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購車合同,不能說籤就籤

購車合同,不能說籤就籤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耿子騰

進入炎炎夏季,想要買車不僅成了一件需要四處奔波看車的體力活,更是需要處處小心的精細活。

買車,看似簡單——看好車,交了錢,車開走就OK了。

實際上,作為一個大件商品,買車需要辦理很多手續和流程,其中購車合同對買車的消費者而言就是重要一項。

對於很多的購車消費者而言,面對繁瑣的購車合同,基本上本就是在由經銷商4S店提前擬定好的文本上簽字確認即可。本就是有利於經銷商的購車合同,在一些銷售顧問在消費者一般不容易注意的細節上“小修小改”處理過後,就能夠從中有利可圖。也因此,由於購車心切,忽視購車合同,在提車時產生的糾紛比比皆是。

購車合同,不能說籤就籤

購車合同雖然品牌不同經銷商不同卻是大同小異

買車簽字時,合同上都要注意啥?

1購車價格

一般消費者在簽署購車合同時,最在意的就是提車價格。因為汽車不像是去商場買東西,除了車輛本身的價格外,還有很多附屬物。一輛新車,還需要上牌,買保險,加裝飾等,這些價格也都要寫清楚。

提車價格一定要看清,是裸車價還是包牌價,買的是全險還是具體哪一個險種,在哪一家保險公司買的,保額的額度是多少。這些最好都在合同上註明。有的銷售顧問可能會不建議你這麼麻煩或者口頭承諾擔保不會出問題,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白字黑字最靠譜。

2提車時間

被告知沒有現車需要等車的準車主,在訂車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等車的時間成本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因為有些熱門搶手的新車型,可能需要等上一兩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在購車合同上,最好寫清楚具體的提車時間、地點,如果是經銷商的原因導致車主不能夠按時提車,要約定違約責任和賠償金額。出現違約情況,應該賠付多少違約金則由消費者和經銷商自行商議達成共識。

1確認名字

合同上的名字不僅包含了以後車主的姓名,還包括車輛姓名。要注意,車輛的姓名可不單單是個品牌車型名稱那麼簡單。對於廠家而言,每個車輛都會有一個車輛識別碼,作為一輛車獨一無二的名字。

另外,在合同上稍加註意你就會發現,還會有車型代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能夠清楚的知道車輛的品牌名稱和配置參數已經很不錯了,車型代號和車輛識別號就容易被忽視。

購車合同,不能說籤就籤

買車的時候要確認兩個名字:

合同上購買的車輛識別代碼要同車輛上的保持一致。

銷售方蓋章名字和發票、購車合同上三者的名字也要保持一致。

律師提醒:保證名稱的一致性,決定了在產生糾紛後消費者能否順利維權。如果出現糾紛,消費者要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首先就要明確訴訟主體。訴訟主體混亂就會給消費者的維權造成很大的麻煩。特別是在本地購買一些進口車,有些經銷商存在多級代理的情況,沒有弄清簽署的合同主體就草草簽字,後續提車過程一旦出現問題,不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購車合同,不能說籤就籤

為了促銷,買車時經銷商答應贈送的貼膜或者導航等配件也要注意。

不少消費者認為既然是贈送的東西,沒必要太在意。但既然是作為車上用品,特別是貼膜和導航這樣的配件,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用車體驗。比如車身貼膜、用副廠件替代原廠件的做法也時有發生,所以,消費者在簽訂購車合同時一定要多個心眼,多注意細節。

最後,在買車時,要有售後意識。確認好需要首保的到期時間和行駛里程,通常4S店都會提供首保免費的服務,這點也要在合同上確認清楚。不要因為購車合同不明確,產生糾紛後不能切實保障自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