戰出名;頂峰時兵力達40多萬,抗戰前夕以十七路軍為代表總後力約6萬多;


河東三叔


民國最強軍閥,個人認為當屬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的基本盤在東三省。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擊敗直系吳佩孚,奉系勢力達到巔峰。除東三省外,奉系還控制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兵鋒直達上海。張作霖還控制了北京政府。1927年張作霖自命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攝行大總統職責,成為北洋政府的末代統治者。奉系兵力最多時達到了60萬。

東北三省工業、經濟發達,糧食、礦產充足,鐵路交通便利,給張作霖提供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

張作霖部下能人眾多,包括張景惠、孫烈臣、湯玉麟、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李景林等。張作霖雖說出身綠林,但卻重視專業知識,東北軍中層軍官大量都來自軍校(東北講武堂)。東北軍的戰鬥力在各大軍閥中是比較強的,曾經擊敗過大將吳佩孚領導的直系軍隊。

張作霖重視軍工生產,東三省兵工廠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兵工廠之一,年產炮150門,機槍1000挺,步槍6萬支。張作霖還大量從日本等國進口先進武器。東北軍的飛機數量、質量,都是各大軍閥中最高的。

奉系也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軍閥之一。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人的勢力在幾年間就灰飛煙滅。但奉系直到1936年西安事變後,才逐漸敗亡。


國史拾遺


民國時期軍閥甚多,絕不止十大軍閥,十大的說法,可能來自人們喜歡這個數字,後來有人又以此為題出了書。

民國分兩個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雖然都叫中華民國,其實已經改朝換代。兩個時期都有軍閥割據,在這裡主要還是講講第一個時期的軍閥——北洋軍閥。談談個人認為的十大軍閥:

1.北洋之虎段祺瑞

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北洋系群龍無首、四分五裂,形成了直系、皖系、奉系三派軍閥。(如下圖)其中皖系首領段祺瑞為國務總理,控制北京政府實權,先後借張勳復辟驅走了黎元洪,又“三造共和”打跑了張勳的辮子軍,控制了代總統馮國璋一時風頭無兩,1920年,直皖戰爭,他的皖系部隊敗於曹琨吳佩孚的直系部隊,段祺瑞下野,後來曾短暫復出任執政府執政,但手下已無部隊。



2.北洋之狗馮國璋

馮國璋的直系,基本部隊是長江三督,直隸督軍曹琨有自己的獨立性。馮國璋後來當上了代總統,但與段祺瑞鬥法沒佔到便宜,1919年就去世了。

3.賄選總統曹琨

馮國璋死後,曹琨扛起了直系大旗,長江三督也到了麾下,吳佩孚能征慣戰,拿下了兩湖地盤,直系勢力大增。在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獲勝後,曹琨做起了總統夢。後來通過賄選1923年當上了大總統。1924年十月,倒戈將軍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軟禁了曹琨。

4.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是山東蓬萊人,自幼佩服戚繼光,很有愛國思想。中過秀才,比起當時武人們大多大老粗來屬於知識分子。他有比較強的軍事才幹,直系大軍在他領導下連戰連捷,所向披靡,也直接成就了直系江山。但是1924年十月,由於馮玉祥的反戈一擊,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失敗。吳佩孚南下,後來經過重整旗鼓,穩定了在兩湖的地盤,不過1926年,這點本錢(20萬部隊),也被北伐軍消滅了。



5.東北王張作霖

這個不多說了,東北王最無爭議,後來還主導了北京政府,當上了安國軍政府大元帥,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



6.西北王馮玉祥

人稱倒戈將軍,所屬部隊原來依附直系,後來來到西北地區,部隊也被稱為西北軍,他成了西北王。他的部隊後來被把兄弟蔣介石分化瓦解,1930年中原大戰他一敗塗地,之後再沒有掌握實際軍權。

7.東南王孫傳芳

孫傳芳是直系後起之秀,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拿下了東南五省的地盤,後來自稱五省聯帥,當起了東南王,不過來的快也去得快,1926年北伐軍幾個月就擊敗了他20萬部隊。孫傳芳1935年死於下野後的仇家復仇。

8.西南王唐繼堯

唐繼堯是袁世凱死後西南地區最大的軍閥,鼎盛時控制雲貴兩省並能影響四川。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他感覺自己應該繼承孫中山的位置,異想天開,沒有做成。



9.廣西王陸榮廷

陸榮廷是廣西武鳴縣人,桂系軍閥首領,人稱陸武鳴。綠林好漢出身。1927年被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軍官驅除。



10.山東王張宗昌

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段子很多:三不知,不知道自己多少兵、多少錢、多少姨太太。手下養著幾千白俄兵,這些大兵上陣一手拿著白蘭地,一手拿著槍,邊喝酒邊開槍!張宗昌還酷愛“作詩”,當然是狗屁不通啦。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軍紀很差,做了很多壞事,被人們所痛恨,後來橫死車站。


