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天才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美國影片,影片講述了7歲的數學天才瑪麗,從小生活在“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飾演的舅舅弗蘭克身邊,直到進入普通學校上學之後,被老師發現數學天分,引來了痴迷於研究數學的“狼外婆”伊芙琳,開始了對天才教育權的爭奪,最終伊芙琳妥協,但是她的下半生也將永遠活在“逼死”女兒的懊悔中。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古往今來,教育一直是個恆古不變的話題,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為這樣會最大限度的開發孩子的潛力,但是這不等於孩子需要過一個完全沒有童趣的童年,不等於家長可以隨意剝奪孩子的童年生活和樂趣。

為什麼父母要降低對子女的“控制慾”?

1、強權和專制,帶來畸形和毀滅

過分嚴苛的家長,人為的剝奪了孩子的童年成長,更容易讓她走向極端甚至毀滅。

影片中,天才少女的媽媽黛安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一家子都有極高的數學天賦,“狼外婆”伊芙琳,早年間有著極強的數學天賦,後來因為結婚生子放棄了,但是把自己的數學天賦傳給了自己的女兒黛安和兒子弗蘭克,所以想從自己的女兒身上找回數學的光芒,獲得成就,所以一直對著戴安進行“狼性教育”。

但是沒想到,一步步的緊逼和嚴苛管制,壓壞了女兒心裡的最後一根稻草,戴安終於受不了母親的強權和專制,最終在解出了世界難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後選擇了自殺,兒子弗蘭克也離開了自己的親媽,開始了獨自撫養同樣具有數學天賦的小瑪麗的生活。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影片中戴安的童年,在母親的強權陰影下充滿了艱辛和不安,其實早年間戴安就曾因為母親干涉自己的戀愛自由,自殺未遂。

在黛安17歲的時候,跟一個男孩相戀了,母親伊芙琳知道後強烈反對,並阻止他們來往,於是黛安就跟著這個男孩私奔,最後被母親找到,男孩還被母親控告綁架,連帶著男孩的父母都受到影響,戴安因此精神崩潰,最後選擇自殺,只不過這次運氣比較好沒有成功。

但是母親伊芙琳依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強權對女兒黛安到底造成了怎麼樣毀滅的心理影響,依舊逼著她去學數學,就怕女兒會跟自己當年一樣浪費了自己的數學天賦,逼著戴安按照自己的安排去生活。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黛安從小到大都是活在母親的期望中,活在母親的強壓的夢想之下,沒有得到一點關懷和快樂,他的童年生活是極度壓抑和無奈痛苦的。所以在她完成了母親迫切想要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完全證明,並且寫出了論文以後,選擇了自殺,以結束自己短暫壓抑的不可呼吸的生命,來擺脫來自母親的強權,並且告知弟弟弗蘭克,論文要在母親死後發佈出來,以示對母親的反抗和報復。

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戴安也是,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拎著走過著向工具一般的生活。孩子也有他的自由意志,也有他自己小小的願望和喜歡的東西,面對這些東西的時候,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專制的父母教育不出心靈自由的孩子,強權的父母也教育不出思維開放的孩子。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2、面對惡果,父母也會追悔莫及

孩子的童年是極其珍貴和短暫的,美好的就要及時珍惜,強加干涉孩子的童年和人生的成長,很有可能埋下了“悲劇”的種子。沒有人喜歡要看到悲劇的發生,卻有很多人樂於種下這樣的種子。

相信影片中的伊芙林,她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希望女兒黛安能夠利用好自己的數學天賦,在數學這一方面取得矚目的成就,為世界和人類做出天才該有的貢獻,她看到了數學對人類和世界的影響,卻沒有看到女兒首先作為“她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這是伊芙琳的教育理念,沒有好壞,只是立場不同。黛安在她的理念的教育下解出了世界難題,為數學做出了貢獻,伊芙琳確實培養出了一個數學天才,但是同時也失去了一個女兒。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所以影片最後,當伊芙琳看到女兒生前解方程的手稿時,上面的大片淚痕深深戳痛了自己的內心,才明白自己千方百計想要的方程式,是女兒在無數個哭泣中解出來的,才明白自己對女兒的傷害,雖然幡然醒悟,卻已追悔莫及。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不知道伊芙琳又回作何選擇,會不會選擇女兒,不選擇方程式?無從得知。

今日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只不過表達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而已。伊芙琳控制了黛安的童年還想控制她的人生,經年累月,黛安心靈上的沉痾舊疾已經沒有了治癒的希望,最終在母親的這種強烈的控制慾下,選擇了斷自己的生命,跟全世界都做了結束。

而每每悲劇的發生都讓人扼腕嘆息,卻忽視了每個悲劇的發生,都有無數個動因組成,而做為父母,就要時刻警惕,不要在孩子的童年就給他種下了“悲劇”的種子,因為一旦失去,你也會心痛你也會後悔。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控制型”家長,如何擺脫你的控制慾?

