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凡事,坚持做一周简单,坚持做一个月也不难,坚持做一年也算容易,但是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就太难了。跑步,亦如此。

但是有这样一位年轻小将,他坚持跑步9年,通过优异的跑步成绩一路免试保送升学,坚信跑步会让自己变得不一样,最终通过跑步进入中国地质大学。他就是任思伍,一个坚定的东北跑者。

不努力的人谈天赋,努力的人谈方法。这句话在马拉松赛场上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出来。

大家都知道,基普乔格有记训练日志的习惯,在过去的14年当中他有14个笔记本,全部记载着训练日志。

任思伍也是坚持记笔记的,这个曾被视为天赋不足的小胖子,通过不懈的努力,跑进重点大学,9年时间跑45000公里,坚持每日记跑步笔记。

任思伍近期训练笔记

现在的他已满满地记录了三本的训练笔记,成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马拉松好手(全马PB2:30:39,半马PB1:09:10)。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在前段时间公布的“我要上奥运”万人跑团名单中,他凭借2017指定赛事之一的上马位列第16名。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上周末的金鸡湖半马比赛上,他跑出72分02秒的优秀成绩获得第六名。

任思伍坚定多年不动摇的信念就是: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跑步,靠努力,不靠天赋。来看看他的回忆录我们就明白了。

1、爱上跑步,源于渴望荣誉的心

我1994年9月23日出生在牡丹江市。

小学四年级时,我还是一个不怎么运动的胖子,但是从小就渴望荣誉的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看到学校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登上领奖台,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

所以我跟田径队老师报名要加入集体,一起训练,但是老师看到很胖的我直接拒绝了,他觉得我完全不适合跑步,不过他答应我:“如果你能瘦下来,2000米跑进9分,我就同意你加入。”

转年,我下定决心开始减重并加强锻炼,每天早晨5点,我单独在离家不远的公园练习跑步,这一坚持就是3个月,终于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如愿加入校队。

之后,我越练越刻苦,在六年级的时候拿到了牡丹江市小学生运动会400米第6名和800米第8名,也因为这两场比赛,我被牡丹江四中田径教练看中,免试保送进四中开始专攻长距离跑。

经过不懈努力,我又被教练破格推荐到一中,当时初中的我便和高中生一起练习,这也为我后来的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路走来,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收获是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2、首尝马拉松,就获亚军,隐忍三年,跑进名校

通过坚持,2012年,我跑出了牡丹江中学生5000、10000米两项市纪录。

2013年7月,体育老师跟我介绍了马拉松这项比赛,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很陌生,因为我一直是比场地5000和10000米相对较多的。

但是这场比赛也是我跑进国家一级、拿到地质大学通知书的导火线。

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忆深刻,2013年7月,内蒙古西乌珠沁旗草原国际马拉松是我的首马,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与父母同去的一场马拉松比赛。

首次比赛,我根本没有什么成绩的概念和多余的想法,前30公里一直跟随着瑞典选手霍尔姆,30公里过后,我就跟不上了,凭借意志力跑到了终点获得亚军,成绩3小时03秒(草原马拉松距离比正常多500米左右)。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实际在2013年,我已经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但是我自己不满意,想考更好的大学。所以这场草原马拉松比赛过后,我萌生了马拉松跑进一级的目标。

2014年合肥马拉松半程组,我跑了国际第八,国内第二的成绩。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2015年衡水马拉松,我终圆梦,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2:30:29,突破国一。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同年的沈阳半程日落山地马拉松上,我跑出了自己半马的最好成绩1:09:10。

日复一日的不懈怠,也使我最终如愿,2016年,我凭借成绩被免试保送入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3、积累经验,重在实践

在2013年到2016年,我更多的还是以半马为主,不断地磨练自己的速度,最难忘的一场半马还是2015年上海,我拿到了第三名,能在上马拿到前三,也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

从跑马拉松以来,我从一个体验者变成一个老司机,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年来,有成绩好的时候,也有成绩差的时候,有心态稳定的阶段,也有浮躁的瞬间,也正是要经历这些,才能使我变得更成熟。

