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張繼科三十而立再出發:站上球場才是我最想要的

有足足半年時間,張繼科遠離了曾經熟悉的賽場。一腳踏入娛樂圈的史上最快大滿貫得主,看上去已在退役倒數。轉眼間,他又毅然決然地回來了。

5月底香港公開賽首輪出局,6月初中國公開賽同樣是首輪遭14歲的日本神童張本智和橫掃。

短短9天,正賽2連敗,30歲的張繼科迴歸之路荊棘叢生。

一邊距離東京奧運會還有兩年,能否拿到入場券如同未知數;另一邊作為體壇自帶流量的“網紅”,轉型似乎水到渠成。

未知的未來,張繼科已做出決定,他從來都喜歡更大的挑戰——“站在場上,這才是我想要的。”

35分鐘速敗,自己都覺得快

“太快了,太快了……”從賽場走到混採區,張繼科搖著頭,嘴裡喃喃自語,笑容也略顯無奈。

這場中國公開賽首輪的焦點戰僅僅耗時35分鐘,曾經日本媒體口中罕有敵手的“帝國猛虎”,輸給了他們14歲的天才張本智和。

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感慨,張繼科如今竟贏不了一個小孩;也有人質疑,娛樂節目參加太多而耽誤了他的訓練;更多球迷有的只是心疼,畢竟張繼科傷病纏身嗎,再次復出實屬不易。

“對手的速度和移動的確很快。”打了幾十年,張繼科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太過清晰,“自己剛剛恢復訓練一個月,可能在速度和對抗上面還有待提高,整個技戰術在前三板也沒處理好。”

曾經喜怒形於色的張繼科正變得寵辱不驚,這或許是成熟,抑或是需要時間消化這麼一場失敗。

“張本的進步非常快,有點像11年、12年時候的我,當時自己球的速度和質量確實是非常快、非常高。”

說起陌生的張本,張繼科滿眼都是自己24歲的影子。

2012年前後正是他的巔峰時期——先是在2011年獲得世乒賽和世界盃的男單冠軍,之後的一年相繼獲得世乒賽團體冠軍和倫敦奧運會男單冠軍,並在2013年世乒賽男單衛冕成功。

這段輝煌的經歷也正是他的車牌號“JK445”的由來:僅用了445天的時間就將世界盃、世乒賽和奧運會三大賽的冠軍收入囊中,成為繼劉國樑、孔令輝之後國乒第三位大滿貫得主。

445天成為大滿貫的壯舉前無古人,張繼科也獲封“史上最快”大滿貫的稱號。去年,迷妹們甚至為他買下了一顆星星的命名權,最後就叫作“ZhangJ.K.445”。

曾經“史上最快”如今不得不直面一場35分鐘的脆敗,難免物是人非的感慨。

“和張本打的時候,並不是技戰術上輸給他多少,主要還是速度跟不上,有點來不及。”

張繼科已“廉頗老矣”?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意想不到的“網紅”

