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今年中秋,帶著妞參加了一個自然營。小姑娘和植物做遊戲,和動物做朋友,開心的不得了。

每一次帶著妞參加類似的活動,都會讓她在回到平淡的都市生活之後,回味很久。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我們,早已喪失了感知自然的能力。我們一面抱怨著,在城市找不到這樣的環境,另一面又對周圍的自然視而不見。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幾乎沒有哪個爸媽不曾在公園裡遛過娃吧?那回想一下,我們是怎麼帶孩子逛公園的呢

是不是大多時候,都是娃在前面跑,爸媽在後面閒聊,某片花下打卡拍照,娃走累了就抱住爹孃的大腿求抱抱。最後,帶來的滑板車、平衡車連帶著小皮猴,統統成了爹媽肩上的負重。

摔~這哪是溜娃,簡直是自虐呀!

說好的歲月靜好、擁抱自然呢?一定是我們找的公園不行吧!其實,還真冤枉公園了。

只要打開方式正確,別說城市裡的公園,就連小區樓下也能隨隨便便溜出一個“自然營”。

今兒個,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怎麼才能把公園溜出高級感,將公園逛成早教中心吧!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01

公園裡的語言課

給孩子最好的語言啟蒙,應該在生活中。而戶外與自然,能提供比室內更豐富的資源。

公園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粒沙一顆石一滴露珠,都是很好的語言素材

1

帶學語的寶寶逛公園,打破貴人語遲的魔咒

對於1歲的小寶寶,我們可以一邊指著公園裡的事物,告訴他們:

“這是樹”、“這是花”、“寶寶看,這是長凳”

當寶寶開始開口說話,隨著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逐漸豐富描述:

“這是一棵綠色的樹”、“這是一片黃綠相間的樹葉”、“這幾隻小螞蟻像一列拉著食物的小火車”

對於四五歲或者更大的孩子,去公園可以描述的東西、語言就更加豐富了。

不僅僅是我們說,還要讓孩子一起說:

“毛毛蟲不是非常漂亮,他看起來像是毛茸茸的蟲,但毛毛蟲放棄了他的身體,變成一具殼。蝴蝶從這個殼中重生,成為美麗又能飛行的光之子。”

對於大孩子,我們也可以和他們在公園玩關於語言的遊戲:

A、我說,你猜

從公園裡找五片不同的樹葉(或者是其他的同種類、有相似性,但又不一樣的東西),孩子負責用語言描述它們的樣子,比如顏色、形狀、大小、觸感等等,讓父母猜一猜到底是哪片樹葉。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B、請你來編自然童話

從公園中找一到兩種自然之物,比如一棵樹、一朵花、一片雲、一隻小蟲,以它作為主角,邀請孩子編一個小故事。

可以由父母先做個示範,比如“橡樹是慢慢先生,它不僅長得慢,做事也從來不急急忙忙的……”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2

公園裡的詩詞會

古詩詞不論從語言的精煉、意象的描寫還是韻律感上,都是非常適合給孩子做語言啟蒙的材料。

我們可以把孩子難懂的詩詞搬到公園裡,讓詩詞“活”起來:

A、 尋找詩詞中的顏色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打印一些色卡,在背面標上相應的詩詞。

比如橙色是“楚國橙橘暗,吳門煙雨愁”、紫色是“紫蒲低水檻,紅葉半江船”、藍色是“藍水色似藍,日夜長潺潺”

讓孩子在公園中找到和色卡上顏色一樣或相近的事物,再和孩子一起誦讀背後的詩句。

B、尋找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

找和節氣相關的一兩首詩詞或者古諺語,帶著孩子在公園裡觀察詩中所提到的景緻和物候變化

比如立夏時,古語有對物候的描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我們可以給孩子帶上一個放大鏡,讓孩子俯身去探索微觀世界,有沒有螻蟈,能不能發現蚯蚓。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再比如清明時,帶孩子讀韓翃的《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帶著孩子在公園裡,一起抓柳絮、看被風吹動的柳樹,體會詩中的意境。

3

公園裡的英文詞庫

到公園玩,還是學習英文的好時機。平時記下的單詞、詞句,在公園中都可以“實戰演練”:

I can see the tree.

Don't pick the flowers.

Careful! Don't stand near the swing.

The flower is pink.

