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竹書紀年》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貓爺歷史觀


《竹書紀年》發現於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pi zhun,“不”通“丕”)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也稱魏安釐王)的墓葬時發現大批竹簡。每塊竹簡長二尺四寸,上有用漆寫成的古文字四十個。不準為了盜取墓內財寶,把竹簡燒了照明。等到官府得知後,撿得沒燒完的竹簡幾十車。竹簡上的文字是戰國時期六國的古文。而西晉時通行的已是隸書,當時人們不認識,因字體象蝌蚪,就管它叫蝌蚪文。

這批竹簡被發現後經荀勖、和嶠、束哲、衛恆和杜預等人整理、研究,改寫成當時通行的隸書體,共得書十六部,七十五篇(其中完整的六十八篇,殘缺的七篇,總共十多萬字)編入當時圖書目錄中的《中經》,列為典籍。這裡面有《紀年》十二篇最為重要。因它原系用古文(秦以前文字)寫成所以又稱《古文紀年》;又因是在汲郡的古墓裡發現,所以又稱《汲家紀年》。直到北魏酈道元注《水經》,引用此書作紀年,為說明出處,就特地加上“竹書”二字,稱為《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也是目前發現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在“焚書坑儒”中被焚的編年通史。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

《竹書紀年》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與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而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也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系年》相類。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竹書紀年》所記的戰國部分,同司馬遷的《史記》差別就很大。

《竹書紀年》原簡應該是戰國時魏國的官修正史,也有研究者認為是私人所撰寫的編年通史。所記載得自黃帝到戰國魏襄王20年(前299)之間的歷史,豐富了中國古代史的內容,顛覆了很多傳統儒家學說奉為圭臬的記載,其中就包括“堯舜的禪讓說”、“益幹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王殺季歷”等記載,因此遭到後世儒家的極力禁燬。


趙燕雲


西晉初年,汲郡(今河南衛輝)的官府抓了個盜墓賊,此人喚作不準(讀音為Fǒu Biāo )。不料在審問這個盜墓賊的時候,他竟交代不久前曾盜挖了魏襄王的陵墓,還將魏襄王墓中的大量竹簡運出藏於家中。據官府統計後,此盜賊偷得竹書竟有幾十車之多。但這些竹簡卻大多使用戰國文字,也就是古人所稱的"蝌蚪文",這讓人很難辨認出竹簡上到底寫了什麼。因這些竹簡是在汲冢這個地方被發現的,後人便將其稱為《汲冢竹書》。

▲墓穴照片

然而,這盜墓小賊並不知竹簡的重要性。據他交代由於冬天過於寒冷,家中還要生火做飯,想這竹簡也沒什麼大用處,所以他平時就把它當柴火來燒。如若不是官府及時發現,恐怕這秦國的編年體史書也要徹底化為柴火灰。竹書被救出後,晉武帝司馬炎便任命荀勗﹑和嶠等人負責此書的考證工作,並將那些戰國文字翻譯成當時的文字以供後世流傳。

▲《竹書》古本

這部書是按照年份來編著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十三篇記載了五帝、夏、商、週三朝、春秋的歷史,一直寫到"現任魏王",這書正是此前提到的《汲冢竹書》,又稱為《汲冢紀年》。

▲《史記》殘本

當荀勗﹑和嶠等人將書籍翻譯完成後竟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可不是一部普通的歷史著作,此書所記載的歷史竟有與《史記》的內容相互印證的部分,其也有與《史記》內容相悖的內容。然而此書寫成的年代早於《史記》,一時讓人恍惚,不知究竟該信哪本書才好。現將與《史記》有出入之處簡述如下:

1、舜帝囚禁堯帝、不許丹朱與父相見

"堯舜禪讓"是我們熟知的一大佳話,無論是儒家經典也好,還是司馬遷的《史記》都曾有記錄,那麼堯帝真的是心甘情願禪位於舜的麼?據《竹書》記載,堯帝年老,舜將其囚禁於平陽並將堯帝的帝位非法竊取,不僅如此,他還將堯帝之子丹朱關禁閉,不許父子相見,這就與其他史書記載完全相悖,舜帝"有德之君"的形象頓時幻滅。

