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追記湖北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範萬震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禹偉良 範昊天

追記湖北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範萬震

範萬震(右一)在彙報案情 資料照片

他有一股無畏無懼的“犟”勁

這位57歲的湖北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生命在2017年10月13日戛然而止。病逝前兩天,他從昏迷中醒來,吃力地說:“等病好……再上班……”誰承想,這竟是他最後的遺言。客廳牆上的黑色像框裡,範萬震神情嚴肅,深色的檢察服上,一枚亮閃閃的檢徽格外醒目……

客廳裡除了一張舊沙發,看不到什麼像樣的傢俱;門前的小院子裡,羅漢松、桂花樹、山茶鬱鬱蔥蔥,除了工作、養花,他沒啥別的愛好。

“你跟著我吃苦了。過幾年我退休後,一起到北京看升國旗。”話猶在耳,人已不在,範萬震的愛人高從姣潸然淚下。

“你都57歲了,還出這個頭做什麼”

“老範,現在反瀆工作不好做,院裡辦案量下降。院黨組打算讓你牽頭反瀆職侵權局的工作……”2017年3月,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尚方成徵求範萬震的意見。

“你都57歲了,還出這個頭做什麼?”多年的同事、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派駐分水檢察室主任黎德才一臉困惑。

時值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檢察院的反貪、反瀆和職務犯罪預防的職能將於年底併入監察委,相關人員也將隨之轉隸。有人覺得,在反瀆自偵一線打拼20年的範萬震,級別又不會變,範萬震應該在改革前“退居二線”。然而,範萬震當即接受了任務。

“他就是犟,那個時候,他體重突然下降了10多公斤,經常整夜腹痛難以入眠。”高從姣抹著眼淚說。

“幹一天負一天責,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牽頭反瀆局工作的半年裡,範萬震組織立辦案件7件,涉案金額1500餘萬元,辦案數量在孝感市基層檢察院位居第一。

回顧這位“犟”戰友生命最後的一幕幕,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部業務主任梁國安幾度哽咽。

2017年7月,老範帶領大家調查一起濫用職權案件。由於涉及8個鄉鎮1053家的房屋,取證難度和工作量相當大。老範不顧身體患病,冒著酷暑高溫,頭戴草帽,手纏毛巾,帶著兩班人馬一家一家地查看。腹部疼痛難忍時,他就吃點隨身帶的止痛藥。憑著頑強的毅力,老範僅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就查清、鎖定了該案的關鍵證據,成功偵破案件。

與此同時,他還帶領同事同步調查一起孝感市院交辦的特大案件。此時的他,腹部劇烈疼痛已是常態,連吃飯都很困難。而他卻以為自己得的是胃病,不願去醫院。

一天下午,同事見他將腹部頂在辦公桌桌角上,臉色蒼白,急忙將他送到漢川市人民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結果,第二天他就來上班了。面對大家的詢問,他還是擺擺手說:“老毛病,不要緊。”

此後10多天裡,他和同事仍來回奔波辦理案件。其間,他的身體一次次“報警”。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搬到一樓雜物間住。多少個無眠的夜,他疼痛難忍,一個人偷偷出門到附近的運動場溜達,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天亮後,照常去上班。

直到與梁國安談案件的第二天,老範已無法站立,被家人強行“押解”去醫院。劇烈疼痛的原因找到了——胰腺癌晚期,醫生說,生命期不超過一個月。

萬分心痛的家人只告訴範萬震是“胃病引起的疼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範萬震還想著“等病好了回去辦案”。

“一個案子耗時兩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範萬震從檢22年,在偵查一線工作20年,吃了不少苦,受了許多累,他硬是靠著一股“犟”勁,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案。

2007年初,省檢察院成立周某、嚴某特大案件專案組。此案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巨大,案情極為複雜,各方廣泛關注。範萬震被省檢察院抽調辦理該案,並擔任專案組臨時黨支部書記,負責具體案件偵辦。

面對鐵面無私的辦案人員,嚴某等人先向上信訪誣告,再進行利誘、威脅……老範與同事毫不畏懼,迎難而上。最終,嚴某被判無期徒刑,周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該案件僅案卷就有78本,堆起來有2米多高。

