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特級教師點評2018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

2018年高考江蘇卷語文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比如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語言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化。

點評名師:薛海兵(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特级教师点评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的江蘇省高考作文試題,像一個無言的夜行者一樣,再一次邁著穩健的步伐向我們走過來,成功擊碎了很多人的猜想與期待,同時也給千萬考生提供了綻放其語言才華的絢爛舞臺。

從考查話題上看,命題者試圖傳遞“生活即作文”的理念,同時也傳遞了讓每位考生有話可說的命題意圖。這是對近年來江蘇高考作文命題“關注生活”的命題思想的延續。需要注意的是,語言恰如空氣,是人類所需要的,但又是常常容易被忽略的。這也許是命題者對考生或者說更多師生的某種方式的提醒。回到關注生活的問題上,關注自然,關注時代,關注生命,關注文化,每個領域都有語言的存在,這是打開每個領域的鑰匙。當然,命題者也許還有著更為深切的社會關懷與人文關懷,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的豐富多樣是思想豐富自由的體現。言為心聲,各抒己見,開放的社會應該允許和期待各種聲音。我們生活在語言的世界裡,語言是我們詩意棲居的家園,要想把文章寫到語言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材料內涵上看,它從現象、類別和作用等三方面表述了關於“語言”的有關內容。“語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又可能被考生理解得狹隘了,把對“語言”的理解侷限為“說出來的話”。材料在這三方面的表述,旨在幫助考生快速、形象且清晰地理解什麼是“語言”,有幫助考生拓寬理解視野的作用。考生在這個話題的上述視角內展開構思,都應該被視作切題的寫法。當然,在不同層次上做出的選擇和開掘,也就決定了考生作文的立意深淺和格局大小。譬如在選擇哪一類語言作為寫作對象的層面上,選擇“心語”,可能會快速完成流暢而感人的情感類作文;選擇藝術語言,可能會獨樹一幟地完成富有品位的文化類散文;選擇科學語言,可能會使文章讀起來充滿創新與時代氣息。

從表述方式上看,命題者試圖做到感性與理性的表述相結合,形象與平實的表述相結合,目的是能夠在這兩方面給考生以觸動,也使題目讀起來更加輕盈活潑。總的看來,材料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表述以平實、平和為主要特徵,保證了考生在閱讀與理解上不會產生誤解、歧義等影響寫作水平發揮的問題。過去的故事類材料、寓言類材料、名句類和情境類材料,多多少少會使考生因為理解偏差而影響發揮。近兩年的江蘇命題基本避免了這種“問題性”命題方式,考生要做的就是在材料框框內演繹故事、展開論證和抒情言志等填空式的寫作行為。從這個角度理解命題者,他們還是比較厚道的。

從關鍵詞解讀看,考生固然可以抓住“語言”的表層意義去寫文章,寫市井小民的街談巷語,寫英雄人物的鏗鏘話語,寫詩詞歌賦的詩情話語,寫藝術門類的象徵話語。當然,考生也可以把文章做得深刻一些,把“語言”的比喻義、引申義寫出來,寫普通公民的語言權利,寫全球化時代的話語霸權,寫開放社會的語言自由,當然還可以寫孤獨者的個人囈語,寫狂歡者的共性話語,如此等等。語言是有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是與時代與生命緊密聯繫的,是與情感與思維緊密聯繫的,抓住個性化、典型性或者普遍性、交流性等去演繹,都可以寫出豐富多彩而又流光溢彩的好文章。

在上帝那裡,語言是取締或賜予交流的手段;在哲學家那裡,語言是思想與精神的家園;在考生那裡,語言應當是無所不可的!(記者 潘鼕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