磨史作鏡


民國何止十大軍閥?三十大都不止,西南西北東北東南河東河西隴右山東都是長期割據,然而形成體系的其實主要是西南軍閥,本人分而列之吧:

1滇系軍閥,分舊滇系和新滇系,領袖人物:唐繼堯,顧品珍,龍雲,盧漢。

2川系軍閥,派系最多,主要有武備系:劉存厚,王陵基。速成系:楊森,劉湘。九人團:熊克武,但懋辛。實業團:呂超,石青陽。軍官系:李家鈺,羅澤州。保定系: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

3黔系軍閥:分老興義系:劉顯世,袁祖銘。新興義系:王文華,何應欽。桐梓系:周西城,毛光祥,王家烈,猶國才,侯之擔。銅仁系:萬淑芬。

4桂系軍閥,分老桂系和新桂系。老桂系代表人物:陸榮廷,譚浩明,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5粵系軍閥:代表人物:陳炯明,李濟深,陳銘樞,陳濟棠,張發奎。

6湘系軍閥:代表人物:譚延闓,程潛,趙恆惕,唐生智,何健

另外湘西,豫南長期有割據勢力,甘肅在初期甚至八大軍閥分而割據,東北和山西就比較穩定了,張家父子和閻老西地位不可動搖,陝西則是北洋勢力(以陸建章,閻相文,馮玉祥)和本土的靖國軍(以郭堅,于右任等為代表)長期拉鋸。


林屋公子


民國軍閥分兩大階段,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

前期代表北洋軍閥、南方軍閥,後期代表桂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其他軍閥:晉系軍閥、馬家軍、新疆軍閥等

皖系段祺瑞;直系馮國璋、吳佩孚、孫傳芳

奉系張作霖、張學良、張宗昌;晉綏系閻錫山

西北軍馮玉祥;其他:石友三、孫殿英、韓復榘

滇系唐繼堯、龍雲;桂系陸榮廷、李宗仁、白崇禧

粵系陳炯明、陳濟棠;黔系王家烈

湘系唐生智;川軍熊克武、劉湘、劉文輝

陝西劉鎮華、楊虎城;新疆楊增新、金樹仁

馬家軍: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馬步青、馬仲英

至於這個地方十大軍閥,卻是沒有特別指出是誰,每人心中都有人選,我找到一個網友投票排行榜,看看就好。


我善良可愛


先把問題縷縷,1916年袁世凱死了以後,北洋軍閥各成派系,分別投靠了各個帝國主義,擁兵自固,成為地方軍閥,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後,各個軍閥頭目 都投靠到蔣介石門下,當上國民黨的軍長、師長,所以從1916-1928年這段時間可稱為地方軍閥割據,當時最具實力有皖系、直系、奉系三大軍閥,其中皖系是老大。

段祺瑞歷史應該給予正面評價,不說黑了日本幾個億,僅收復外蒙一件事就居功至偉。

首先“皖系”實力最強,因為段祺瑞歷任袁世凱政府陸軍總長、內閣總理等職,握重兵和實權,所以皖系控制著北京政府,並且用控制的北京中央政權排斥異己,1917年段祺瑞曾向日本借款5億擴充勢力,掌握安徽、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地盤,代表人物有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等。

馮國璋是位利益至上的人,喜愛劍財。

其次是“直系”,馮國璋在袁世凱政府時擔任江蘇都督,勢力範圍在長江流域擴充,主要控制有江蘇、江西、湖北、直隸等首地盤,代表人物馮國璋、吳佩孚、曹錕、孫傳芳。

奉軍的口碑是最差的,土匪地痞多,軍紀差,到哪都無惡不作,何況張作霖就是土匪出身。

再次,以張作霖為頭子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後被清廷招安,投靠袁世凱,1915年護國戰爭後奪得奉天都督,後逐漸將吉林、黑龍江擴充為自己地盤,代表人物有張作霖、張宗昌、郭松齡等。

圖為湖南軍閥譚延闓,此人了不得,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陸軍大元帥,他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介紹人,女兒譚祥嫁給了陳誠,1930年死後國葬。

最後還有一些較小的軍閥,比如盤踞山西的閻錫山軍閥、以唐繼堯為首的滇系軍閥、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四川軍閥劉存厚、廣東軍閥陳炯明、湖南軍閥譚延闓、西北軍閥馮玉祥和那幾匹馬。


圖文繪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嚴謹,民國的歷史雖然不算太長,可也不短,軍閥也經歷了好幾波,從最初的北洋軍閥段祺瑞、馮國璋他們,到最後的新桂系,中間還隔著好幾代。所以,今天就以北伐前這個時間節點,談談當時存在的軍閥。