1、轉變思想,不做“獨裁家長”

如果家長朋友發現自己時不時的想讓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或者經常想要控制孩子的行為和舉動,可以從下面3點來降低自己的控制慾:

(1)培養“非控制”意識,刻意練習

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玩鬧調皮,往往會闖禍搗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也不會管理,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就代為管理,確切來說時只“管”不“理”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比較小,所以面對大人的管束,能夠選擇聽話曲,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也間接導致了父母認為自己的話語對孩子是有效的,所以習慣通過強制的語言來約束孩子。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認知和一定的行為,自控能力,父母的語言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有力量,很多父母就會感到焦灼,覺得自己的言語權、家庭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所以進而更加的想要去控制孩子的行為和舉止,控制慾也就一步一步增強。

於是乎孩子越反抗,家長越“興奮激動”,越想控制,因為沒有人喜歡不可控的事情。所以愈演愈烈,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最後可能就像黛安和伊芙琳那樣的不可開交,一死方休。

所以父母本身要有這個意識,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慾”,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慾望,理清自己的慾望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要像影片當中的伊芙琳,讓自己強烈不可遏的慾望橫在了自己和女兒之間,築城了了高高的圍牆,誰也過不來誰也過不去。

及時認知並有意識的控制,在每次這個“慾望”要自己跑出來的時候,運用“理性”及時捕捉,加以約束,通過這樣刻意練習,降低自己的“控制性”行為。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2)關注孩子的情感,傾聽與協商

兒童需要一個傾聽者,來聽他們訴說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疑問不解,好奇開心,還有難過委屈。情感表達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需要的是釋放理解,而不是壓抑苦悶。所以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他情感回饋,就是愛的表達,而媽媽就是最好的傾聽者。

所以,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傾聽。從孩子的言語表達中,肢體表達中,看到他的喜怒哀樂,看到他的意願和選擇。

以孩子為本,先看到孩子,再看到自己。

比如說影片中,美隊舅舅弗蘭克認為小天才瑪麗,已經七歲了,不適合再由自己在家裡教她學習,瑪麗需要進入到普通學校和同齡人一塊去學習。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並沒有急忙的做決定,而是選擇了先跟小瑪麗去溝通,瑪麗不想去學校,覺得自己在家一樣可以學習。

面對瑪麗的疑問,弗蘭克並沒有一意孤絕,而是耐心跟她去溝通,讓她認識到自己雖然是個天才,但是也需要去上學,需要跟同齡人一起去成長,因為媽媽也希望自己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去生活去成長。所以瑪麗理解了也同意了去學校。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弗蘭克能夠尊重孩子的意願,能夠同理的去跟瑪麗協商,擺事實講道理,去耐心溝通,才獲得了瑪麗發自內心的同意。

所以孩子是有感知力的,而且他們是講道理的,作為大人,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孩子有自己的自控能力,有自己的成長軌跡。

家長在跟孩子去交往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尊重他們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給到他對於他個人事情的決定權,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獨立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對“自己”的處分權。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2、減少功利心,對教育成果不貪急

(1)輔導班-量力而行

兒童時期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為將來做積累,打好一個學習的基礎,而不是急於求成,想要立馬看到學習的結果。這點很多家長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在孩子的學習“結果”面前就保持冷靜去做到

最明顯的就是學業繁重依舊重上加重,比如說一次期中考試的失利,老師的班會上的一次批評,家長間的一次攀比,我們的家長朋友可能就開始焦慮自己的孩子的成績或者才藝,就開始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朝著“別人家的孩子”前進。

學習在精不在多。不是報了班成績就提高,也不是上了各種興趣班就一定有興趣。有些孩子不是沒有學習的能力,而是沒有學習的方法,不當學習,一味地填鴨式強塞式教育已經不合時宜。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就像影片中,外婆伊芙琳看到了小瑪麗的數學天賦,又準備開始“狼性教育”,拼命用自己的權勢和金錢與兒子弗蘭克力爭小天才的教育權,想把瑪麗培養成第二個黛安。結果就是因為雙方的爭搶,弗蘭克聽從律師的建議,無奈的把瑪麗送到了寄養家庭中。而“狼外婆”依舊不死心,追到寄養家庭,擅自送走了瑪麗心愛的獨眼貓,並且給他請了家庭教師和自己一起看著瑪麗學數學,強勢輔導,沒有一點自由,只剩下了學習。

其實瑪麗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所以舅舅過來接她的時候,她選擇和舅舅一起離開。天才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孩子,他們都是孩子,所以要給他們學習的自由,輔導班按需參加,量力而行。

孩子不是家長的“學習工具”。不要為了追求結果,忽視了童年最重要的成長過程。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2)慢工出細活-學習不怕慢就怕停

我們也曾聽說過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鐵杵磨成針,這樣的典故,這都是對於怎樣學習最好的詮釋。

