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林伯渠和李鼎銘



  


對於李鼎銘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的中國社會,是無人不曉的一位歷史人物,因為他的名字跟當時人人必讀的“老三篇”中的《為人民服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但是對於今天的年輕人,這個名字恐怕就有些陌生了。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李鼎銘(1881~1947)原名豐功。陝西米脂人。幼年家貧,無力延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寄住舅父家中就讀,寄居在舅父杜良奎家讀書。杜良奎,前清舉人,是大名鼎鼎的有“儒將”之稱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杜聿明的父親,其精通史籍,擅長文墨。學習經史子集,兼習醫學。先生還著有《北方民族歷史教科書》一書

1903年,22歲的李鼎銘赴綏德府應試,被取為廩生。廩生是明清兩代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和糧食補助生活的生員,能夠享受如此助學待遇的讀書人是很少的,由此可見李鼎銘在當時當地算是一位出類拔萃且前程無量的青年學子。但李鼎銘並未留戀這些,為讓家鄉寒門子弟能有機會讀書,他毅然放棄“府學”,於1904年回到家鄉桃花峁村辦私塾。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1910年,綏德開辦中學堂,特邀他前去任教。在陝北這塊閉塞的土地上,李鼎銘算是一位名聞遐邇的有學問的人了。出身農家,曾從事教育事業十餘年,並開辦醫館,治病救人,群眾頗多讚譽。

1941年夏,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先後當選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議長、邊區政府副主席。同年,在邊區參議會二屆會上提出“精兵簡政”議案,受大多數議員和黨內外的大力支持。1941年底,他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不久,舉家遷住延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47年12月11日,李鼎銘因患腦溢血癥在米脂縣楊家溝不幸逝世。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這兩幅書法一幅是李鼎銘先生為劉志丹烈士書寫的,遒勁有力。方鋼之氣躍然紙上,乍看會以為是碑版刻書。下面一幅是一幅行書,筆畫舒展。也是為紀念劉志丹烈士所寫。可以看出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既有《聖教序》的筆法,也有蘇東坡行書的輕重錯落,左秀右枯,筆畫簡短厚重的用筆特點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李鼎銘先生是一位熱心教育事業的教育家。米脂縣鼎銘小學是李鼎銘先生於1918年創辦的。居位於米脂縣城東20公里的桃鎮村。1986年重建時,新建立了紀念亭,紀念室。同時也對李鼎銘先生的陵園進行維修。

李鼎銘陵園,是為了緬懷李鼎銘先生愛國,愛民,愛黨的豐功偉績,在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下,於1959年修建。

著名的“精兵簡政”倡議者,陝甘寧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罕見書法


墓建和現代陵園建築巧妙融為一體,設計工巧,修造精湛,登山瞻仰,引人肅立。莊嚴雄偉。李鼎銘故居坐落在陵園下的黃土坡上,是5孔典型的陝北窯洞,闢為李鼎銘紀念館。這裡環境清新自然,天籟獨具,與李鼎銘先生慎思博學的人格融通。陵園與故居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鼎銘先生是在《為人民服務》演講中倡導的榜樣,是陝甘寧邊區群眾贊謄的"愛國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