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選購投影幕布?

家庭影院網 HDAV.com.cn】

幕布看起來是一個科技含量十分低的東西,一塊幕布,搭個電機外殼或者鋁合金框唄,是嗎?淘寶上兩三百帶遙控的電動幕一搜一大堆,不過我跟你說,那些都是劣質貨。

便宜的幕布,一般用刺鼻的非環保油漆,別以為幕面有氣味是正常現象啊!稍好點的都用無氣味的油漆的了;又或者用超薄的鋁材鋼材做外殼,有些地方某些產品我們喜歡超薄,但是這裡還是不要太薄的好;或者電機用雜牌同步電機,或者大夥還不知道電機還有同步電機跟管狀電機的區分吧,這不怪你,我以前也不知道。又或者來來去去幕面不是玻珠就是白塑玻纖,拜託,我們眼睛不要老盯著這些十年二十年前的低端產品好不好。

下面我談談我選購幕布的觀點。字有點多,話有點囉嗦,不過保證都是原創一個個字打出來的,請勿轉載!

先來說說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多少價位以上效果好於白牆?

照我的看法,是隻要平整度高於白牆的,都比白牆好,無論價格。當然問題一是,某些便宜的電動幕,不一定能比你家白牆平整;問題二是,同質的幕布,價格可能差10倍(不同品牌),特別是我認為的低端幕布(白塑玻纖這些),所以這個問題不好答。

為啥只說平整度呢?因為在我看來,即使是最低端的幕面,比如白塑,對於畫面的顯示效果,色彩還原啊,視角啊,黑位啊這些,都要比你家的油漆牆要好。

結構

幕布結構簡單的可以分為電動幕,畫框幕,移動幕3種。實際分法還很多種的,幕布種類實在很廣,我這裡就只談家用,也就是說,基本侷限於電動幕跟畫框幕之間。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拉線電動幕

電動幕跟畫框幕選哪種呢?估計有人糾結過,但其實這個問題是挺容易解決的。

一般來說,電動幕用在客廳環境比較多,也就是說,多數人是在客廳有了液晶電視,但偶爾又想用大畫面看看電影,所以只能選擇電動幕掛在電視牆上,需要的時候降下來遮住液晶電視,不需要的時候升上去。這種情況,基本都是用電動幕的。

如果是有獨立影音室,或者至少是有一面空閒的牆,可以掛畫框幕的,一般就會選擇畫框幕了。因為相對於電動幕來說,畫框幕性價比更高,更平整。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畫框幕

簡單說,就是有條件上畫框幕,就上畫框幕,沒辦法才選電動幕。

畫框幕補遺

1.關於邊框寬度

根據各個品牌不同,邊框寬度也是大小不一,不過主要就分為兩種:普通寬邊跟超窄邊。

普通寬邊的,有6cm,8cm,10cm的,超窄邊的基本在1-1.5cm左右,各家不同。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如上圖,左側五個是普通寬邊框的,最右側那個是窄邊框的,可以看到窄邊框是有內外雙層結構的,這也正是窄邊框比寬邊框的價格要貴不少的原因之一。

使用什麼寬度,第一個是美觀問題,比如說,100寸的畫框幕,搭配個10cm的邊框,比例看起來就有點怪怪的,又或者在客廳環境下,掛了非窄邊的畫框幕,也會看起來怪怪的,當然這個還是各人喜好了。第二個是尺寸問題。鋁材強度是有限制的,比如說,用6cm的邊框做200寸的畫框幕,可能就有點懸(但也不是沒人這麼做啊)。

電動幕補遺

1.拉線幕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拉線幕就是幕布兩邊各有一根線穿下來,穿過各個凸出來的耳朵,起到把幕面崩平的作用的。拉線幕存在的理由就是讓幕面,特別是軟幕更加平整,不起皺,不卷邊。

因為增加了製作工序,好消耗了一些原材料,因此拉線幕比非拉線幕要貴點,並且電動幕外殼要更長點。

2.電動幕怎麼分檔次?

電動幕價格主要決定於一下幾個因素:

a)尺寸比例

b)外殼材質

c)使用的電機

d)其他技術(比如緩震減噪結構)

e)使用的幕面

f)研發成本平攤

g)品牌溢價

由於詳寫的話,肯定是一個大話題了,這裡就只列個提綱吧。總之電動幕的內容不是簡單的兩三百的山寨小廠產品可以概括得了的。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比例

常見的比例一般就是4:3、16:9跟2.35:1,不過4:3用在商用或者教育場合比較多,2.35:1呢,又沒什麼投影機支持,所以家用範疇,99%都是用16:9的。

想滿屏最大化顯示尺寸?只看電影?可以選2.35:1,不過投影機不支持,就得買變形鏡頭搭配,但是成本就高很多很多了,幾乎沒人這麼做。

幕面

使用什麼幕面,這個才是選投影幕最核心的問題所在,關於這點我也會詳細,但不擺數據地講講,儘量用通俗的語言。

首先,得先指出一個常見的誤區:

