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公元前202年,年僅30歲的“楚霸王”項羽,被漢大將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圍困垓下。自起兵反秦以來,其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面對美人駿馬,不免英雄氣短。在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後,這位蓋世英雄乘烏騅馬奔到長江邊上。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當烏江亭長欲渡其過江時,英雄想起了八千子弟,不禁羞愧於心,誠如李清照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對於項羽的失敗,後人點評眾多,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點評。其對手、曾經結拜兄弟的劉邦認為,項羽不會用人,連亞父范增都被疑心。韓信則點出其兩個弱點: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

而關於項羽失敗點評最犀利還是郭嘉,其只用了一個字概括,即“勢”。原文如下:“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在郭嘉看來,項羽勇是勇,打了70多次戰爭未敗,最後因失勢敗了。要知道郭嘉是早期曹操身邊最著名的謀士,曹操掃平北方時,其多獻良謀。病死後,曹操南征,被火燒赤壁,曾捶胸頓足道,“若郭奉孝在,必不使我至此。”以至於三國迷們,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但單單謀略方面,其實郭嘉更勝一籌。諸葛亮五次北伐,難求一勝,在劉備“火燒連營八百里”的猇亭之戰失敗,諸葛亮自言,“若法孝直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簡直與曹操說郭嘉如出一轍。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反觀項羽,其抗秦、楚漢相爭,確實如此:個人戰鬥力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李晚芳曾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謀略方面還進行了著名的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的精神衝向虎狼秦兵,最後以少勝多,九戰九捷,大敗秦軍。睢水之戰以3萬精兵夜襲以劉邦為首的56萬聯軍,使得劉邦僅率數十騎逃離,父親老婆都被俘虜。逃命之眾,差點把兒子女兒丟下。其同劉邦的漢軍大小70餘戰,未曾打過敗仗。後人將其稱之為戰神。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然而,其缺乏長遠政治眼光,看不到春秋戰國以來國家紛爭,老百姓希望結束混亂的狀態,還一味推行霸業,分封天下。又放棄四塞之地的關中,進咸陽後,不僅屠城,連降王子嬰也殺,還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有人甚至認為其對古典文化建築的破壞比秦始皇尤甚。自立西楚霸王,不注意休養生息,還東征西討,連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雖屢戰屢勝,但地盤越打越小,人也越打越少,最後真成了孤家寡人。

三國謀士郭嘉,只用一個字,就點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最後失去了所以的優勢,誠如郭嘉所言“(項羽)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最後以勇突圍烏江。當烏江亭長欲渡其過江,又應了韓信所說的“婦人之仁”,不忍連累江東父老。最後自刎而死,徒留下杜牧的千古名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