2、有窮國后羿奪太康帝位。

《竹書》揭露了夏朝中斷40餘年統治的真相,並對這段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夏啟之子太康在位時,其每日沉迷酒色導致周邊的部落首領,皆不願臣服於他的統領之下。太康愛狩獵,在一次狩獵中,有窮國的王(后羿)竟借太康外出狩獵策動政變。政變後,太康只能流亡,後定居於陽夏一帶(今河南太康),這也就是所謂的"太康失國"的由來。後經過了40年之久,在太康之弟仲康,仲康親孫少康的努力下,這才恢復了夏朝的統治。

3、一代"賢相"伊尹竟流放幼主稱王。

據《史記》記載,伊尹乃是一位不可多得難得的賢良之相,為了讓成湯之孫太甲做一位明君。伊尹便送其至成湯陵墓所在地,也就是桐宮進行反覆學習,伊尹則與大臣們共同治理國家,經過7年的學習,太甲有了大變化,伊尹便立即將太甲迎了回來並繼續忠心輔助。然而《竹書》卻不是這一說法,伊尹流放太甲並非為了所謂的教育太甲,而是為了流放幼主能夠自立為王。太甲在那桐宮忍辱負重過了7年,在一次機遇下便從桐宮逃出,最後將篡位奪權的伊尹殺掉了。但此事因有諸多爭論,以致到如今也沒有定論。

▲文人騷客圖

《竹書》還記有很多獨家史料,可信度也相當高,如齊晉爭霸時的"長城之戰"。看過此書的人,紛紛誇讚它歷史價值之高,後來更是引得晉代郭璞、北魏酈道元、唐代司馬貞等文人們紛紛引用。這些文人並非淺學之徒,恰好相反的是,他們治學嚴謹,這也可見《竹書》是具有歷史價值的,這些舉動正是對那些懷疑《竹書》真實性的人的反擊。

▲王國維畫像

民國的王國維先生閱讀此書後,不禁大喜過望,他高度讚賞了這部書的價值,更言道中國紙上的學問全部有賴於這些地下的學問,其在清朝朱右曾的著作下進行輯校。而錢穆先生則通過《竹書》校正了《史記·六國年表》。

由此可見,歷史畢竟是人寫的,是添加過修飾的。一次考古發掘,那些出土的文物便有顛覆一段歷史的可能。我們不能完全推翻以前所記載的歷史,也不能完全聽從權威,應當時刻保持著嚴謹審慎之心。

參考文獻:

《汲冢竹書》 《史記》


趣觀歷史


《竹書紀年》是史學界有名的《汲冢書》中的一種 , 分今本與古本。

它是晉武帝時期汲郡一個名叫不準的人發現的 ,沒錯,就是叫不準,好奇怪的名字。

不準是一個盜墓賊,他從春秋時期一位魏王的墳墓裡盜掘出土的。 據說當時出土的科斗文竹簡有數十車。蝌蚪文是先秦時期出現的一種古文字體,也有人稱之為蝌蚪篆。

由於這批竹簡的出土年代說法不一,出自哪位魏王之墓也說法不一 ,有說是 “魏襄王墓” ,也有說是魏安釐王 ,再加上後世竹簡失傳了 , 因此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 ,認為是“漢後人偽作 ”。後來關於這部古代上古史書的真偽,還存在多種觀點。因為這部史書存在古本和今本兩種版本,大部分史學家,包括王國維,梁啟超,錢穆,顧頡剛等人都認為古本是真實的歷史記載,對於今本的真假有的會表示懷疑。當然也有一些史學家對古本和今本統統表示懷疑,這裡麵包括著名史學家呂思勉。

第一,《竹書紀年》記載的內容真實性如何?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竹書紀年》的真實性。比如《竹書紀年》 : “懿 王元 年 , 天再旦於鄭 。” 後來張聞玉教授教授考證應該是十八年。在周懿王十八年 。周懿王元年為公元前 9 16 年 ,周懿王十八 年為公元 前 899 年。

這年是否發 生過 “天再旦於鄭 ”,也就是在鄭地發生日食的現象呢?

