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18世紀的英國殖民者(2)

如果你問一個18世紀的英國殖民者他們所理解的自由到底是什麼東西,這些人普遍的會認為:

自由是最關鍵的,是一個普通文明人最重要的財富。如果你作為一個北美殖民地的英國人的話,你是會覺得十分自豪的,尤其是在從18世紀70年代的法印戰爭(也就是七年戰爭)之後,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們和英國軍隊一起戰鬥,也包括了當時的一個殖民地上校--喬治華盛頓。這一場七年戰爭打敗了英國人自從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以來最大的對手--法蘭西人,有的時候和自己的士兵一起作戰你當然會覺得這是很值得你驕傲的事情。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18世紀的英國殖民者(2)

托馬斯傑斐遜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但是事情並沒有你想象之中的那麼好,作為一個殖民地的大英帝國臣民,尤其是你前三代還是從本土移民過來的人,你當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並且也享有和英國人一樣的權力地位。但是,不好意思,往往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為一個在大英帝國邊緣殖民地的臣民,那個時候的北美殖民地被人們戲稱為“一望無垠的荒地”,和那些生活在英國本土的人們一對比,你就會發現,他們有著更加名貴的衣服,更加精緻的生活,更加宏偉的房子,你總會覺得同樣作為英國人,你為什麼會跟他們比起來就像是一個從農村來的土包子一樣?顯得如此的遲鈍、原始以及粗魯?那種自卑情結的不安全感自然而然的就種下了。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18世紀的英國殖民者(2)

為了應對你的自卑情感,有些人往往會選擇給自己找些存在感,讓自己看上去至少沒那麼的落伍,比如自己對於自己殖民地類似於議會一樣的立法機構往往感到很滿足,像是英國本土的縮影但是也有一些人往往對此“感到很抱歉”,當時的不少殖民地作家往往會在給本土人創作的作品中“表示很抱歉”,因為自己這裡的房子比起倫敦的豪宅的確要差上了許多。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殖民地社會的人的自卑:美國的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大陸宣言的那個),在過去就表示自己非常非常喜歡法國,並且他還曾經不只一次提及過:年輕的殖民地居民不應該來法國,如果他們來到了這裡的話,他們便會被巴黎倫敦深深的吸引,那麼他們將會永遠無法再馬塞諸塞或者和弗吉尼亞抬得起頭,以至於他們無法做一名好美國人。自己都這麼認為自己,英國本土的評論家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話,對於那些殖民地的英國人自然而然的就在本土英國人的筆下淪為了“傲慢、粗魯、鄉巴佬”的代名詞了。

美國獨立戰爭全史:18世紀的英國殖民者(2)

但是有一種東西在殖民地中是沒有的--那種永恆的貴族,來到殖民地的大部分人全都是來求生活的年輕的中下等,他們大部分人來到殖民地所面臨的東西就是當地給他分發土地,讓自己去做一個小地主,至於那種登記社會,在殖民地,其實是不存在的,永固的貴族和永固的農民,在殖民地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此時的殖民地,和過去英國的體制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