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優、綠、融” 今年春耕三大亮點

截止至4月25日,我國春播完成面積4.41億畝,已完成33.2%的意向。今年春耕生產呈現三大特點,概括起來是“優、綠、融”三個字,即種植結構繼續調優,生產方式持續調綠,農機農藝深度融合。

“優、綠、融” 今年春耕三大亮點

種植結構繼續調優

在以堅持糧食作物為主的情況下調整生產種植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依據氣候、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減少水稻、玉米的無效供給,增加大豆、雜糧等緊缺品種的有效供給以及增加如優質稻穀、“雙低”油菜等綠色優質產品的高效供給。

在保證糧食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充分應用當地特色及優勢,因地制宜,既利於實施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種植大戰略;對於農戶來說,合理的種植模式降低了種植的風險性以及防止了市場供需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戶的經濟效益;同時,兼顧了群眾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

生產方式持續調綠

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是以綠色發展為依託的,堅持輪作休耕的綠色生產方式,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紮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大力推進病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在用藥用肥量大的主產區,以有機肥代替化肥使用;充分利用現有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黑土地保護利用和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推進,促進綠色有機肥的產學研相結合;創新推進開展化肥統配統施、病蟲統防統治等服務。

除輪作休耕的生產方式以及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意外,在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上也堅持了綠色高效發展的原則。此前,兩部委發佈的《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後、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出補貼範圍。這有效地促進了農戶在選擇農機具時更加傾向於綠色發展農機具,農業生產活動持續綠色化。

農機農藝深度融合

促進全程機械化以及全面機械化發展,農機農藝相融合。今年春耕期間,全國目前已投入各類農機具1560多萬臺。水稻、春玉米、春小麥、春大豆等糧油作物機耕率穩定在90%以上,機播率達到52%,新機具新農藝進一步融合,智能裝備廣泛應用。

“種禾無期,因地為時。三月榆莢時雨,高地強土可種禾。”中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以來的農業實踐,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生產經驗和方法,很多依然適用於轉型發展中的現代農業。而農業機械的使用也是農業發展中的大勢所趨,兩者的重要作用都不可忽視,如何將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依然是我們生產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的。

五方面推進機械化進程

我國農機行業尚處於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的大變革時代,對於農業全程機械化以及全面機械化依然任重而道遠。那麼,在互聯網蓬勃發展,大數據深入日常生活的今日,如何推進農業機械化“機器換人”?

一是強全程,補齊補齊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機種機收、棉花機採等短板環節,促進作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機械化;二是推全面,在優勢產區布點開展牧草、果菜茶和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關鍵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範,在丘陵山區引導推廣耕地的宜機化改造,以關鍵環節突破來推動全面機械化;三是優服務,發展更加專業化、綜合化的服務主體和服務模式,完善農機化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四是促創新,著力推進更加適合中國國情使用的相關農機具的研發和製造,改革農機推廣鑑定制度,拓寬補貼機具的資質採信渠道;五是提質量,“渠道制勝,內容為王”只有真正質量過硬的農機具才能經得住市場的考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