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一部抗戰史也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史,自鴉片戰爭西方列強以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國門後,中國飽受了外來侵略者的欺負,而日本對華的戰爭更是達到了侵略的頂點,中華民族也走在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線上。自此中國人民以不屈不撓的鬥爭整整抗戰了八年時間才將野蠻的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在這場充滿紛雜的戰爭中,出現了不畏生死的英雄,同時也出現了十惡不赦的漢奸。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而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的第二年出現了這樣一個人,他被譽為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素有“北伐飛將軍”之稱,對日態度決絕作戰勇猛,卻反對蔣介石,因一次擅自撤退,讓蔣介石抓到把柄最後遭到槍決落得了一個飽受爭議的下場,此人就是韓復榘。

韓復榘1891年出生於直隸省順天府霸州(今河北霸州),早年間闖過關東,經歷坎坷,後加入了北洋軍,在當兵期間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而成為了馮玉祥的心腹,因作戰得力,為人機靈而和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和孫連仲等人一起被譽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雖說如此,但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韓復榘一舉擊潰奉軍當了河南省主席後,卻因為馮玉祥免去其師長的職務的緣故,讓其和馮玉祥產生了間隙,後來隨著兩人之間的矛盾越發的嚴重,韓復榘一氣之下投靠了蔣介石,背叛了西北軍給馮玉祥帶來了沉重打擊。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在蔣介石的北伐戰爭中,韓復榘表現的非常出色,所向披靡過關斬將猛打猛衝,為此被當時之人稱為“飛將軍”,後來的韓復榘率軍進駐了山東境內,並在那裡主政。在齊魯之地,韓復榘以嚴苛的手段治理亂政,他肅清吏治,進行了禁菸剿匪運動,並在山東地區大力發展教育,並誓言要“變魯為齊”,在山東地界,韓復榘說一不二,為此有著“土皇帝”之稱,也被當時的山東人譽為“韓青天”。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1937年日本人威逼利誘希望韓復榘接受“華北五省自治”,被其斷然拒絕了,七七事變後,韓復榘更是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不懼危險地出現在指揮第一線阻擊日軍的侵犯,在血戰德州、濟陽遭遇戰、濟南戰役中表現的生死無畏。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而就是這個時候,當日軍如烏雲般大軍壓境的時候,韓復榘部損失慘重,特別是在德州血站中韓復榘連損三個師大傷元氣,但偏偏在這個時候,蔣介石又將韓復榘部的炮兵營強令調走了,這讓韓復榘左右非常為難,若不放棄濟南則自己的嫡系軍隊恐將全軍覆沒。為了保持實力,韓復榘索性反了蔣介石,放棄了濟南,實行了焦土政策不給日軍留下任何物資房屋建產。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蔣介石對韓復榘的不信任讓這位“飛將軍”幾乎是不戰而退,一下子丟掉了黃河與泰山的天然軍事屏障,當時正在徐州戰區的李宗仁致電韓復榘要死守泰安,韓復榘這樣回覆“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讓蔣介石知道後大怒,蔣介石這個時候也下定了肅清韓復榘的決心。

他是北伐“飛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因一次失誤,而遭處決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召集各戰區的高級將領在河南開封開了軍事會議,為了處決韓復榘,蔣介石事先做了萬全準備,並在河南省政府門口將韓復榘擒住,並以軍法會審的方式,對其進行了審訊,1938年1月24日,韓復榘被軍統特務槍殺在了武昌市平閱路的一個小樓裡,時年4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