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歷史上為何南方打不過北方?

在中國歷史上的遼、夏、金、元、清,這些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一個比一個厲害,特別是元朝,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草原騎兵先後滅掉了40多個國家,讓整個歐亞大陸為之顫抖,建立了歷史上最遼闊的大帝國。

歷史上為何南方打不過北方?

我們看歷史上的統一戰爭,大多是北方統一南方,北伐戰爭很少有成功的,比如東晉、宋朝、明朝、太平天國,包括後來的北伐軍都沒有成功,為什麼會這樣呢?

【地理氣候差異】

北方地廣且平闊,土壤肥沃,人口集中稠密,四季分明,氣候乾燥。南方多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可耕地少,人口分散方言多變,氣候溼潤多雨。

據說太平天國北伐,派了兩萬多人,且士兵多為廣東廣西等地的南方人,他們走到河南,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雪,感覺又好奇又震撼。同時他們也發現越往北走越冷,即使把所有的衣服都套上,依然凍得哆哆嗦嗦,十層單不如一層棉,凍得縮手縮腳打仗自然就沒啥指望了。

歷史上為何南方打不過北方?

而遊牧民族南下就方便許多了,一路打到南方不就是熱點嗎?一路走一路脫就是了,反正打起仗來還要啥形象,光著膀子打一架沒問題。

【理論與實踐】

北伐往往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兵法與後勤,天子自幼生長於深宮,經婦人之手養大,沐浴在書香中學習各類兵法理論,不習兵戈,實戰經驗不多。

相對來說,草原漢子們每天上的就是實踐課,他們從小就長在馬上,自然環境將他們打造為驍勇善戰的勇士,在與狼、狐狸,甚至黑熊、豹子的較量中,他們不用學《孫子兵法》,在行圍打獵中就能對兵法無師自通。

歷史上為何南方打不過北方?

【後勤的比例】

中原朝廷出門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皇帝不差飢餓兵,一出兵,先得考慮吃什麼喝什麼,調料帶齊整了沒有,怎麼能儘量提高生活質量?比如出兵15萬,恨不得有一半的兵得運糧食,別人一劫糧道,仗就打不下去。

而北方的草原漢子往往背弓挎刀,帶幾件衣服、鹽巴、引火的東西,點名報到騎上馬就能出遠門,那叫一個麻利快捷。天上有鳥,一箭射掉,地上有鹿,一箭射倒,支個小火堆烤一烤,再撒上點鹽就能吃了,渴了直接去接一碗馬奶,跟本不用帶太多的後勤人員。

歷史上為何南方打不過北方?

所以我國的華夏民族,即中原王朝,不止一次的被北方騎馬民族所征服。北方騎馬民族南下與中原王朝打仗,只要越過長城,一般收穫都很大,銀子瓶子綢子女子全有了,並且有利於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