這起特大案件偵查終結後,有人評價老範說:“一個案子耗時兩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嚴某的那次蹲守中,老範寸步不離,日夜連軸轉。面對暑熱無風、蚊蟲叮咬,他強忍著,吃飯問題只靠事先買來的幾十個饅頭和一箱礦泉水解決,這樣的蹲守進行了好幾次,每次一守就是幾天幾夜。

憑著這樣一股無畏無懼的“犟”勁,範萬震參與主辦反貪反瀆案件104件,無一差錯。周某、嚴某特大案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精品案件。由於在辦案過程中的出色表現,他本人被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授予“先進檢察官”稱號。

“以公謀私的事兒,堅決不能做”

深深植入家人、同事腦海中的,是範萬震辦案時的無畏無懼與按規矩辦事的那份“死板”。

在範萬震家裡,有個“三個一律不準”的規矩:陌生人一律不準進家門,親友熟人串門一律不準談工作上的事,家裡人一律不準打聽與案件有關的事。

“老範,最近你手頭那個案子如何了?”一次,一位親戚提著禮品上門打聽。範萬震當即板起臉說:“你這樣做,我們連親戚都沒得做。把東西拿走!”親戚一臉尷尬,只好走了。

關乎原則和規矩的事,對他人如此,對家人同樣如此。

範萬震的兒子和兒媳在鄉鎮教書10多年,去年9月,兒媳因工作調動回漢川城區,兒子也想調回來,找父親求助。範萬震勸兒子說,“基層工作總要有人做。在基層鍛鍊,是一種歷練。”

兒子有些委屈。“你爸一生不為私事求人,你多理解一下他吧。”高從姣勸道。

高從姣下崗失業,隻身赴宜昌打工,夫妻倆兩地分居10年,直到2013年因為要帶孫女,才辭職回漢川。

“你這樣一直在外奔波,怎麼沒讓老範向院裡反映一下困難,或者通過他的關係,幫忙換一個單位?”記者問高從姣。

“我還不瞭解他?他說過,以公謀私的事兒,堅決不能做。”高從姣含淚答道。

客廳牆上的黑色像框裡,範萬震神情嚴肅,深色的檢察服上,一枚亮閃閃的檢徽格外醒目……

這位57歲的湖北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生命在2017年10月13日戛然而止。病逝前兩天,他從昏迷中醒來,吃力地說:“等病好……再上班……”誰承想,這竟是他最後的遺言。

客廳裡除了一張舊沙發,看不到什麼像樣的傢俱;門前的小院子裡,羅漢松、桂花樹、山茶鬱鬱蔥蔥,除了工作、養花,他沒啥別的愛好。

“你跟著我吃苦了。過幾年我退休後,一起到北京看升國旗。”話猶在耳,人已不在,範萬震的愛人高從姣潸然淚下。

“你都57歲了,還出這個頭做什麼”

“老範,現在反瀆工作不好做,院裡辦案量下降。院黨組打算讓你牽頭反瀆職侵權局的工作……”2017年3月,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尚方成徵求範萬震的意見。

“你都57歲了,還出這個頭做什麼?”多年的同事、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派駐分水檢察室主任黎德才一臉困惑。

時值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檢察院的反貪、反瀆和職務犯罪預防的職能將於年底併入監察委,相關人員也將隨之轉隸。有人覺得,在反瀆自偵一線打拼20年的範萬震,級別又不會變,範萬震應該在改革前“退居二線”。然而,範萬震當即接受了任務。

“他就是犟,那個時候,他體重突然下降了10多公斤,經常整夜腹痛難以入眠。”高從姣抹著眼淚說。

“幹一天負一天責,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牽頭反瀆局工作的半年裡,範萬震組織立辦案件7件,涉案金額1500餘萬元,辦案數量在孝感市基層檢察院位居第一。

回顧這位“犟”戰友生命最後的一幕幕,漢川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部業務主任梁國安幾度哽咽。

