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在旅途中看到好的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兒,一篇故事,一段風景,虛擬與現實不斷交織碰撞。旅途和閱讀何其相似,都是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而未知,是對閱讀和目的地的最好嘉獎。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

伊恩·麥克尤恩

麥克尤恩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能將一切深刻的主題以最具吸引力的故事和文字講述出來。這本書關於青春期平淡無奇的日常,但天使和魔鬼就遊離於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之中。麥克尤恩的筆下沒有青春的洋溢,只有深埋於青春最深處的幽微與黑暗。八段情節各異卻又情緒共通的故事,在文字的溝壑中,是青春的狂躁、壓抑、脆弱與扭曲。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我的心像一條河流,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和流動。你始終無法矯直一條河流。

你要知道,你的頭腦,你的內心,不是酒店的廚房,可以把裡面的東西像舊罐頭一樣扔掉。它更像是一條河流,每時每刻都在流動和變化。你無法矯直一條河流。

我不想要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嫉妒那些我在街上看到的被媽媽裹著抱著的嬰兒。我想成為其中一員。為什麼那不是我?為什麼我得四處奔波,上班,做飯,做凡此種種不得不做的事情才能活下去?我想爬進嬰兒車。這很蠢,我有六英尺高。但身高不能改變我的感受。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好人難尋》

弗蘭納裡·奧康納

奧康納的《短篇小說全集》在她去世之後的1972年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被讀者譽為“史上最好的美國國家圖書獎之一”。她的小說故事詭譎、陰鬱,敘事風格冷酷而不動聲色,人物往往怪異、偏執、麻木。所有的故事中真正的救贖只發生在暴力和死亡之後,因為只有暴力和死亡才能讓一個人與之前的世俗道德和價值觀割裂。讀奧康納是一個酣暢淋漓的過程,生活中的一切煩憂和焦灼都找到了一個宣洩口,洩氣又意味悠長。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我們都是被詛咒的,但我們當中有些人摘下了遮眼布,發現並沒有什麼可看的。這就是一種救贖。

時候不同了,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發生什麼事兒了嗎?世界膨脹起來了。到處都是人,只有那些聰明、節省、有幹勁的人才能生存。

如果你們不是為耶穌而來,你們就不是為我而來。也許你們不是為耶穌而來,你們只是想來看看能不能把你們的痛苦拋在水裡。你們不可能把痛苦拋在水裡。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飛行家》

雙雪濤

血腥的暴力、衰落的北方、渺小的邊緣人,依然是雙雪濤一貫擅長的主題。寫實與傳奇、童話、寓言交織。他們是失敗的小說家,枉死的工廠主,沉溺幻想的小職工,落魄潦倒的寫手,被遺棄的孩子、女人或丈夫……雖然悲苦,但酷寒裡有溫情,黑暗裡有光明,絕望裡有希冀,卑微裡有崇高,人性中的光明,在北方鐵幕般的大雪中,迸發出微小的火光。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做不了拿破崙,也要做哥倫布,要一直往前走。做人要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只能找到垃圾堆。

他覺得婚姻生活是這麼一種東西,當然孤獨是很好的,不過發瘋是不好的,婚姻也許也會使人發瘋,不過是一種社會意義的瘋癲,類似於一種沮喪和失望,而不是靈魂本質的分崩離析。況且趙素英企盼著這件事,或者說,是唯一的企盼,期盼家裡出現第三代人,尤其是出現一個孫子。還有一點,高旭光自己並未覺察,那便是一種麻木,是腦中的一片區域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裡,被紛亂的現實像強光一樣持續地照耀,以至於不再有太多的感覺,於是也不願意做太多的變動,令自己的人生道路冒險地向一個有希望的所在延伸過去。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木麻黃樹》

毛姆

毛姆雖以長篇代表作聞名,但他素有“短篇聖手”之稱,也被譽為“最會寫故事的人”,他的短篇小說幾乎篇篇好看。“木麻黃樹”是一種在熱帶的沼澤和岸邊瘋長的植物,當毛姆發現當地人將其視作一種不祥的徵兆後,遂決定用它來作為這本專寫東南亞背景的短篇小說集最恰切的書名。

六個故事,關於文化差異、衝突、孤獨、恐懼、犯罪,不論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全書沒有一個壞人,他們都是歷史和文化的受害者,在殖民的大背景下,人性變得壓抑、扭曲,背叛和謀殺隨之而來。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悲傷,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當你二十歲陷入戀愛時,你覺得那會是永恆的,而當你五十歲,你把生活,把愛情都看透了,你知道這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玩意兒。

他們對文學藝術知之甚少,並不明白在短篇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和外表是由複雜情節特殊需要決定的。他們也不會想到,現實中得人過於模糊,不能作為虛構作品中的人物。我們所見的真實地人都是扁平的,而虛構作品中的人必須是圓形的;要塑造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必須從多種來源中提取因子,再加以組合。不能因為一個讀者閒極無聊,發現小說中的某個人物跟他認識的某個人在思想或身體上有一個共同特徵,而且知道作者與這個人有過往來,於是就將這個人的名字貼在這個人物身上說:這就是他的畫像。這是愚蠢的做法。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九故事》

J.D.塞林格

九個故事,怪誕、神秘、關於孤獨與絕望、充滿隱喻。雖先後發表,卻有著某種聯結,比如開篇的《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與收尾的《特迪》,分別描述了一個身心俱疲的青年的死與一個領悟了世俗道理的孩子的死。在塞林格眼裡,兒童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則是一個正在從內部毀壞的卑劣之所。

5本書感受思想的碰撞

幸福與快樂之間惟一的不同就在於幸福是實在的固體而快樂則是一種流體。

我認為因為不能愛而受苦,這就是地獄。生活的碎片,它們輕快、細小,卻使人遍體鱗傷,並且有一種景況告訴我們,任何平淡的生活,都延伸出恐懼。

把兒童的世界看成是真實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則只是一個正從內部毀壞的、把人類之愛永遠犧牲於卑劣的骯髒處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