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這場中國歷史上扭轉乾坤的一戰,為何從五萬人會戰變成百萬大軍廝殺的?

這場中國歷史上扭轉乾坤的一戰,為何從五萬人會戰變成百萬大軍廝殺的?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蘇智良 195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專門史博士點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兼任上海歷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人物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初中歷史教科書主編等。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中日雙方都十分重視上海的戰略價值,都為佔據這個地區做了不少準備,因此,都投入相當數量的兵力,在淞滬展開了一場大戰。

1

8月13日上午九時十五分,一支日軍便衣隊竄入橫浜路上海保安隊防地,在保安隊鳴槍警告後,平射還擊。下午四時,日軍向八字橋等地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八一三戰役正式開始。

8月13日至22日,為中國軍隊進攻階段。當時,淞滬華軍已編成第9集團軍,總兵力40,000以上。日本在滬兵力總計14,000人,配有坦克和大炮,以及31艘軍艦和幾十架飛機。中國在人數和準備方面佔有優勢,處於主動和有利的位置。

13日晚,軍委會發布命令:“第9集團軍明天拂曉開始攻擊虹口之敵”,集團軍司令張治中隨即下達攻擊令:在空軍掩護下明日佛曉攻擊虹口公園、日海軍司令部,殲滅敵人。從8月14起,中國軍隊向日軍發起全面攻擊,逐漸縮小包圍圈,但是對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攻擊,因缺乏重武器而未能奏效。18日,由新趕到的36師居中進攻擊匯山碼頭,以分割虹口和楊樹浦之敵而殲滅之。但日軍憑堅固工事死守,此計劃又未實現。

根據戰局擴大的趨勢,雙方調整了部署。

8月19日,國民黨軍委會任命陳誠為淞滬前線前敵總指揮。次日,劃全國為五大戰區,京滬杭為第三戰區,由馮玉祥出任司令長官。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軍委會頒佈戰爭指導方針為:“國軍之運用,以達成持久戰之基本主旨。”“以主力集中華東,迅速掃蕩淞滬敵海軍根據地,阻止後續敵軍之登陸,我乘機殲滅之。”第三戰區制訂淞滬戰役第一期作戰計劃,方針為:“鞏固首都,保有經濟策源地,迅速圍殲上海市附近之敵人,並打破其沿海沿江登陸之企圖。”

日本方面,8月15日以第3、11師團組成上海派遣軍,8月22日深夜到達吳淞口,在飛機、艦炮的掩護下,從吳淞口到張華浜一帶大舉登陸,至此戰役進入第二階段,戰鬥重心由閘北、虹口移至月浦、羅店、吳淞、寶山一帶,戰線也從開始時的10公里延長至50公里左右。雙方展開了登陸與反登陸的激烈戰鬥。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2

這時,長江南岸守備部隊編為第15集團軍,由陳誠指揮,反擊在吳淞登陸的上海派遣軍。登陸日軍偷襲羅店成功,華軍第18軍與日第11師團在羅店展開激烈的爭奪戰。雙方相持於月浦、羅店、薀藻浜一線,日軍統帥部不斷增派援軍。

9月6日,寶山落入敵手。當天,馮玉祥他調,蔣介石兼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頒佈淞滬戰役第二期作戰計劃,將華軍分為左翼、中央和右翼三個作戰軍。時中國空軍因損失較重。而停止白天飛行,日軍完全控制了制空權。

11日,華軍退守瀏河、薀藻浜、廟行、江灣至北站一線,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其時日軍重點指向羅店南方,守軍傷亡慘重,23日曹王廟陣地被敵突破,25日華軍撤至瀏河、曹王廟、顧家鎮、江家宅一線。

至9月下旬,中國參戰部隊有35個師,總計40萬人。日本陸軍為19萬人,加上海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還有300門大炮,50餘艘軍艦、200輛坦克和300架飛機助攻。

進入10月後,華軍退守薀藻浜南岸即陳家行、廣福、施相公廟、瀏河一線,如果此時撤退,防守蘇州河沿岸和吳福線,華軍就可節節抵抗,且能避免過多傷亡。最高統帥部卻認為九國公約會議召開在即,要求再堅持兩個星期。“雖一兵一卒必與倭寇在原陣地拼死到底,決不容有後退一步之餘地。”

10月18日,統帥部又下達全線反攻令。

21日全線反擊開始,當夜小有進展,但第二天日軍在海空炮火支援下反撲,雙方相持到23日,十個團的攻擊軍幾乎全部覆沒,日軍於25日攻陷大場。次日華軍退守蘇州河右岸江橋至南翔一線,僅留88師一部在閘北四行倉庫孤軍奮戰至30日,始撤入公共租界。

在這一階段中,華軍以陣地戰的形式苦守四十餘天,吸引了六個師團日軍,併為戰略轉移爭取了時間,但由於戰術呆板,主力損失過重,已難以為繼,從此戰役進入第四階段。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3

11月5拂曉,日第10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從金山衛、全公亭登陸,直驅松江。7日,日軍統帥部將第10軍和上海派遣軍編組為華中方面軍,松井石根任司令官,企圖東西夾攻,聚殲中國軍隊。

此時,或撤或守,中國統帥部仍舉棋不定,直到8日才下達第三期作戰計劃。

9日,日軍攻陷松江,蔣介石才允許命令部隊撤退,這時華軍上下失去聯絡,各部搶先撤後,陷入極度紊亂狀態。

11月10日,日軍攻擊南市,第二天南市失守,至此,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區全部淪陷。同一天,青浦、白鶴巷一線陣地也被放棄。

13日晚上,第三戰區司令部頒佈防守吳福線的作戰命令。14日,日軍第16師團在白茆口登陸,淞滬日軍總數達30萬人。時華軍各部隊軍無鬥志,伺機後逃。

19日,吳福線也告不守。左翼作戰軍退至錫澄線,在此無法立足,又向南京西郊轉移。右翼作戰軍佈防於南潯、青鎮、海寧一線和吳興、長興之間。18日,敵軍攻陷嘉興、平望後,兵分兩路,一路北攻宜興,配合太湖北岸日軍,合攻鎮江;一路西向廣德、宣城。

20日,國民黨政府正式宣佈遷都重慶。12月1日,江陰也落入敵手。

淞滬戰役逐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