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成功哲學——態度產生的結果如同11級颶風!

不同的態度產生不同的結果

成功哲學——態度產生的結果如同11級颶風!

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

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必須追求完美,但是人間的

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只

能永遠等下去了。

拿破崙·希爾為此曾專門舉過三個實例。

第一例:吉恩先生為什麼一直未娶?

吉恩快四十歲了,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穩定的會計工作,一個人

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早點結婚。他渴望愛情、友誼、甜蜜的家庭、

可愛的孩子以及種種相關的事。他有幾次差點就要結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

就結婚了。但是每一次臨近婚期時,吉恩都因不滿他的女朋友而作罷。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兩年前吉恩終於找到夢寐以求的好女孩。她

端莊大方、聰明漂亮又體貼。但是,吉恩還要證實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

一個晚上當他們討論婚姻大事時,新娘突然說了幾句坦白的話,吉恩聽了有

點懊惱。

為了確定他是否已經找到理想的對象,吉恩絞盡腦汁寫了一份長達四頁

的婚約,要女友簽字同意以後才結婚。這份文件又整齊,又漂亮,看起來冠

冕堂皇,內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個生活細節。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

面的,裡面提到了哪一個教堂、上教堂的次數、每一次奉獻金的多少;另一

部分與孩子有關,提到他們一共要生幾個小孩、在什麼時候生。

他把他們未來的朋友、他太太的職業、將來住在哪裡以及收入如何分配

等等,都不厭其煩地事先計劃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頁的篇幅詳列女方

必須戒除或必須養成的一些習慣,例如抽菸、喝酒、化妝、娛樂等等。

準新娘看完這份最後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張便

條,上面寫道:“普通的婚約上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一條,對任何

人都適用,當然對我也適用。我們從此一刀兩斷!”

當吉恩先生告訴拿破崙·希爾這段奇遇時,還委屈地說:“你看,我只

是寫一份同意書而已,又有什麼錯?婚姻畢竟是終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其

事啊!”

吉恩真是大錯特錯。他可能過分緊張,過度謹慎,但不論是婚姻,或是

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過於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訂的每一種標準都偏高了。

吉恩先生處理婚姻問題的做法,跟他對工作、積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

件事情都很象。

成功哲學——態度產生的結果如同11級颶風!

成功的人物並不是在問題發生以前,先把它統統消除,而是一旦發生問

題時,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須折衷一下,

這樣才不至於陷入行動以前永遠等待的泥沼中。當然最好是有逢山開洞、遇

水架橋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第二例:傑米先生如何住進一間新房子?

當我們決定一件大事時,心裡一定會很矛盾,都會面對到底要不要做的

困擾。下面的實例是一個年輕人的選擇,他終於大有收穫。

傑米先生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大約二十幾歲,有太太和小孩,收入並不

多。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夫婦兩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

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乾淨的環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時也增添一份

產業。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頭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籤

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

差不多。

傑米跟太太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頭

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

萬,其中只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

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遠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

辦法。”

下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套倆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頭

款是1200 美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湊夠1200 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

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

借款。

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傑米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

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於傑米

一再堅持,他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米把1200 美元的借款按月交還100 美元,

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傑米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 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一個月

可以省下25 美元,還有75 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

這時傑米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闆解釋這件事,他

的老闆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了。

傑米說:“T 先生(就是老闆),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

75 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多賺

一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週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週末加班呢?

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闆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週末工作

十小時,他們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了新房子。

這個實例可以歸納為三點:

1、傑米的決心燃起心靈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種辦法來實現他的心願。

2、由此,他的信心大增,下一次決定什麼大事時會更容易、更順手。

3、他提高了家人的生活水準。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條件都解決時,

很可能就永遠也買不起了。

第三例:席第先生想要自己創業,但是⋯⋯

席第先生又代表另一種類型,他一定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去做。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席第先生進入美國郵政局的海關工作。他很

喜歡他的工作,但5 年之後,他對工作上的種種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時

間、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資升遷的死板人事制度(這使他升遷的機會很小),

愈來愈不滿。

他突然靈機一動。他已經學到許多貿易商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這是他

在海關工作耳濡目染的結果。為什麼不早一點跳出來,自己做禮品玩具的生

意呢?他認識許多貿易商,他們對這一行許多細節的瞭解不見得比他多。

自從他想創業以來,已過了10 年,直到今天他仍然規規矩矩在海關上

班。

為什麼呢?因為他每一次準備放手一搏時,總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

止。例如,資金不夠、經濟不景氣、新嬰兒的誕生、對海關工作的一時留戀、

貿易條款的種種限制以及許許多多數不完的藉口,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

的理由。

其實是他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被動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條件都十全

十美后再動手。由於實際情況與理想永遠不能相符,所以只好一直拖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