一分錢一分貨

不同的幕布,價格千差萬別,同個100寸的,玻珠跟菲涅爾的價格可是差了不止10倍。但這並不代表貴的幕就一定比便宜的幕好,關鍵是下面這句:

看你用在什麼場合

作為業內人士,經常有做家庭影院的經銷商朋友一上來就問我,你家金屬幕100寸多少錢,做個方案。本著為他人著想的崇高精神,我不會直接報價給他,因為我知道他是做家庭影院工程為主的,而家庭影院極少用金屬幕,他可能只是沒弄懂,只覺得金屬幕增益高就好,就想給高端客戶這麼配,不行的。我們得分析客戶的真實需求,不是貴就好。

我不打算一個個幕面列出來分析了,一則列多了大夥頭暈,二則家影範疇常用的幕布其實沒那麼多,我先談最常見的,後面不常見的我會略提一下,以顯示我知識還是很淵博的。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細談之前,先講講幾個幕布比較重要的參數:

增益

增益官方解釋請百度,簡單說就是畫面亮度。但高增益是以犧牲視角來實現的,你可以理解成高增益的幕布,把射到兩邊的光線給聚攏到中間觀看者的眼睛裡了,所以中間看很亮,但站一旁看,畫面會很暗,也就是視角很小。

古代的投影機亮度低,不得不通過高增益幕布來提高畫面效果(比如玻珠幕),實際畫面是發灰髮白的,對比度不堪入目,不過那年代沒得選啊。

現在不同了,投影機牛逼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選1.0增益的軟白幕是畫面效果最好的,增益越高畫面越差,視角越差。

視角

視角顧名思義,它跟增益是負相關的,視角大了,增益就小。多說無益。

分辨率

就是畫面的細膩程度啦,其實幕布沒有這個說法的,那是投影機的說法,不過各個幕布品牌會把這個也作為一個宣傳的噱頭,高清,4k,8k,甚至16k之類的。。。

為啥我說幕布沒這說法呢,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投影機一樣,因為幕布分辨率上的不同導致的畫面細膩程度差別,是沒有辦法分辨得出的。當然,你能聽出水力還是火力發電的發燒友的話,當我沒說。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常見的幕布種類

白塑玻纖

玻珠我就不討論了,不環保,壽命短,無法保養,已經是淘汰之列。現階段最基礎的,就是白塑、玻纖。

白塑跟玻纖我歸為一類,主要是因為它們檔次接近,價格也接近,工藝上略有不同,導致壽命跟畫面效果略略有不同,並且最主要的是,業內人士也經常分不清某些種類的白塑跟玻纖。

其實,它們就是中間夾層材料的不同,白塑是化纖,玻纖就是玻璃纖維。玻纖壽命長點,沒那麼容易卷邊發黃,至於畫面細膩程度、色彩還原、黑位等,都差不多。

它倆是我們定義的家影最低端的幕面產品了。

適用場景:適合所有投影機,適合要求不高的場合。

軟白系列

軟白幕主要是指PVC材質的,有彈性的,正面是白色的軟幕,相對於白塑玻纖來說更軟。

這個檔次的是家用產品中比較常用的了,性價比高,長短焦的投影機都可以搭配,畫框幕電動幕都可以做。根據宣傳需要,各家叫法不一樣,有叫納米幕的,有叫高分子幕的,也有直接叫4k軟白幕的,總之,都是一類東西。

當然,雖然都是一類東西,但實際幕面還是有檔次之分的,可參考上圖幕面顯微圖第二行的三種產品,都是軟白幕,但細膩程度有差距。

適用場景:適合所有投影機,適合大部分中高端的,沒有透聲需求的家庭影院場景。

透聲幕

透聲幕適用於尺寸比較大的幕,因為幕布尺寸大了,如果不能把音箱的位置擺到幕布後面,就會影響到聲音定位的準確性,5.1/7.1甚至全景聲音頻系統的效果就會打折扣。一般來說,135寸以上的幕布我們就會建議用透聲了。

透聲幕現階段只有兩類,編織透聲幕和打孔透聲幕。

一般來說,打孔幕綜合效果要略好一點,特別是0.4mm甚至更小孔徑的微孔幕,畫面效果已經十分接近非透聲的軟白幕,不過透聲效果略略比編織透聲幕差一點。

適用場景:適合所有投影機,有透聲需求的場景。

抗光幕

首先要再澄清一個誤區:抗光幕的作用,不是讓你的投影畫面在有光線的環境下顯得更亮,而是相對於普通白幕來說,抗光幕提高了畫面的對比度,色彩還原,黑位效果。反而,抗光幕的畫面亮度(增益)是比不上普通白幕的。

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客戶(特別是終端客戶)會說,啊,你家抗光幕看起來還沒玻纖亮啊,怎麼這麼貴。

第一,不是我家,哪家的抗光幕都是沒白幕那麼亮的。

第二,不要只看亮度,你看白幕在光亮環境下的畫面效果,發白發灰,對比度接近於0,亮有啥用?

