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段奕宏很少和大導演合作?

高麗允


說到段奕宏,棟哥有些小激動和小自豪,因為段龍(抱歉,段龍是本名)是我們新疆人,於1973年5月16日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段奕宏的從藝之路說來也有些曲折:段奕宏小的時候就對錶演表現出了異常的熱愛,高一時他在一次學校晚會表演的小品,被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教授看中,鼓勵他去報考藝術院校,從那時起,從藝表演就成了他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


前路崎嶇,段奕宏在經歷了三次高考,才考進中戲表演系,糾其前兩次被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自己的長相,以至於大四時,許多同學都有了片約,而家境不佳的他只能充當群演,來自給自足。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他在軍旅勵志劇《士兵突擊》中扮演的老A“袁朗”,奠定了他日後“硬漢”的戲路,其實這種形象也符合新疆人(豪放真誠,埋頭吃苦)的特性,以至於有時看他的作品橋段,有種本色出演的感覺。從《烈日灼心》到《暴雪將至》,從《士兵突擊》到《我的團長我的團》,再到《白鹿原》和《引爆者》,段奕宏都是通過小人物演繹出大作為大影響,也許正是新疆人的率真與樸實,讓段奕宏一路走來都十分的接地氣,以至於近兩年作品井噴,本色出演即叫好又叫座,段奕宏從眼神、表情、動作、聲音,都能很形象的詮釋角色,彷彿他就是角色本人一般。





說到與知名大導演合作較少,這個問題棟哥是這麼看的:首先是機會,適合自己劇本的機會、符合角色的機會、得到更多導演認同的機會;其次是性格,與世不爭的性格、知足常樂的性格、享受平淡的性格;再就是心態,看淡一切的心態、認真面對的心態、不驕不躁的心態。做到這幾點,與其他大導演的合作是遲早的事,即使短時間沒有機會,做好當下才是王道。

棟哥遊新疆


段奕宏參演的電影其實非常少,但是2017年似乎是他的作品井噴年,四部作品接連上映,還讓他拿到了東京電影節影帝,看來今後他會把演藝事業的主戰場放在電影領域了,而先前不論是他的成名作,還是被人們所熟知的角色,基本都是來自於他演的電視劇。

他的確沒有和張藝謀、李安這樣的大導演合作過,但是跟他合作的導演也都是國內較有商業潛力的,既有臺灣的也有香港的。比如陳正道的《記憶大師》,麥兆輝、潘耀明的《非凡任務》,他演的都不是主角,但是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我對他在《非凡任務》裡演的反派非常認可,因為他把一個內心兇險的人,演出了更為深入複雜的人性面,讓人們對這個角色不只有痛恨,還更多了一種同情。

如果你仔細看他這幾年演的電影,會發現他的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就都是“尋找真相的人”。比如《烈日灼心》裡,他演的是偵破了多年前滅門慘案真兇的警察,在《引爆者》裡,他是一個被捲入礦井爆炸案的無辜工人,他只能自己尋找線索為自己洗脫嫌疑。在《暴雪將至》裡,他演的是一個要找到殺人犯來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小保安。雖然角色性質差不多,但是他並未演出千人一面,而是各有特色。

《暴雪將至》的導演董越是個新人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而作為在演藝圈混跡多年的老戲骨,段奕宏被導演的才華和劇本的內涵所打動,他接受採訪時高度評價這個劇本:“故事和人性的故事無窮盡的,作為演員的價值就在於去呈現去挖掘這種無窮盡的人性、和無窮盡和故事。”由此可見,是不是一線導演並不重要,他更看重作品的成色本身。

段奕宏演起戲來也是相當投入,拍《暴雪將至》時戲都殺青了,他還沒走出角色。

《引爆者》的導演常徵,之前也只有一部院線電影《馬文的戰爭》,所以也算是個新手導演。不過段奕宏仍然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導演的作品。這一點他跟江一燕很像,扶持新導演人人有責。

我想,段奕宏之所以希望支持新人導演,還是由於對先前合作過的導演不太滿意的原因。2010年到2012年,段奕宏也曾向電影界發起過攻勢,首部電影就是夏永康和陳國輝執導的《全城熱戀》,但是戲份小到幾乎不值得一提。而後他又跟《風聲》的導演高群書合作了《西風烈》,按理來說,有過《風聲》,應該不會差,然而《西風烈》卻出人意料地不得人心,口碑非常不好。

2012年,他又在王全安的《白鹿原》中出演了黑娃一角。可是由於王全安擅自更改蘆葦的原作劇本,刻意增加他當時的妻子張雨綺的戲份,被人們詬病為應該叫《小娥傳》才對。好在蘆葦版的《白鹿原》終於要從新開拍了,希望這次能還原出元劇本作者想要傳達的精髓。

段奕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硬漢氣質,而多年的話劇舞臺經驗,讓他拿捏臺詞和肢體語言都能遊刃有餘,這樣一位優秀的演技派演員,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品讓大家看到。

(鯨魚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