據貴州工業大學葛真教授推算 ,公元前 899 年 ,儒略曆 4月2 1日,醜正四月丁亥朔 ,上午 4 點 30 分 ,天已大亮 。 太陽昇起時發生日全食天象。 最大食分0.97 , 至 5 點 30 分 ,天又亮了。(見《貴州工學院學報》 1980年葛文) 。

1987年美國周鴻翔等的推算結果與葛真相同, 即周懿王十八年,公元前899年四月,確實發生過日食天象。 證明《竹書紀年》所載懿王十八年發生日食 ,完全可靠 。

類似的《竹書紀年》中還有 十幾個事例 ,所載時間和歷史事件 ,都和相關歷史典籍和出土文物以及青銅銘器所記載的完全一致 。特別是像日食,月食這種罕見的天象記載 ,絕非是後來人能杜撰得了的。 也可以證明《竹書紀年》的真實性。

第二,為什麼古代很多儒生不承認《竹書紀年》?

這是因為《竹書紀年》這部史書裡面記載的歷史事實,很多都顛覆了傳統儒家讚美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和司馬遷的《史記》也有很多的不同。

三皇五帝時代,在儒家的文獻中,那是一個遵守各種禮儀道德的黃金時代,政權的交接,都是自覺的禪讓,大家都是高風亮節的英明賢君。

可是在《竹書紀年》裡,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上古時期政權的交接,一樣充滿了血腥和陰謀。舜帝根本就不是什麼謙謙君子,分明是一個貪圖權力的野心家。

“堯之末年 ,德 衰 ,為舜 所 囚 。”

堯帝年老之後,被舜囚禁起來。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 。”

舜把堯帝囚禁之後,不讓舜和他的兒子丹朱見面。

“舜篡堯位 ,立丹朱城 ,俄又奪之 。”

舜篡奪了堯帝的王位,封賞了舜兒子丹朱一座城池,後來又把城池給奪了回來。出爾反爾的小人。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傳說中的大聖人後稷也是一個陰謀的合謀者,後來就是他把丹朱放逐到丹水。

包括千古被人歌頌的伊尹等大賢人,在這部古書裡面,都是殘忍無比的陰謀家。總而言之,在竹書紀年裡面,把很多榜樣和標杆都給粉碎的一灘狗血!

這可能即使後世很多學者,尤其是封建衛道者不願意承認竹書紀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認為,正因為如此,竹書紀年才是真實可信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完全符合人性!

人類對於權力的追逐是永無止境的,為了龐大的權力,奪權者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

王座之下無親情!

為權力互相廝殺才是真實的歷史,把權力像臭狗屎一樣推來讓去,才叫虛假!


鐵錘文史


古代中國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編撰前朝的史書,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兩千多年前,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時期。但是在這麼多的史書當中,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所記載的內容也都是經過“閹割”,只保留一些符合統治者需求的內容。不過也有例外的,在古代中國有很麼一部神奇的史書,不僅僅是內容“勁爆”,就連它的身世也是充滿波折的。這本神奇的史書就是《竹書紀年》。

幸運而波折的“出世”

《竹書紀年》是戰國時魏國史官所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西晉初年出土於戰國魏古墓當中。之所以說它是本傳奇的史書,就在於它幸運的躲過了秦始皇的那一場焚書。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焚書的時候,規定了除了《秦紀》以外,列國的史書都要被焚燬。當時這本《竹書紀年》因為深埋地下而幸運的逃過了這一劫。

關於《竹書紀年》的出土,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據《晉書·武帝紀》記載:“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秘府”。而在《晉書·衛恆傳》記載卻是:“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冢,得策書十餘萬言。”同樣的《晉書·束皙傳》裡面記載了:“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紀年》十三篇。”在這些記載裡面雖然出土的時間不盡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竹書紀年》是被盜墓者偶然間發現的。

也正是因為是盜墓者發現的,所以等到官府發現之後,這本書已經有相當嚴重的損害。據《晉書·束皙傳》記載:“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不懂古書珍貴的盜墓者,把這五百多年前的竹簡當火把用,等官府收繳的時候,《竹書紀年》已有部分被焚燬。再加上後來官府辦事不利,在收繳古書過程中又破壞了一部分,史載:“汲郡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

隨著“八王之亂”跟“元嘉之亂”的相繼爆發,在長期的戰火當中,包括《竹書紀年》在內的眾多書籍燒燬於戰火當中,史載:“惠、懷之亂,京華蕩覆,渠閣文籍,靡有孑遺”。好在荀勖、束皙等人整理了手抄本,這本傳奇史書才得以流傳下來。