當時,最強的軍閥莫過於東北王奉系統帥張作霖。其主要地盤在東三省,以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軍事上,除了奉軍,還有山東和河北的直魯聯軍也聽命於他,總兵力超過40萬。奉系地盤,物產豐富,糧食不缺,還有全國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因此,說張作霖的實力是全國老大,當之無愧。

第二個,當屬東南五省聯帥孫傳芳。東南五省是指福建、江蘇、浙江、安徽和江西,當然還包括上海。這都是江南魚米之鄉,而且又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孫傳芳開府南京,統治著這片地區。手下有虎狼之師20多萬,戰鬥力很強,盧香亭、謝鴻勳、孟昭月等都是能征慣戰的大將。孫傳芳的實力,不容小覷。

再說說第二次出山的直系大佬吳佩孚。吳大帥頂著14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的名義,但實際上能控制的核心地盤也就剩下兩湖——湖南和湖北。可以說,吳佩孚是真的老了,也沒落了。雖然看著貌似還有20萬軍隊,可大多是臨時拉壯丁湊的,有時候武器給養還要依靠張作霖。後來北伐軍進攻時,打吳佩孚也是相對最輕鬆的。如果用4個字形容吳大帥,就是“垂垂老矣”。

再說說閻錫山。這人是個奇蹟,從辛亥革命的元老到解放戰爭我軍攻克太原,他幾乎一直統治著山西。北伐前,山西的實力不算強大,閻錫山的晉綏軍不到10萬,但他目光敏銳,看到了北伐軍的潛力和不可阻擋之勢,果斷倒向北伐軍,不僅保住了山西,戰後還吃到不少福利。閻老西實力不強,但是人聰明,眼光好,懂得燒冷灶,不愧是做生意出身的山西人。

馮玉祥,佔據西北幾省,看著地盤很大,也擁有幾十萬人馬,但地廣人稀,經濟落後,養著那麼多軍隊很費勁。不過老馮有辦法,去蘇聯跑了一趟,帶回大批武器彈藥,而且一轉眼還從北洋餘孽變成了革命將領。五原誓師後,他響應北伐,出兵中原。馮氏哲學,不管什麼主義,什麼信仰,對我有用就好。

北伐前,國內形勢大致如此,主要軍閥也就是這些。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地方軍閥,比如四川劉湘和劉文輝,雲南龍雲,西北二馬等?他們要麼比較弱小,對全國局勢沒多大影響,要麼已經依附某個大軍閥,這裡就不細說了。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筆者漏說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北伐軍。那是因為在俺內心深處,始終沒有把當時的北伐軍看成是軍閥。那時的北伐軍,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新式軍隊,不同於舊軍閥。當然了。後來他們也變了,變成了新軍閥,這是後話。

1.劉丕林:《北伐軍興始末》

2. 劉革學:《北洋軍閥大結局》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我個人覺得民國時期還是奉系軍閥最強,東北這個地方是福地,最能養人也最富人。張作霖在東北要槍有槍,要人有人,進可入關爭天下,退可休養生息自給自足。

當時的東北軍隊是中國最早海陸空三棲建制配齊的部隊,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東北的空軍和海軍是全國最強的。當時奉系有四十多萬軍隊,後來考慮到開支太大,裁軍到了30萬。但是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1. 當時全國的艦艇總重量大約是4.2萬噸,而東北海軍有三萬噸。東北的海軍艦艇種類齊全,從巡洋艦到護衛艦各類型都有。
  2. 東北的空軍也毫不遜色,各類戰機有300多架,幾乎都是外國的先進戰機,抗戰爆發後這些戰機還投入使用並且都是主力戰機。
  3. 東北的陸軍部隊是各大軍閥裡面配備最好的,東北的陸軍有當時全國都沒有的“雷諾”坦克,還有各種輕重機槍,配有山炮,榴彈泡,戰力非常強悍。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從東北軍繳獲的武器和彈藥總數量巨大,大概有15萬支步槍,大約3百萬發槍支子彈,約6百門的迫擊大炮,大約40萬發炮彈,山、野、重炮約250門,炮彈約10萬發,火藥約40萬磅。

張學良真的是手握王炸加四個二被人家打成了春天,這麼好的裝備不抵抗白白送給人家侵略了。

和奉系相比,其餘各派的實力就要差了好幾個層次。山西的晉系部隊在閻錫山的手上裝備算是不錯的。四川的川軍部隊裝備就差了很多,抗戰時期被稱為“草鞋軍”,但是人數比較多。廣西的桂系軍閥雖然人數和裝備都不怎麼樣,但是勝在戰鬥力強悍。基本上牛逼的就這些了,剩下來的像滇系軍閥,粵系軍閥等等他們的實力就不能和上面幾位相比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