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鞏義趙封山下湧清泉—-鞏義新中小龍池


鞏義趙封山下湧清泉—-鞏義新中小龍池

小龍池位於鞏義市新中鎮峽峪村趙封山下,是玉仙河的最大水源,終年長流不斷。池水碧綠,清澈可鑑,水質極佳,泡茶濃香。據小龍池碑文和龍王廟碑文記載:泉湧如珠翻滾,故名“珍珠泉”;晴日陽光垂照池面,霧湧升騰,雲蒸霞蔚,故又名“嵐泉”;宋太祖趙匡胤御駕遊臨,欽定泉源之山為趙封山,植茶株,禁採樵,泉宜烹茶,為龍池,故又俗稱“小龍池”。其最大水量估計 2-4 每秒立方米,大旱時最小水量實測為 0.035 每秒立方米。明嘉靖《鞏縣誌》載“小龍池在縣東趙封保,玉仙山之麓。”

相傳趙匡胤年輕時,有一次來到此地,見山如蛟龍,水似玉帶,氣象萬千,激起了心底波瀾:自己一介布衣,草野奔波,櫛風沐雨,壯志何日能伸?眼下渴累交加,哪裡去討一杯熱茶喝?又誰能和我殺一盤棋解解心頭之悶呢?正巧過來一位鶴髮飄髯老人,提著茶罐,向他奉上一碗金色熱茶。趙匡胤不問情由,一飲而盡,覺得醇香可口,神清氣爽,睏乏頓消,連稱“好茶”,忙向老人致謝,並問茶的出處。老人告訴他這是此山所產黃茶,用山下泉水烹製而成。老人又在一塊大石頭上畫了棋盤,找來黑、白石子作棋子,邀他下棋。趙匡胤正合心意,就拿出渾身解數,連殺三盤,先輸後贏。老人說了一句“功夫下到,自有前程”,飄然而去。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想起當年喝茶下棋之事,就重回故地,見石頭上的盤如刻一般,歷歷在目。老人雖無處追尋,茶樹卻蔚然成林,他覺得是神人在點化自己,於是就封山上茶樹為“金茶”,廣為種植,此山為“茶園”,不準樵牧,山下泉眼為“龍泉”,加以保護。為此,後人就稱他們當年下棋的山頭為棋盤山,那塊棋盤石現在仍存;稱種茶之山為趙封山,並立碑紀念;把小龍池之水奉為聖水,還編出了池中住有小白龍為民造福的故事。這一帶還有一些地名與這個故事有關,如茶店等。

小龍池之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白白流進了玉仙河,當地群眾早有利用它灌溉農田的願望。1956年,新中、茶店、嶺溝、靈官殿四個村動員組織 800 多個勞動力,開赴小龍池,沿著趙封山、棋盤山,在懸崖峭壁上開山鑿石,挖洞築渠。工程險,難度大,克服重重困難,苦戰 3 年,終於修通了一條“懸河”——寬一米,深一米,長 11.75 公里的盤山渠道。全部工程當時投工近兩萬個,投資 7 萬多元,實現了自流灌溉。1977 年後,新中公社又組織群眾多次對渠道進行增修、加固和完善。乾渠又穿過四道土嶺跨越四道深溝,延伸到了茶店八月黃樹嶺。渠道混凝土防滲加固修砌 7公里。新修支渠 14 條,總長度為12.6 公里。小龍池灌區可自流灌溉農田 4300 多畝,加上各村修建的蓄水池,平時蓄水,旱時澆地,使灌溉面積擴大到了7500 畝。又將渠首小龍池加以整修,建了大八角池、小八角池、龍口噴水、噴泉、觀景亭、碑廊、仿古大門、龍脊圍牆、停車場等,加上週圍的群峰寨堡、溪流潭瀑、怪巖奇洞,形成了一處遐邇聞名的觀光景點,迎接八方遊人。

小龍池一帶還是軍事要地。趙封山上有明清時修建的古寨牆、烽火臺。抗戰時八路軍皮徐支隊的後勤供給處就設在石寨門,其被服廠、制彈廠、鞋廠、電池廠、印鈔廠、糧庫、電話局等都在周圍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