2017年7月,老範帶領大家調查一起濫用職權案件。由於涉及8個鄉鎮1053家的房屋,取證難度和工作量相當大。老範不顧身體患病,冒著酷暑高溫,頭戴草帽,手纏毛巾,帶著兩班人馬一家一家地查看。腹部疼痛難忍時,他就吃點隨身帶的止痛藥。憑著頑強的毅力,老範僅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就查清、鎖定了該案的關鍵證據,成功偵破案件。

與此同時,他還帶領同事同步調查一起孝感市院交辦的特大案件。此時的他,腹部劇烈疼痛已是常態,連吃飯都很困難。而他卻以為自己得的是胃病,不願去醫院。

一天下午,同事見他將腹部頂在辦公桌桌角上,臉色蒼白,急忙將他送到漢川市人民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結果,第二天他就來上班了。面對大家的詢問,他還是擺擺手說:“老毛病,不要緊。”

此後10多天裡,他和同事仍來回奔波辦理案件。其間,他的身體一次次“報警”。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搬到一樓雜物間住。多少個無眠的夜,他疼痛難忍,一個人偷偷出門到附近的運動場溜達,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天亮後,照常去上班。

直到與梁國安談案件的第二天,老範已無法站立,被家人強行“押解”去醫院。劇烈疼痛的原因找到了——胰腺癌晚期,醫生說,生命期不超過一個月。

萬分心痛的家人只告訴範萬震是“胃病引起的疼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範萬震還想著“等病好了回去辦案”。

“一個案子耗時兩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範萬震從檢22年,在偵查一線工作20年,吃了不少苦,受了許多累,他硬是靠著一股“犟”勁,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案。

2007年初,省檢察院成立周某、嚴某特大案件專案組。此案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巨大,案情極為複雜,各方廣泛關注。範萬震被省檢察院抽調辦理該案,並擔任專案組臨時黨支部書記,負責具體案件偵辦。

面對鐵面無私的辦案人員,嚴某等人先向上信訪誣告,再進行利誘、威脅……老範與同事毫不畏懼,迎難而上。最終,嚴某被判無期徒刑,周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該案件僅案卷就有78本,堆起來有2米多高。

這起特大案件偵查終結後,有人評價老範說:“一個案子耗時兩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嚴某的那次蹲守中,老範寸步不離,日夜連軸轉。面對暑熱無風、蚊蟲叮咬,他強忍著,吃飯問題只靠事先買來的幾十個饅頭和一箱礦泉水解決,這樣的蹲守進行了好幾次,每次一守就是幾天幾夜。

憑著這樣一股無畏無懼的“犟”勁,範萬震參與主辦反貪反瀆案件104件,無一差錯。周某、嚴某特大案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精品案件。由於在辦案過程中的出色表現,他本人被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授予“先進檢察官”稱號。

“以公謀私的事兒,堅決不能做”

深深植入家人、同事腦海中的,是範萬震辦案時的無畏無懼與按規矩辦事的那份“死板”。

在範萬震家裡,有個“三個一律不準”的規矩:陌生人一律不準進家門,親友熟人串門一律不準談工作上的事,家裡人一律不準打聽與案件有關的事。

“老範,最近你手頭那個案子如何了?”一次,一位親戚提著禮品上門打聽。範萬震當即板起臉說:“你這樣做,我們連親戚都沒得做。把東西拿走!”親戚一臉尷尬,只好走了。

關乎原則和規矩的事,對他人如此,對家人同樣如此。

範萬震的兒子和兒媳在鄉鎮教書10多年,去年9月,兒媳因工作調動回漢川城區,兒子也想調回來,找父親求助。範萬震勸兒子說,“基層工作總要有人做。在基層鍛鍊,是一種歷練。”

兒子有些委屈。“你爸一生不為私事求人,你多理解一下他吧。”高從姣勸道。

高從姣下崗失業,隻身赴宜昌打工,夫妻倆兩地分居10年,直到2013年因為要帶孫女,才辭職回漢川。

“你這樣一直在外奔波,怎麼沒讓老範向院裡反映一下困難,或者通過他的關係,幫忙換一個單位?”記者問高從姣。

“我還不瞭解他?他說過,以公謀私的事兒,堅決不能做。”高從姣含淚答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