輸球之外,張繼科最大的感受是陌生。

這種陌生來自於球場,也來自於對手。

恢復訓練時間不久,張繼科對於新球難言適應,球感也自然疏離。

同樣,淡出職業賽場許久,年輕的對手也層出不窮。他也會調侃,現在的年輕球員都看過自己打球,研究過自己,但自己卻從沒有看過他們的比賽,甚至連錄像都沒看過。

從球場霸主到陌生疏離,時間造就了距離。同樣,他也需要時間去竭力彌補曾經和當下的落差。

2015年是張繼科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傷病不期而遇,就未再遠離。

此前他在三大賽(世界盃、世乒賽、奧運會)中已取得5連冠,只差一枚奧運單打金牌就能成就雙圈滿貫。

就在此時,張繼科從巔峰墜落。

2015年,他因腰傷錯過一些比賽,甚至差點沒趕上世乒賽。其後,他的狀態有所恢復,但在里約奧運的決賽中,他敗給了對冠軍更飢渴的馬龍。

命運就是如此弔詭,國乒在里約奧運會後成為“網紅”,而“睡不醒”的張繼科即便未能衛冕,依舊成了隊中的流量擔當。

“迷妹”、“蝶姐”紛紛向張繼科湧來,甚至將他的網絡直播擠至崩潰。憑藉著超高人氣,他還在2017年度中國運動員傳播影響力榜中名列第二,僅次於孫楊。

綜藝、贊助、公益等社會活動接踵而至。據不完全統計,張繼科在里約奧運會後參加的綜藝節目超過20檔,其中包括《極速前進》《看你往哪跑》這樣的真人秀。

場外鏡頭前高光聚焦,場上表現卻難如人意,現實的殘酷很快再次重擊張繼科。

因為參加綜藝時扭傷了腳踝,如影隨形的傷勢讓他的競技狀態大不如前。甚至整個2017年,他都在傷病、退賽和失利中度過,爆冷出局也慢慢習以為常。

失利、傷病,“藏獒”心氣和血性黯淡,甚至對於未來都開始搖擺。全運會後,張繼科陷入迷茫,未來一度模糊起來,“繼續打還是選擇轉型,我想這對自己也是很嚴峻的問題吧。”

三十而立,重新出發

今年3月,國乒世乒賽選拔賽上,擔心舊傷復發的張繼科並未參加。十年來,張繼科首次從絕對主力,滑向邊緣。

他在天壇公寓門口送別隊友出征的畫面令人唏噓,那一刻起,人們知道,張繼科已不再是這支球隊不可或缺的“藏獒”,不知道的,只是他還能堅持多久。

沒有隨隊參賽的張繼科在微博上公開了與女明星景甜的戀情,獲得了144萬的轉發和50多萬的評價。

空前的熱度讓人們再次驚訝於他“網紅”身份,也讓不少人相信,這位曾經的乒壇王者離轉身告別,可能同樣只差了一條微博。

外界的猜測,並不影響決定者最終的選擇。只是有些出人意料,“藏獒”很快宣佈要回歸賽場,而非轉投娛樂圈。

時隔6個多月,張繼科的名字慢慢從娛樂版重新回到了體育版。只是排名跌落至百名開外後,他如今參賽都必須從資格賽打起。

“我記得上次打資格賽還是在2008年。”張繼科比以往笑得更多,眼角的皺紋也已清晰可見。

十年之後,三十而立的他選擇重新出發,即便這條路荊棘叢生。

只是剛剛恢復訓練一個月,他還沒有辦法迅速找回手感和狀態,輸球便成自然。

所幸,他很明白這些,“每一分都是很好的鍛鍊,通過比賽去檢驗自己,通過訓練去加強自身的能力和實力。”

他把迴歸稱作“第二次奮鬥”,這個詞其實對於國乒的任何成員都不陌生。就像張繼科自己說的那樣,這意味著“更大的勇氣和力量”。

“年齡越大身體恢復越慢,這比技術更難恢復,但我既然選擇繼續征戰,就不會再怕辛苦。”

他給出了一個至少目之所及的方向——回到世界前10。

享受在場上打球的快樂

等待張繼科的不但是國際乒壇日益崛起的年輕力量,同樣還有國乒隊內激烈而殘酷的競爭。

他被張本智和擊敗的當晚,23歲的國乒超新星林高遠在第二輪以4-1擊潰了這位日本天才少年。更不用說,這支隊伍裡還有同樣30歲的馬龍,以及樊振東和許昕。

張繼科復出的意義究竟在哪呢?

他其實問過自己很多遍,最終的答案很簡單“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和留戀”——看上去難免俗套,卻格外真實。

決定並非一蹴而就,他和很多其他項目的優秀運動員交流過當下的境遇,得到的反饋卻驚人的相似。

“他們都給我說,‘繼科,你到運動生涯的後兩年、後三年才會去真正享受這項運動帶給你的快樂。”

當時無法感同身受的張繼科如今有了最真實的體會,“無論輸贏,自己在場上去想辦法、去竭盡全力,這才是自己想要的。”

頂尖運動員的復出之路從來都不容易,這一點從網壇就可見一斑。無論是費德勒、納達爾,還是小威、莎娃和德約,每一個人都是在經歷了低谷後才觸底反彈。

“復出的過程確實很痛苦,但通過時間的積累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好。”張繼科樂觀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預計,“現在自己差不多恢復到五成的水平,我覺得再有兩三個月,自己就可以恢復到六七成。”

為了更好地尋找狀態,張繼科甚至主動提出試水混雙,他的搭檔是國乒小將王曼昱。而曾經將他帶至大滿貫的教練肖戰這次中國公開賽期間又再次在場邊指導。

一切都在堅定張繼科打下去的信念,“想打就全力以赴的去打,如果真的是身體吃不消就再說唄。”

至少張繼科還不想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