现在中国马拉松发展迅速,从赛事服务到级别都越来越高,从2013年注册比赛不到50场到现在注册比赛300多场,伴随着赛事的增多和优化,跑者也越来越强。

去年,我通过比赛结识周其祥,荣幸的加入了怡宝战队,怡宝和日本企业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我喜欢这样的互利互惠,体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又代表了公司的价值,所谓有竞争才有成长,有竞争才有进步。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说实在话,在怡宝战队中,我的成绩算是最差的,所以我想通过今年的不断努力,争取在无锡打开230。当然,现在就是专注做好训练。压力太多、想得太多,不如付出实际行动,要知道,比赛成绩会受到各方面影响。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也许训练到位但是比赛没发挥出来,这不要紧,如果有这个实力,迟早会跑出来的。2009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从不懈怠,累计跑量45000公里以上。现在,我的训练计划大体就是以一强一弱的方式进行。

周一:一小时慢跑,15到20公里,配速4分30秒到5分左右。

周二:速度耐力,按照马拉松速度或者更快,配速3分20到3分30跑16公里,加上热身、冷身大约20公里。

周三:慢跑15到20公里,依旧给身体一个调整的过程。

周四:10×1000米间歇或25×400米。(1000米间歇配速3分到3分05左右最后一公里冲击3分以内,间歇200米1分30到2分;400米间歇速度每圈73秒左右,间歇100米)

周五:慢跑+腰腹肌力量训练。

周六:4分配速12公里。

周日:长距离跑,30公里到20公里。

我高中的时候自己练的比较强,不会调整,每天就是觉得累才达到效果,长期如此,出成绩比较慢,不懂得去休息,不懂得恢复身体,虽然感觉练得好但是身体长时间疲劳会造成比赛场上的麻烦。

所以训练重要,恢复更重要。

2017年,我的比赛比较频繁,而且我还是学生,平时受课业所限,训练也很不系统,一年八九个比赛,而且有四场都是一周一个,这样一来,想出成绩也是很难的,所以今年我要调整状态,争取在无锡有一个突破。

从前,跑到230,一个省都屈指可数,但现在2小时20多的选手都不一定数的过来,是时候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了。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现在,我把马拉松当成自我价值的体现,从中,能让我产生优越感和价值感,可以说每个跑者对于为什么去跑步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我,就是为了突破自己体现自我价值。

9年跑45000公里,全马PB230任思伍: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不跑步的人不会懂,一个运动员成绩背后付出有多少,尽管马拉松是那么煎熬,但却痛并快乐,因为我知道,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每天安逸没什么意义,折腾吧!交更多朋友,去更多地方,开阔自己的眼界。

4、给跑友的建议

普通跑友现在加入马拉松比赛的人越来越多,追求成绩的跑者也越来越多,我通过自己不断进步的经验给大家一些提升成绩的个人建议。

A:训练不能单一

在训练中,跑友们最大的误解就是垃圾跑量了,大部分人对垃圾跑量的理解就是,跑得太慢。实际上垃圾跑量不能用慢来定义。

我认为所谓的这个垃圾跑量不是完全没有用,相反,它是必要的,比如说我今天训练非常累,第二天没有办法进行高强度训练了,我就必须要用慢跑来作为调整,这样张弛有度才能让训练充满效果。

但是,有些跑者除了慢跑,从来不进行其他强度训练和强弱兼具的变化练习,这样,才是导致成绩无法提升的关键。

B:跑量要够

马拉松的训练方法说的再多也离不开跑量,因为它本身就是超长距离的竞赛,没有平时跑量的支撑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我觉得每天至少要有10公里以上的跑量,大部分跑友成绩停滞不前的原因就是跑量不够或者间断太多。

比如我今天训练感觉很满意,但是明天因为有事儿没有练习,或许后天也因为没有时间而放弃跑步,这对于提升成绩是非常不利的,停跑,对于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建议想提成绩的普通跑友,每天都要跑,一周最多休息一天,可以少跑,但不要不跑。

C:比赛后恢复

赛后我会慢跑三天左右,就是大家俗称的垃圾跑量,比赛后的一周后我不会跑强度,最多就是4分配速。

建议大家不要去踢球、打篮球做恢复,这样容易受伤,不要超过两天不跑步,间隔时间太长容易丧失运动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