家長朋友要擺好心態,學習不僅僅是兒童階段要做的事情,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學習樂趣,求知的興趣。讓他在學習當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愉悅,這種愉悅和興趣的動力就會推動他不斷的向前去學習,哪怕慢一點,只要他堅持學習,持續下去,將來也會有所得有所收穫。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人們都知道他在物理上的成就舉世矚目,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時候說話比較晚,四歲的時候父母就給他下了定義“這個孩子智力發育太慢”,甚至在9歲的時候,愛因斯坦都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流利的說話。在上學以後還被老師評價為“腦筋遲鈍,不善交際,毫無長處”,成為了同學和老師眼裡的“笨蛋”。在14歲的時候,他的叔叔才開始去教他數學方面的知識。

儘管飽受著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同學的異樣評價,儘管在一些方面確實不如同齡人學的更快,儘管接觸數學已經比較遲了,但是愛因斯坦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最終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世界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美國已故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翻譯過來就是“我走的很慢,但是我從未後退

。”

偉人尚且如此,所以孩子的學習不怕慢只怕停,可以走的慢一點,但是不要後腿止步不前。持續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比“學習”本身這件事更重要。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3、順應天性,做“自然的孩子”

(1)尊重自由,尊重天性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兒童具有七種天性,分別是“遊戲、模仿、好奇、成功、戶外、合群、讚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尊重他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結合他們的天性去教育孩子會更容易取得好的教育結果。

比如說孩子都有“遊戲”的天性,順從他的天性,就是要在遊戲當中去教育孩子,或者通過把一些事情設計成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去參與其中。像生活當中常見的搭積木的方式,玩拼圖的方式都是尊重孩子的遊戲天性,讓孩子在遊戲過程當中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圖形能力,等等。

再比如說“合群”的天性,在《天才少女》影片中,舅舅,弗蘭克正是從孩子“合群”的這個天性角度出發,覺得瑪麗需要和同齡人一塊去玩,需要同齡人的陪伴,孩子的天賦智商可能已經達到了大學水平需要去大學學習,但是瑪麗的兒童天性讓她更適合與同齡人相處玩樂,因為同樣的天性模式,只有同齡人的陪伴,才能夠帶來同樣的兒童樂趣,而不是跟成年人在一起的“只剩下學習”枯燥乏味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所以在影片的最後,雖然小瑪麗去上了大學,按照她的智力水平去接受相應水平的知識學習,但是放學後,舅舅弗蘭克依舊會把小瑪麗開車送到到同齡人那邊去玩,讓她獲得同齡人的陪伴,力求能給到瑪麗是一個普通孩子快樂健康的童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曾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教育就從給他自由開始,順從天性就要是他開心快樂,讓他在一個寬鬆健康的環境裡自由成長,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寓教於樂,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然人,去掉父母的標籤,還他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這將是一個孩子一輩子珍貴的記憶。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2)以自然為師,智力腦力體力全面發展

除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校園教育之外,家長朋友們,還可以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在自然的環境當中,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鳥語花香,魚躍蟲鳴,孩子自然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探索和認知這個美妙的大自然,他們會時而歡快奔跑,時而駐足觀察,時而皺眉深思,時而豁然開朗……

因為孩子對於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好奇心的天性驅使著他們,更喜歡向戶外去探索,所以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中體驗,會收穫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得到了體育上的運動,身體的素質也會進一步的提高。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在自然中學習,以自然為師,讓他的身體和頭腦同時得到了鍛鍊,不僅增長了見識,還讓他的頭腦變得更加聰明,而且身體也變得更加健壯,是個一舉三得的教育方式。

其實,不僅僅是對於孩子,成年人的本心也是藏著對於大自然的喜愛和好奇,只是忙碌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壓力,讓人們漸漸地失去了這樣的意識和學習能力。

尤記得小時候每次上《自然課》的時候,大家都會被書裡的動物植物圖片深深吸引,一片紋路鮮明的葉子,一個奔跑中的獅子,一隻搬家的小螞蟻……都能夠讓鎖住孩子的目光,認真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就去周圍環境中收集這樣的葉子,觀察小動物,等等。那是一種對於新知強烈的探索慾望和樂趣。

所以自然教育可以幫助父母省心簡單的教育孩子,你只需要把他放入大自然中,他自己就會調動一切學習的感官去探秘,然後興高采烈的跟你分享,而父母只需要接受分享即可。

在自然中,以自然為師,自然學習。

《天才少女》美隊舅舅力抗“狼外婆”: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的童年

結束語

父母想要給孩子一個珍貴的充滿快樂的值得回憶童年,就要放棄自己的“控制權”,父母太多的控制慾,哪怕本著“為你好”的初衷,也可能最後害了孩子。尊重他的天性,尊重他的“自我”成長,讓他自己快樂度過童年,才是對孩子的未來最好的基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