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產業裂變:催生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

□ 鄧偉果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張小星 文/圖

产业裂变: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南充速度”

吉利新能源汽車生產現場

4月26日,總投資120億元的銀翔集團比速汽車南充製造基地正式開工。

與銀翔集團比速汽車南充製造基地僅一路之隔,吉利二期項目場平工作同樣熱火朝天。未來這裡將成為年產1萬臺清潔能源客車、50萬臺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總成生產基地。

從吉利“領跑”走向吉利、銀翔“雙擎驅動”,是南充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南充在新時代追求產業轉型升級、高速度裂變、打贏“經濟高質量發展”硬仗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而振興實體經濟,大項目不僅是脊樑,更是基石。眼下,南充的基石愈發牢固、堅挺。

翻開2017年南充發展成績單,一組數據躍然紙上,提振人心: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7.9億元,增長8.5%,增速居全省第6位,同比上升6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進入全省“一方陣”,排位創歷史新高。

……

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是眾多高質量項目的力挺和支撐。

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作為全省人口大市、經濟大市,南充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時代要求和跨越發展機遇,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南充有何謀劃和部署,走出一條充滿“綠色基因”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從而領跑川東北,實現大城崛起?

“面對產業發展實力不強、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現實問題,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是我們最大的任務。”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把脈南充市情,給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南充方案”,明晰了南充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實施路徑。他表示,當前,南充要圍繞“三個率先”明確任務書、列出時間表、拿出路線圖,確保在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中率先脫貧摘帽全面小康,在川東北經濟區競相發展中率先跨入“2000億俱樂部”爭當區域經濟中心,在成渝城市群融合發展中率先次級突破建成北部中心城市。

綠色引領

築牢高質量發展堅實根基

綠色,是南充產業發展中最亮眼的色彩。

“綠色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各類資源要素科學配置。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比重穩步提高。單位GDP能耗、主要汙染物排放總(增)量達到省控要求……”

早在2016年,南充就出臺了《中共南充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南充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實施綠色產業培育工程,通過推動傳統產業綠色發展、積極培育綠色新興產業等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時間是客觀的見證者。

2014年12月31日下午,我省汽車產業發展迎來“大手筆”: 總投資70億元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投資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此舉翻開了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新的篇章。

兩年後的2017年6月29日上午,南充市政府與吉利控股集團二期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南充舉行。吉利集團與南充再次攜手、再度“聯姻”,追加投資68億元。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綠色發展的“虹吸效應”在南充迅速升溫。

2017年4月22日,南充市政府與重慶銀翔實業集團在南充舉行重慶銀翔整車製造及核心零部件生產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重慶銀翔在南充投資120億元,建設佔地面積3000畝的整車製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

……

一系列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南充,均具有鮮明的發展特質,指向非常明晰: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剛性要求下,南充汽車汽配、油氣化工、絲紡服裝、現代物流、現代農業“五大千億產業集群”邁出了改造升級落後產能,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進軍的步伐。

——2016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33.4億元,同比增長18%;全年關停淘汰轉型22戶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全面完成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用水下降5%的目標任務。

——2017年,新增規上企業70戶,規上企業達到752戶;實施工業和技改項目139個,技改投資完成146.4億元,同比增長9.7%。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同比增長28.8%。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南充的產業經濟發展始終以綠色為引領,走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南充市一位人大代表如是說。

時代呼喚

催生高質量發展“南充速度”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把提高發展質量作為根本前提,深入思考‘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這一重大問題。”

今年4月26日,在南充市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讀書班開班儀式上,宋朝華再次為南充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作了精闢解讀:必須把“提高發展質量”與“保持較快增速”統一起來;必須把“加快傳統產業轉型”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統一起來;必須把“優化政府投入”與“激活民間投資”統一起來。這三個方面,是南充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集中攻堅突破。

“三個統一起來”,催生出南充轉型突破、綠色發展的新模式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並由此成為推動南充高質量發展的明顯優勢和堅實根基。

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體現在南充加快發展的廣闊領域。

在汽車汽配產業,南充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從吉利“領跑”向吉利、銀翔“雙擎驅動”,用時不到三年。特別是投資70億元的吉利一期新能源商用車項目整車下線,創造了南充的“吉利速度”。

在新材料產業,西南最大高分子複合材料生產基地“鑫達30萬噸高分子複合材料生產研發項目”正式投產。從破土動工到投產竣工,這個項目僅用了一年零三個月,再次見證了創造奇蹟的“南充速度”。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2017年6月,南充城市歷史上最大範圍的城市修復、最大體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規模的城市會戰正式啟動。僅用半年時間,南充城市建設“脫胎換骨”,城市形象“破繭化蝶”。

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體現在對外開放動力澎湃,破浪前行。

南充招商引資捷報頻傳,僅僅兩年多,以吉利二期、重慶銀翔、三環六期七期、九天真空、太極製藥、中鐵聯運、廣東宜華康養等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充滿“綠色基因”的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南充,實現了億元項目紛紛落戶、十億項目接二連三、百億項目歷史突破。

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還體現在南充堅持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奮進征程上。

