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魏晉名藥五石散什麼來頭?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呼籲社會一定要毀了它

五石散,流行於魏晉時期的一方中藥。這種藥最初是張仲景發明的,它是幹什麼用的呢?用來治療傷寒的,原本是拿來救人的藥,但到了魏晉時期,經過些許改良以後,它卻成了一味害人的毒藥。

熟悉魏晉歷史的讀者大概對於“五石散”的大名是如雷貫耳,畢竟提到魏晉歷史,就不得不提五石散。藥如其名,五石散有用五種礦物質為主要材料: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此外再搭配上其它的中藥,以上五種礦物質都有一種特性,那就是壯陽。因為是拿來祛除傷寒,所以肯定需要提升病人的陽氣,把身體裡的寒氣給逼出去,所以五石散屬於那種大熱大躁的藥。

魏晉名藥五石散什麼來頭?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呼籲社會一定要毀了它

一般來說,這種藥都屬於虎狼之藥,如果劑量和服用方法控制的不好,多半是會鬧出生命危險的。所以服用五石散需要配上溫酒、穿上寬鬆的衣服,其次就是要大量運動,揮發體內的寒氣。

所以服用完這種藥的病人往往需要進行一番劇烈的運動,因此在魏晉時代經常會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穿著寬鬆的衣服,一面快速奔跑,一邊嚎叫,身上可謂是汗水雨下。

不用多說,這人肯定是剛剛吃完五石散。一方原本是用來救人的藥,為什麼最後卻變成了害人的毒藥呢?原來,服用完這種藥以後,人的身體在出了一身大汗以後會感到十分舒服,宛如剛剛蒸完桑拿似的神清氣爽。

被司馬懿扳倒的權臣曹爽的幕僚何晏是最早推動這股風潮的人,據他自己服完藥後的感受說:“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郎。”

意思五石散這種藥,即便不是拿來治病,也是可以服用的,服完以後神清氣爽,十分舒服。除了說這種藥能夠給人體帶來一種愉悅的快感以外,壯陽恐怕也是它風靡一時的原因。

魏晉名藥五石散什麼來頭?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呼籲社會一定要毀了它

蘇軾就在《東坡志林》中解釋說:世有食鍾乳烏喙而縱酒色所以求長年者,蓋始於何晏。晏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

但五石雖好,卻多飲傷身。何晏因為多度服用五石散,逐漸把自己的身體給敗壞了,他臨死前,據看到他的人形容他的身體狀況說: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由於過度透支和敗壞身體,導致何晏容貌大變,身體猶如衰敗的樹木一樣沒有一點精氣神,像鬼魅一樣。這些都是因為他過度的服用五石散導致的,還有因為沒有正確使用方法導致喪命的,如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裴秀。

服用五石散需要服用溫酒,這是為了促進藥性揮發,所以不能服用冷酒,這是禁忌。但當時裴秀因為錯誤的喝了冷酒,結果藥性相沖,頓時一命嗚呼。

其中因為過度服用五石散導致身體敗壞,染上各種疾病的人也大有人在,所謂:

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爛潰;蜀郡趙公烈,中表六喪。悉寒食散之所為也。

魏晉名藥五石散什麼來頭?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呼籲社會一定要毀了它

正是由於人們錯誤的把五石散當成縱情娛樂的工具,所以到了唐代時,孫思邈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上。向社會呼籲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不要服用五石散,按照孫思邈的說法,五石散屬於大熱大躁之藥,藥性過猛,只能偶爾服用,以便排除身體寒氣,但不能長期性服用。

為此他還羅列了一個標準說:五十以上三年可服一劑,六十以上二年可服一劑,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劑。

但可惜的是,由於五石散的方子在社會上已經廣泛的流傳開來,想要杜絕這種藥品無疑是很難的事情。為此,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非常痛心的說:

自皇甫士安以降,有進餌者,無不發背解體,而取顛覆。餘自有識性以來,親見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魏晉名藥五石散什麼來頭?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呼籲社會一定要毀了它

孫思邈知道自己憑藉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將這種藥方給杜絕的,所以只能呼籲社會中的有識之士見到這種藥方就把它給銷燬。但五石散本身是拿來治病的藥,雖然有些人錯誤的利用,但有些病人卻的確十分需要。

這一點完全不必擔心,因為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已經重新發明了其它祛除傷寒的藥方,而且為了挽救當時那些被五石散敗壞身體的人,孫思邈還製作出瞭解藥,幫助這些人消除因為五石散導致的身體中毒現象,這些方子都收錄在他的作品《備急千金要方》裡。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一名偉大的醫學家,醫術十分高超,正因為他知道五石散的巨大危害,所以他才要站出來呼籲社會,避免更多無知的百姓被五石散所毒害,可以說是醫者仁心,大愛於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