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東戰“疫”群英譜

一封請戰信 一本溝通本

2020-03-04來源:大眾日報 04版

山东战“疫”群英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省醫護人員紛紛請戰馳援湖北。一封請戰信,一本溝通本,是他們吹響的嘹亮號角,也是他們送給病人的一片暖意。

探親時就地戰“疫”

“趙志輝醫生主動請戰,大愛無疆,在看到當地發出的醫務人員招募令後,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主動遞交申請,義無反顧加入當地抗疫隊伍……”2月14日,東營市河口區衛健局收到一份來自湖北荊州松滋市人民醫院的公函。

趙志輝是東營市河口區河安社區衛生院的主治醫師,老家是湖北松滋。春節前,他帶家人回老家探親,年還沒過完,就因為疫情滯留在了松滋。

1月24日晚,趙志輝給單位領導發了“請戰”信息,表示如果單位有支援武漢的任務,他立即報名參加。這時候,他看到朋友圈裡有人轉發松滋需要物資捐助、醫療人員援助的消息,後面署名的聯繫人,正是自己在衛校時候的老師。他立即給老師打電話,報名參加松滋醫療援助。1月27日晚上11點多,趙志輝接到通知,讓他第二天去松滋市人民醫院報到。

“15年前,我就是在這裡實習的呀。”看到要去報到的醫院名稱,趙志輝連說“好巧”。1月28日一大早,趙志輝到崗,加入到松滋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療救助隊。

接診、值班、跟著專家進行疑似病例的採樣、討論、確診,趙志輝連續運轉,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為了節省防護服,他停了自己一直服用的降尿酸的藥,因為如果服藥,就需要每天喝不少於4升水。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在趙志輝看來,不管是東營還是松滋,有患者的地方就是醫生的崗位,這是醫務工作者的本職。而最讓他心安的,就是家人的支持了。“我平時不能陪在老人身邊,但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還是無條件支持。”趙志輝說,或許老人也是希望自己在這樣特殊的時期,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回饋家鄉吧。

“首班崗,我來值!”

一襲單衣、一個揹包,來不及跟家人道別,她就趕赴機場,踏上了馳援湖北之路。考慮到母親腦梗不宜受刺激,她以單位加班為由推掉本已答應回家吃的晚飯;直到第五天,父母才從街道辦事處得知女兒已趕赴黃岡前線。她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七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楊汝燕,山東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普通護理組長。

在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楊汝燕等人設立“愛心加油站”,醫護人員將自己多餘的零食水果紙巾等物品放置在加油站,供患者取用。到後來,醫院也會把一些生活物資投放在這裡,愛心加油站成了醫院裡的一景。

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普通護理組長,楊汝燕主要負責病區護理的管理和協調工作。面對緊急啟用尚未完工的新院區,她帶領大家迎難而上,小到清潔打掃衛生,大到配置病房儀器,經過30多個小時的奮戰,病房初步具備接收患者的條件。“我是黨員,首班崗,我來值!”,從晚上十點多,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收治第一名患者,第一個班次近20個小時。

一開始,病區設施還不完善,“我們就地取材,用膠帶做指示牌,用黃色塑料袋做警戒線,24小時輪流開展工作。”楊汝燕說。

“語言溝通是最大的障礙。”為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楊汝燕帶領她的隊伍製作了“溝通本”,把日常用到的短句、詞語都寫在上面,拿出“溝通本”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歡迎山東醫療隊來到黃岡,幫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期,感謝山東人民,感謝山東醫療隊。”楊汝燕說,她永遠忘不了來黃岡第一天,醫院大廳的志願者齊齊喊出的這些話。

(□記者 趙琳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