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在醫藥代表備案制、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後,醫藥代表會變成怎樣?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近日,江蘇省紀委監委制定出臺《關於加強“受賄行賄一起查”工作的意見》及配套協作方案,強調要充分發揮紀委監委各項職能,嚴肅查處涉嫌行賄違紀違法問題。

江蘇省監委主任蔣卓慶表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就是要在嚴肅查處受賄問題的同時,加大對行賄行為的懲治力度,真正讓行賄者不敢行賄、不能行賄。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江蘇省反腐可謂是一波接一波。僅在醫療領域,就已有多起案件曝光。我們也可以預見,“受賄行賄一起查”,也將針對那些進行藥品回扣的醫藥代表。

今年1月,據《浙江日報》報道,杭州拱墅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出規範接待醫藥代表來訪制度。今後,該地區將設置專門的場所接待醫藥代表,並開啟監控。

可見,這一場針對醫藥代表的反腐浪潮,也已從2017延續到2018。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回想2017年,說是醫藥代表艱難的一年,一點都不過分。

2017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對醫藥代表的管理,建立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備案信息及時公開。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諮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2017年5月1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相關政策(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未經備案公開、以醫藥代表名義進行藥品經營活動的,由有關部門對相關企業和醫藥代表按非法經營藥品查處。同時,提出了對醫藥代表的“三禁止”:

“禁止醫藥代表承擔藥品銷售任務,禁止醫藥代表私下與醫生接觸,禁止醫療機構任何人向醫藥代表、藥品生產經營等企業人員提供醫生個人開具的藥品處方數量。”

2017年12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再次明確醫藥代表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醫藥代表未經備案不得在醫療機構內部開展學術推廣等相關活動。

以上三個文件,一脈相承,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規範醫藥代表的職業環境。

事實上,整個2017年,醫藥代表被監控、被抓的消息,就沒有消停過。在外界看來,這個職業似乎真要被革命了。

自2016年年底,央視曝光藥品回扣後,2017年,各地有關部門和醫院都積極開展一系列打擊藥品回扣、“封殺”醫藥代表的行動。

2017年6月,上海某醫院運行人臉識別系統,不符合要求的醫藥代表將被抓。據說監控遍佈醫院,一旦發現監控人像和醫藥代表相符,就立刻報警。效果好的話,全市推廣。

2017年8月,據業內人士爆料,重慶各大醫院召開了供應商大會,強調醫院大廳、相關科室開通與市衛計委聯通的監控攝像頭,重申嚴禁藥代到相關科室等醫療區域。有違規者,醫院受罰。

2017年10月,有業內人士透露,大連醫療反腐,布控抓藥代。沒有預約、不在規定時間和地點去醫院拜訪,可能要被抓,產品會被停,企業可能也會被踢出當地市場。

……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藥代,被公司監控

互聯網不但在改變生活,也在改變醫藥代表的工作方式。但很多藥企運用這些技術,焦點並不在銷售管理,而是落在了對藥代的定位監控上。

事實上,對於醫藥代表而言,被公司定位及監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筆者還記得,早在2012年的時候,自己就曾經有過被公司定位和監控的經歷。當時筆者就職於一家外資藥企,根據公司要求,每天拜訪醫院和醫生必須要達到規定的數量。而每次拜訪完畢,登陸公司相關管理系統,發送定位和拍照,是必備的工作。

你要問我有什麼感想,時隔這麼多年,筆者也只能一笑而過,冷暖自知。

據媒體報道,MRCLUB曾在2014年對1978名醫藥銷售人員(包括代表和管理者)對於定位此事做過一項“您對公司定位拜訪行為什麼看法?”的調查,其中1787名選擇了反感,116人表示無所謂,僅有75人支持定位。

這讓筆者想起電影《愛情與靈藥》,其中演員扮演一名醫藥代表的境遇。其實,現實中所有的醫藥代表都是揹負著沉重的業績指標的,而這個,也是影響他們是否賺錢的根本因素。

有藥代曾經對媒體表示:“外部對我們明查暗訪,內部對我們定位跟蹤,社會上對我們恨之入骨,我們該怎麼生存?”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或許,只有30至60萬藥代符合要求

有專家表示,美國藥代帶金銷售8年,臺灣藥代帶金銷售12年,大陸藥代帶金銷售現已20年。

相比之下,中國藥代的職業環境,理應迎來革命性的改變和進步。

據一位資深藥代透露,一般說法是中國藥代有300萬,我們從實際狀況看,可能也就30萬~60萬符合要求。

讓醫藥代表迴歸本位,體現職業價值,根本上還是要綜合治理滋長醫藥代表賣藥的土壤。只有破除以藥養醫,切斷醫藥之間灰色利益鏈條,才能建立醫藥之間正向的利益聯繫。

這一點上,歷經了中國醫藥產業歷史上最大推廣風波的GSK或許更有發言權。

2013年7月,由於利用賄賂手段謀求不正當的競爭被罰30億元,GSK宣佈徹底改變在中國的營銷推廣策略,不再將醫藥代表報酬與醫生處方量掛鉤。

2017年11月,葛蘭素史克(中國)中央政府事務總監王銳敏在公開場合談判,新模式下,GSK不再為醫生支付講課費用和海外會議,不再由銷售團隊通過旅行社組織醫生用餐、差旅等服務,而是更多借助互聯網技術等,在保證高質量會議內容的同時,提高活動的效率、透明度。

她表示,最開始醫藥代表的離職率確實比較高,尤其是做得以往業績很好的代表,但經過艱難的轉型,到2017年10月,GSK已經回到了雙位數增長。

專家表示,只有不斷推進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淘汰不合格藥企和醫藥代表,提高違法成本,醫藥合規營銷的理想狀態才能實現。

對中國300萬醫藥代表來說,醫藥代表的備案管理,既是轉型的挑戰,也是職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醫藥代表,你被監控了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