……

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遊戲:

A、 公園大尋寶

提前準備一張尋寶卡,用英文寫上要找的事物,可以是名詞,如:樹葉、樹枝、花朵、泥土、松果等等;也可以是形容詞,如紅色的、溼的、硬的等等。

讓孩子拿著尋寶卡,在公園中找到寶物。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B、I spy

給孩子準備一個望遠鏡(或者用紙筒當做望遠鏡),讓孩子尋找你所規定的主題。

比如“I See Something Blue”,讓孩子找到後說出其英文名稱。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02

公園裡的感官課

我非常喜歡的植物學家貝林曾說過一句話:

“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對生命保持敏感。”

而自然裡,充滿了大家都看慣了的奇蹟。這樣的奇蹟,需要調動孩子們的五感,用心去感受和發掘。

在公園裡可以和孩子玩的感官遊戲很多,比如:

1

我是收音器

躺在公園的草地上,讓孩子閉上眼睛,仔細聆聽周圍的聲音。

每聽到一種不一樣的、新的聲音,就為其計數,最後數一數誰聽到的聲音最多,猜一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學一學是這些聲音。

2

大樹的心跳聲

給孩子準備一個聽診器,選擇不同的樹(樹的直徑超過15cm、樹皮薄一些、落葉樹),以及同一棵樹的不同位置,讓孩子用聽診器尋找樹裡面的神秘聲音,並試著用語言描述聽到的聲音。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3

你能聞到什麼

在公園中搜集不同的自然之物,花、樹葉、泥土,讓孩子聞一聞,他們的氣味有什麼不同。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4

口袋猜猜猜

準備一個不透明的布袋,和孩子一起在公園撿拾一些不同觸感的物品,尖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軟的,放在袋子裡,讓孩子通過觸覺去說一說摸到的感受,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5

泥土橡皮泥

準備個小水桶和一瓶水,讓孩子把公園裡的泥土澆上水,製作成橡皮泥一樣的泥餅,再用公園撿來的樹枝、花瓣、石子裝飾它們。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03

公園裡的科學課

植物、動物、雲朵、物理、地理……公園裡,簡直包含了一整個科學啟蒙課。

科學是建立在觀察之上的,讓孩子帶著一顆“科學心”逛公園,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力。

別忘了,帶上下面這幾樣東西去公園,更好地方便孩子探索和觀察:

望遠鏡

可以幫助孩子觀察鳥類和遠處的東西。

放大鏡

可以幫助孩子觀察細小之物,葉子上的脈絡、花蕊、小昆蟲等等。

抄網

可以捕捉蝴蝶、蜻蜓,讓孩子近距離觀察這些小生物,記得觀察完之後,要把它們放生呦~

小桶

可以裝水、裝收集的東西。

廣口瓶

用來裝小昆蟲、小樹葉之類的,以便觀察。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吸蟲器

像槍一樣的吸蟲器,可以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幫助他們克服觸碰蟲子的恐懼感。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指南針

讓逛公園像一場探險,為他們引入最基本的地理概念。

手電筒

一片葉子、一片花瓣、一隻昆蟲,在手電筒的那束光下會帶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光景。帶著孩子試一試吧!

小鏟子

必要的時候,可以挖土,觀察神奇的地下世界。

以上這些戶外探索工具,絕大部分都能在迪卡儂找到,而且價格還特別美好。

以“科學的思維”觀察和探索的方法有許多,我們可以為其加入一點遊戲力,比如:

1

在不同季節觀察同一棵樹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選一所常去的公園,找一棵樹,在不同的季節為它拍照,帶著孩子觀察它的變化。

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可以看看《怎樣觀察一棵樹》這本書,裡面有許多方法可供參考。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2

自然尋寶

帶上一本有關自然的繪本或者卡片,讓孩子去公園找一找書中的植物和昆蟲、鳥類。

這類繪本有許多,比如《自然圖鑑》、《山居鳥日記》、《我家門外的自然課》、《去野外》、《昆蟲記》等等。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3

疊石子

蒐集大大小小的石子(儘量有一面是平的),用其像積木一樣,玩疊高高,體會力的平衡。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4