“勁爆”的內容,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竹書紀年》之所以稱之為奇書,跟它“勁爆”的內容不無關係。我們所熟知的堯舜禹的禪讓制,在《竹書紀年》裡面成為了血腥的殘殺。《竹書紀年》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堯帝並非要將部落交給舜,而是要給自己的兒子丹朱。可惜後來卻被舜發動政變給囚禁致死,而他的兒子丹朱也被舜給流放了。後來的舜禪讓給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舜也並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禹放逐遠方而死。

事實上,在同一時期裡的《韓非子》對於堯舜禹的禪讓,同樣持否定的態度,據《韓非子·說疑》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由此可見《竹書紀年》裡面關於堯舜禹傳位的說法並非孤證。

《竹書紀年》記載的第二個“猛料”則與商朝聖人伊尹有關。在傳統的史書裡面,伊尹因為太甲胡作非為,而將他囚禁起來,等到了太甲改邪歸正之後便還政於他,伊尹也因為這件事而流芳百世。但是在《竹書紀年》裡面,這個故事被徹底顛覆了。

據《竹書紀年》載:“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如果《竹書紀年》的這一說法屬實,那麼一個古代的聖人將被顛覆。不過這樣的說法應該不是很準確,因為根據後來發現的甲骨文,不難得知伊尹在商朝地位崇高,如果他真的發動政變自己當皇帝,那麼後來的商朝皇帝不可能給他這麼高的地位。

縱觀《竹書紀年》的發現、整理以及它的內容,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充滿傳奇色彩的史籍,至於它內容的真偽那隻能等更多的考古證據出土了才能證實。


煮酒君


要探討竹書紀年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首先早知道它的來歷,前世今生。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一件事,這是一本史書

其《紀年》十三篇,記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 蓋魏國之史書,大略與《春秋》皆多相應。 (《晉書·束皙傳》)

竹書紀年的"前世今生"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一說為太康元年(280年)或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準挖掘戰國魏襄王(一說魏安釐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秘府"(《晉書·武帝紀》)。經過編校寫定整理,共有古典文獻16種75篇。

其中有《紀年》13篇,講述了夏代、商代、西周、春秋和戰國時魏國的史事。周幽王以後用晉紀年,三家分晉之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前二九九年)止。根據這些以及古本《竹書紀年》輯本內容可以推論得出,《竹書紀年》大致上是魏國的編年史。

由於《竹書紀年》是盜墓時意外發現的,所以在被官方系統整理之前的保存狀況並不好,破壞了很大一部分。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晉書·束皙傳》)盜墓賊只追求真金白銀,珍珠寶玉,何曾明白這些深埋地下的書簡如何珍貴!竟是把五百多年前的竹簡當火把照明,方便搜尋寶物。等到官府收繳時,已是殘篇。而官府收繳過程中,由於不謹慎或者說是對竹簡毫無重視,又把竹簡破壞了一部分。汲郡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穆天子傳·序》荀勖)

官府收繳後,荀勖、和嶠等人對殘簡進行初次整理。古文字學家衛恆受命考定這批古書,但不久就在政治鬥爭中遇害,其後好友束皙接替他繼續考定這批書。

《竹書紀年》原書早已散佚,荀勖、束皙等人所做的釋文也隨著該書的散佚沒能流傳下來

現存《竹書紀年》上下兩卷,題沈約注,已非原書。《四庫提要》廣徵博引,考證今本非原本。今本《竹書紀年》在南宋時已出現。晉時政治混亂,戰亂不斷,長達十六年"八王之亂",以及其後更為慘烈的"永嘉之亂",長期戰亂中,汲冢古書原簡可能就是在連年的戰亂中亡佚。

在初唐時期,《竹書紀年》已經有了不同的版本。《紀年》十二卷。(汲家書,並《竹書同異》一卷)(《隋書·經籍志》編撰於初唐)

時至明代後期,出現一部《竹書紀年》流行於世;至清代,錢大昕、崔述等著名考據學家斷然揭發其書為偽造,官方《四庫全書》館臣全體認同錢大昕等人的見解,並且系統地補充了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