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百年滄桑話長春——規劃建設的現代化

百年滄桑話長春——規劃建設的現代化

作者 | 宋偉宏

選自《百年滄桑話長春》

  “新京”的城市建設規劃,除了體現“滿洲國”政權的“威嚴”和建設“王道樂土”的殖民地性質以外,關東軍還從長期殖民統治的需要出發,要求把“新京”建設成適合日本人永久居住的城市。

百年滄桑話長春——規劃建設的現代化

▲ 鳥瞰“新京”市街

  《大新京都市計劃》提出,“國都新京以200萬平方千米面積和50萬人口為目標,建設成為模範城市”。該計劃借鑑了19世紀巴黎的改造規劃模式和英國學者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論,城市風格接近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新京”規劃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道路的規劃、交通的設計、上下水的設計等方面。道路規劃上採取的是放射狀、環狀和矩形狀,在當時已達到現代化城市規劃的先進水平。新市區佈局採取同心圓內向結構,幹線道路為多心放射狀,在重要位置都設有圓形廣場,中央為公園,採取環島繞行方式分流車輛,這是學習歐美經驗設計的,如大同廣場直徑達300米,成為市中心最大的圓形廣場。主要幹線南北以大同大街為中心,東西以興仁大路為軸線,兩線直角交叉,放射形、循環形向外擴散。此外,還特別要求街道形式與各地區的特點相適應,適當設置幹線、支線和輔助線。“滿鐵附屬地”的道路是對角線銳角交叉,而其他地區則是放射性幹線道路與次幹線道路相交。後來,為了防禦抗日遊擊隊,又在外圍修建了環線道路。

  在“新京”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上還有若干限制性規定,而且,基本得到貫徹落實。如在市區後巷道路設有上下水道、煤氣,甚至電信線纜都埋在後巷中,禁止建高架線;在主要幹線大街需種植樹木,設定綠化區,這成為後來長春園林建設的基礎;在商業區,為避免路線型的商業街過於冷清,將其設計成街廊型的集團式的商業區,限制建築不能低於23米,對於住宅區,採用集團住宅區制。另外,“新京”還有一項在亞洲首創的設計,即第一個全面實行水沖廁所的城市,但這個強制推行水沖廁所的政策最後也沒有徹底貫徹下去。到1938年1月,第一期五年建設計劃基本完成了對“新京”主幹線道路及偽宮內府、偽國務院、偽民政部和偽首都警察廳門前的鋪設工程,市區形成了放射狀的街道網,基本完成了市區上下水道工程的建設,第一期的“國都”建設費用超過1億元。1938年開始第二期建設計劃,主要是強化“新京”的政治功能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南嶺為中心的文化設施及綠地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