生命金字塔

一個有關食物鏈的遊戲,適合在公園的空地或者草坪上玩,既能讓孩子漲知識,又能增進全家感情。

準備一些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卡片,全家一起來抽。抽到植物的人趴在最底下,抽到食草動物的人,趴在拿植物卡片的人身上;抽到食肉動物的人,趴在抽到食草動物的人身上。抽到同類卡片的人,並肩趴下或者站立。

5

螞蟻排排走

用放大鏡在地上找到蟻洞,準備一些不同氣味的食物,放在蟻洞門口,觀察不同螞蟻對不同氣味的喜好。

另外,推薦兩個好用的APP,可以用來識別植物,一個是花伴侶、一個是形色。有了它們,就不愁給孩子講解植物知識啦!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04

公園裡的數學課

在公園裡,處處藏著唾手可得的數學“教具”。

帶孩子去逛公園,我們可以將以下游戲玩起來,幫助孩子建立數感:

1

數數

A、數字拼一拼

蒐集一些樹葉、花瓣、石子,用它們在公園的地上拼成各種數字的形狀,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數字。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B、“你能找到幾個”尋寶遊戲

在去公園之前,列一張尋寶清單,比如“找到五片葉子”、“找到三顆松果”、“找出兩隻小鳥”,幫助孩子建立數與量之間的聯繫。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尋寶遊戲,本身就是非常能調動孩子興趣點的遊戲。這樣的練習方式,可能比坐在屋子裡,拿著教具給孩子做啟蒙要來得更有趣。


2

計算

A、魔法口袋

在公園裡蒐集一些自然之物,果實、花瓣、落葉、葉柄、石子、松針、松果等等。

準備一個不透明的布袋,將一定數量的不同物品放入布袋中,一邊搖晃一邊唸咒語“達卡巴不拉”,之後讓孩子說出兩個物品之和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舉個例子,放入三根松針,一個松果,告訴孩子,現在開始唸咒語,製作我們的魔法寶石啦!

念過咒語之後,讓孩子猜一猜,魔法寶石裡包含了幾個物品(三根松針+一個松果=4)。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如果想讓遊戲更加精緻、好玩,可以提前網購一些類似於寶石的小物品,並在上面用點點標記數量。孩子只要回答對了,就能贏得一顆寫有相應數量的寶石,最後得到寶石最多的人獲勝。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3

比較

A、“這裡我最大”任務大闖關

提前準備一張任務卡,裡面寫上一些有關比較大小的任務,比如下面這張圖: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讓孩子進行任務闖關,闖關成功可以獲得一些小獎品。

B、比一比誰是冠軍

蒐集一些自然之物,花瓣、樹枝、樹葉,將同類物品進行大小、長短的比較。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4

空間

A、製作藏寶圖

選一段常走的公園路,走完之後,引導孩子畫一幅簡單的地圖。記錄下某棵樹、某間屋子、某個體育器械的位置,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5

測量

A、 小樹有多粗

準備一把軟尺。讓孩子測量樹的直徑、低矮灌木的高度。其實,在公園撿到的任何自然之物,任何器械、長凳,都可以拿來用軟尺測量長度。你會發現,拿著尺子的孩子們有多麼興致勃勃。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B、 樹葉有多重

準備一個小電子秤。撿一些落葉,有曬乾的、又薄又脆的,有被雨水打溼的,不同形態、不同數量的葉子,放在電子秤上稱一稱,看看哪種比較重。或者在公園收集不同的自然之物,通過電子秤稱重進行比較。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好啦,以上就是小暖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公園溜娃活動與遊戲。

記得在《他鄉的童年》裡,一位芬蘭老師曾說過,森林裡什麼課都能教

雖然在我們周圍難尋森林,但是我們有公園呀!

與其羨慕,或者抱怨我們缺少那樣的環境,不如利用現有的資源,多花些心思,把隨處可見的公園變成有趣的課堂。

最好的教育,是要讓孩子與生活的環境產生關係,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生活。

自然所饋贈的養分,往往超出一切“人為”的想象。毫不誇張的說,自然擁有我們想要的一切,有著天然的美感和詩情。

其實,在自然天地間,即便不做這些,在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好奇而突然駐足時,不要急著拉著孩子趕路,只要留給孩子沉下心來觀察、體驗的時間,就已經足夠獲得豐沛的收穫。

因為,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追求新的景象,而在於換一種新的眼光。

-END-

“在公園裡什麼都能教”,這份逛公園溜娃指南請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