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冬曹植作《說疫氣》。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曹植以簡約的文字,記述了一場嚴重的疫災。從公元204年至219年東漢末期至三國初期,中國長江以北發生了多次瘟疫。其中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發生在距今將近1800年的這場大疫對東漢的影響巨大。一是名醫輩出,建安三神醫的張仲景、華佗、董奉,誕生了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中華醫術大發展。二是黃巾起義,造成軍閥割據,對三國格局的形成發生了相當影響。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東漢末期的疫病流行,首先促發了人們抗擊疫魔的勇氣,一些醫士開始懸壺救市,進行攻克疫病的艱辛探索,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他們就是華佗、董奉、張仲景。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華佗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生深入民間行醫,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精於內、外、婦、兒各科臨證診治,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即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建安年間流行“黃疸病”,華佗經過摸索,發現了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疸病”的療法,治好了許多患者。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屠呦呦正是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藥。可惜,華佗被曹操所殺,沒有留下醫學著作。人們最為傳頌的《三國演義》第75回《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關羽在進攻樊城時中了毒箭,遍訪名醫,幸虧遇到華佗,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關羽飲酒吃肉,談笑弈棋,神態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話。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刮骨療傷

董奉(約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少年從名師學醫,信奉道教。董奉年青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他醫術高明,有一年河南信陽爆發一種“疲勞痧”的瘟病,董奉用杏干與“神仙茶”同泡的杏幹茶為病人治病,不出一旬疫情平息。董奉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喚中醫為“杏林”,稱頌醫家“杏林春暖”、“譽滿杏林”蓋源於此。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張仲景(約公元150——約公元215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

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刻苦研讀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鑑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

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傷寒雜病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書中提出的治,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陰陽,扶正驅邪,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諸法,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劑。

許多著名方劑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例如:治療乙型腦炎的白虎湯,治療肺炎的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治療急、慢性闌尾炎的大黃牡丹皮湯,治療膽道蛔蟲症的烏梅丸,治療痢疾的白頭翁湯,治療急性黃疽型肝炎的茵陳蒿湯,治療心律不齊的炙甘草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瓜蔞薤白白酒湯等,都是臨床中常用的良方。

張仲景的聲譽遠遠超越了國界, 特別是在日本,朝鮮,東南亞一些國家,影響很大。今天日本的漢方處方和成藥製劑中,大部分仍是正宗的張仲景經方。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

漢靈帝時期,由於瘟疫橫行,政府和社會的應對措施和方法有限,人們渴望有得道之人出現,戰勝疫病。

黃巾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張角,有一回上山採藥,遇到一位老人,自稱是“南華仙人”,選中張角為“傳世弟子”,傳給張角《太平要術》三卷,讓他代替天道傳播教義,治病救人,去拯救黎民百姓。

由於信奉道教,又受到太平要術的影響,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太平道的教義大概為:天上是有神靈在查看百姓們的生活的,做好事人的有功德,做壞事的人有損功德,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希望大家能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多做好事。

因此,張角、張梁、張寶兄弟三人,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癒,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外傳教。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信徒愈來愈多,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地域。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如此的聲勢浩大,催生了張角推翻東漢政權的想法。他將勢力範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

公元184年,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口號;“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東漢。

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起義。沒想到被一個叫唐周的徒弟告密,迫不得已提前一個月舉事。

東漢末期黃巾大起義,經過了十幾年的秘密準備,但起義後僅歷經9個月的時間,主力就遭到徹底失敗。

東漢末期的瘟疫,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還有曹操、劉備和孫權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張角違背了太平道的教義,濫用信眾的忠心,起義軍的向心力明顯減弱,很多信眾並不贊成。如起義計劃被信眾出賣,使起義不得不倉促發動,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發生了極大的困難。尤其是洛陽起義流產,使東漢政府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鎮壓外圍起義軍。

同時,起義軍首領缺乏軍事指揮才能。張角、張梁、張寶等,個個都是隻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圍堅城,與東漢軍拼消耗,不懂得運用靈活的戰術戰法,取得主動,始終被動挨打,直至失敗。

還有東漢派來鎮壓黃巾起義的將領,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戰的悍將,他們的統兵作戰的能力,軍事指揮的才能、戰術計謀的運用,都高於黃巾軍首領,因而往往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終擊敗黃巾軍。

如張角大軍攻打幽州的時候,幽州太守劉焉聽從校尉鄒靖的建議出榜招募義兵。榜文到了涿縣,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閃亮登場,他們先後幫助劉焉、盧植、皇甫嵩、朱儁等人清退了多地的賊兵,所以三國演義的第一章就叫“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黃巾起義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儘快平定戰事,朝廷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起義的浪潮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朝廷,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如曹操、孫權、劉備等藉著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擁有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種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