抗光幕根據搭配的投影機不同可以分兩種,普通焦距的抗光幕跟超短焦抗光幕。

a)搭配普通焦距投影機的抗光幕,主要是通過表面特殊塗層的方式來實現抗光效果,表面多呈現灰或深灰色。

長焦抗光幕正統方式都是通過特殊塗層實現吸光效果,各家有各家自己開發的塗層技術,但也有些廠家會使用金屬幕當成長焦抗光幕銷售,沒法,誰叫大家好騙呢。反正我不太認同這種觀念,我覺得高增益≠抗光。

b)搭配超短焦投影機的抗光幕,主要是通過物理(比如鋸齒狀結構)方式來實現抗光效果,表面可能也有搭配吸光或反射塗層,技術含量極高,暫時國內還無法生產。

超短焦抗光幕,市場主流也有兩種:黑柵跟菲涅爾。黑柵視角大,菲涅爾正面效果好,各有所長,黑柵可以做軟幕,價格可以低一點,菲涅爾只有硬幕,死貴死貴的。

對了,我們家現在有一款新產品,格柵,效果比黑柵略差,但價格便宜很多,算是獨家產品。這算是軟廣嗎?

適用場景:適用有環境光的環境,根據幕布種類,適用超短焦或普通焦距投影機。

簡單來說,家影常用幕布基本就是這4大類,每一類裡面有眾多各個廠家品牌的產品,按需選擇。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其他非家影常用幕布

幕布種類非常多,我們公司就有二三十種經過挑選的,適合於各種場合使用的幕布。買投影幕的時候,你絕對不要跟商家說,給我來個最好的幕,會坑死你的。

比如金屬幕,這基本就是用在大型影院,使用被動3D投影機的情況的,家影幾乎沒人用的。金屬幕出名,是因為它增益高,2.0-3.0,但是現在的世界不講增益的了。我們不要顯得自己落後於時代。

比如抗光幕,東西是好啊,東西很貴啊,但你把它用在獨立影音室,遮光完美的環境下,那不僅僅是浪費了,還拉低了你畫面的效果,得不償失。

還有背投幕,這不是家影用的(當然有特殊嗜好的土豪不在討論範圍之內的),都是商用場合的啊。

這裡有一個還需要提提的:軟灰幕。在我們看來,軟灰是介於白幕跟抗光幕之間的,中淺灰顏色,有點抗光效果,可以增加一點畫面對比度跟黑位,但是效果比較小,不過有些小廠小品牌,把軟灰也歸到抗光幕的範疇去了。怎麼說呢,這些東西有時確實界限很模糊,你說是好像也沒錯。

不過我們不太推軟灰了,要麼遮光好時用灰幕,要麼遮光不好直接用抗光幕。軟灰幕暫時只在要用電動幕,又要搭配超短焦投影機的場合,並且預算較低的情況才會推薦客戶使用。

如何选购投影幕布?

品牌

幕布作為一個視頻系統裡幾乎被最邊緣化的產品,普通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認識可謂少之又少,能叫出名字來的品牌,估計不超過3個。

最後說說關於幕布的投入預算。大多數人在音頻系統的終端載體——音箱上,是很願意投入的,一對hifi音箱,甚至可以佔到整個音響系統投入的一半。但是在視頻系統上,作為終端載體的幕布,卻被絕大多數的人故意忽視了,別說佔投入的一半,甚至十分之一都沒有。

總的來說幕布的價格選擇應該和投影機的預算成正比。幕布的價格,是投影機價格的1/5,是最合適的。雖然我是做幕布這行的,但對於最終畫面的效果,投影機的素質佔到的影響因素更大,主要投入還是應該在投影機上,但並不代表幕布可以隨便選,甚至打白牆,或者認為幕布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

這個行業,還遠未形成壟斷的市場,各個牌子有自己的優勢跟發展計劃,作為消費者,只需要找好自己適合的即可。舉個買衣服的例子,如果你是土豪,買東西就要最貴的,那你不應該去看班尼路這種牌子,至少是阿瑪尼起吧,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大學生,逛個街買衣服,就別往Prada走啦。

幕布品牌也一樣,有些是不求量,賣情懷跟品牌溢價的(不過我還真不明白幕布行業也能有品牌溢價);有些是走量不求質,壞了就換的,用的材料都是能省則省;當然也有些是比較中端的,什麼都中庸。。。

更多新鮮好玩的家庭影院資訊請關注家庭影院網http://www.hdav.com.cn (微信:cnhifi),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家庭影院音響玩家互動媒體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