去年,南充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516.2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827.9億元,GDP首次突破1800億大關,經濟增長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預期,經濟排位挺進全省“一方陣”、領先川東北,跑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

……

“我們不要沒有質量的高速度,但沒有一定速度也談不上高質量。”宋朝華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南充都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預期的增長速度。

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中躍升,銳不可當。

去年,全市“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中,汽車汽配產業加快突破,實現產值602.8億元、增長18.9%。與此同時,油氣化工產業優化提升,絲紡服裝產業振興提速,現代物流產業持續壯大,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五大板塊重大工程項目”中,222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164.3億元、增長57.3%。全年新簽約項目208個,協議總投資2156.8億元、增長117.3%,實現到位資金580.6億元、增長20.9%;投資200億元的中鐵聯運等8個“百億級”項目成功簽約,創造了南充招商史上多項之最。

今年1-3月,全市新簽約項目63個,實現到位國內省外資金140.95億元,位列全省第三。1-4月,南充市300個市重點項目、100個市重點推進項目、40個省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487.1億元、234.5億元、75.2億元,佔年度計劃的35.6%、33.3%、39.5%。

……

高質量發展的“南充速度”,強力支撐南充在全省“一干多支”發展新格局中成功破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南充指標”被不斷刷新,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

創新驅動

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對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4月25日,四川省2018年重大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暨四川和泰光纖有限公司通訊光纖及光棒生產項目開工南充分會場在順慶區瀠華工業園區舉行。

“本次開工產業項目的最大亮點,就是堅持把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南充市順慶區委常委、副區長秦水平告訴記者,順慶區參加當天集中開工的重大工業項目共有3個,分別是和泰通訊光纖及光棒生產、暴風科技集團南充VR、南充通用航空產業園,總投資16.1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億元,涵蓋了光纖通信、網絡信息、通用航空三大高新技術領域。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順慶工業向高新進軍、高端邁進,為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是企業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生存之本。以改革創新為引擎,不斷催生髮展新動能,成為促進南充眾多企業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率先發力衝刺的強勁動力。

“我們一幅裸眼3D作品送到了聯合國,並得到了充分肯定。”近日,在順慶區創新創業中心瀠華工業園區歐香智慧小鎮,記者在牆上看到一幅樂山大佛風景畫——原本只是一張平面圖畫,經該公司技術團隊製作後,平面畫變成了生動的3D畫,並隨著觀者位置的移動變化出3D動態效果。

“我們正在打造3D攝影室,只要幾分鐘,就能將真人進行3D化,通過全息投影進行展示。”鑫派電子公司負責人、電子科大博士魏強稱,公司生產出的裸眼3D產品之所以非常精美,核心就在於技術和製作團隊,公司不僅有從事裸眼3D軟件開發9年的德國博恩大學的管理學碩士,還有在全球裸眼3D行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德國專家。

截至目前,順慶創新創業中心已成為南充市創新驅動試驗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吸引了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互聯網+、電子信息、3D打印等創業創新方向為主的企業和團隊近100家入駐,成功孵化馭雲航空、多維時空等創新創業企業。

吉利、銀翔、三環電子、鑫達二期、清華同方、九次方、浪潮大數據、甲骨文……一系列帶有“南充符號”和“南充元素”的“南充智造”產品,不斷躋身國際前沿,搶佔國際國內高端市場,實現了產業轉型突破、市場逆勢突圍的華麗轉身。

南充決策者認為,如果不跟上科技創新的大趨勢,不在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變化,加速向依靠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南充不僅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實現跨越趕超,而且還會面臨差距越拉越大的嚴峻挑戰。

為此,南充提出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尤其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強“5+5”產業,即培育壯大汽車汽配、油氣化工、絲紡服裝、現代物流、現代農業“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

產業裂變

在抓緊“轉”中加快“趕”

推進高質量發展,根基在產業,重點在實體。

“自去年常青機械與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來,我見證了吉利良好的發展態勢,對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今年1月19日,在嘉陵區舉行的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投資推介會上,合肥常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應舉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的合作,擬於今年在嘉陵區投資建設佔地200畝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建成後年產能可達10萬臺套汽車配件。

與合肥常青機械一樣,安徽晨陽橡塑、河南新太行電源、杭州華聚複合材料、正和汽車科技(十堰)等企業均看好嘉陵的投資環境和吉利、銀翔的市場前景,計劃在嘉陵投資汽車汽配產業。

……

在宋朝華看來,項目主抓手,投資主驅動。不抓項目,一切發展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今年是“項目建設年”,因此,要堅定不移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我們傳統產業佔比太大、新興產業支撐太弱,必須加快轉型步伐。”宋朝華坦陳,對於南充這樣一個基礎差、底子薄、欠發達的後發地區來說,既要抓緊“轉”,提高發展質量,又要加快“趕”,保持較快增速。

為此,南充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再次引爆南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速度”與“激情”,向著大城崛起的南充夢發力衝刺: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900億元,向著“2000億俱樂部”強勢邁進……

發展出題,改革答卷。對標全省“一干多支”“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發展新格局,新南充,正重整行裝再出發,向著“在成渝城市群融合發展中率先次級突破建成北部中心城市”目標擊鼓奮進,跨越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