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前两天,看了一篇《“闻鸡起舞”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的悲剧》的长文,作者独具慧眼,写出了大时代下末路英雄祖逖最终郁郁不得志的深层次原因。其实,“闻鸡起舞”还有另一位男主角。80后的小伙伴们年轻时一定听过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月亮惹的祸》,这是由当时的男神张宇演唱的,他那沙哑带磁性的嗓音,通过这首歌的传唱,深深烙印在了80后的成长回忆中 。其中的最后一句歌词“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偏偏似糖如蜜说来最动人,再怎么心如钢铁也成绕指柔”更是倾倒当时的万千少女。今天,我来讲讲“再怎么心如钢铁也成绕指柔”这句词背后的真正含义及词的原作者,“闻鸡起舞”的另一位男主角,西晋最后一位悲情英雄刘琨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闻鸡起舞


这句词选自刘琨的诗作《重赠卢谌》里的最后一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他的本意不是讲男欢女爱的,而是抒发一位陌路英雄最后的人生感慨,在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情绪,将英雄失落的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

西晋时期,流行清谈玄学之风,众多文人士子在每日的高谈阔论和打嘴炮中渐渐萎靡不振,但是,在一个名叫司州的小城,有两位负责文秘工作的公务员,一位叫祖逖,一位叫刘琨,两个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居,同被而眠,一天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起床到屋外舞剑练武,这就是闻鸡起舞的故事。两个人都有着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一改西晋时期的豪华奢靡之风。他们平时谈论的都是治国安邦,成就大业的话题,也许是二人对大乱前夕的西晋朝局有所警醒,对太平盛世下的靡靡之风的危害有所顿悟,他们都看出了当下平静朝局背后的暗潮涌动,当他们聊的激动时,祖逖突然起身对刘琨说:“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中原干出一番事业!”。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重赠卢谌


但我们仔细分析二位有志青年的时候,却会发现二位的出生完全不同。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的祖父刘迈,曾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也就是说刘琨是地地道道的中央级大官二代,出身显赫。而祖逖呢,祖逖的父亲祖武是上谷郡太守,而且在任上早早就去世了,留下了他妈带着他们兄弟六个艰难度日,属于一个比较破落的小官二代。而性格爱好上,两人在认识之前也是完全不同的,刘琨工于诗赋,颇有文名。当时社会上有一个豪族贵戚出身的文人组成的“金谷园二十四友”的文化名人圈,而刘琨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一个贵族圈。而祖逖少年时则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是宋江那样的及时雨的慷慨好汉。虽然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但他读的可不是玄学清谈,而是实实在在治国安邦的道理。

两者能够成为朋友在西晋门阀时代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相比较中等士族出身的祖逖来说,刘琨的身份要高贵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刘琨年轻时候过得是那种聊妹逗狗,不学无术的纨绔生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许正是司州的这一段经历,特别是和豪迈豁达的大哥哥祖逖的一段交心相处,彻底改变了刘琨的性格爱好和人生志向;也可能是祖逖豪迈务实的工作作风唤起了潜藏于刘琨内心深处那一份天性忠贞的本真;在与祖逖的相处中,刘琨才发现和金谷二十四友的附庸风雅、谈词说赋并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应该有更加重要的担当和使命。这些基层锻炼让他此后的人生来了个360度大转弯,一改24友时期的清谈高论之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忠贞不渝的使命担当,成为西晋末年在北方地区独撑危局的最后一位忠臣。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金谷园


三国时的刘备总喜欢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这么算来的话,刘琨和刘备是沾着亲的,刘琨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但与刘备的祖上早已没落,只能以织席贩履为生不同的是,刘琨这一支却是世代高官。到他出生的时候,西晋已经开国,洛阳城里歌舞升平,到处一片盛世景象。刘琨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也就成为了洛阳权贵“红二代”之中的一员。

著名的丑皇后 贾南风女士执政时期,刘琨傍上了贾女士的大侄子贾谧这棵大树。当年攀附贾谧的人很多,除了刘琨外,还有“国民老公”历史上的第一美男潘安,还有当时的全国首富石崇,著名江左才子陆机,陆云,等,这群人便以洛阳城外的金谷园为据点,每天谈诗说赋,聊天把妹,过得好不自在,号称“金谷二十四友”。不过,这种舒坦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之后他就去了司州任职,并和祖敌闻鸡起舞,之后又赶上八王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台,朝中的掌权者如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换。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金谷园


等到贾后一党被赵王司马伦诛杀后,身为“二十四友”的刘琨并没有受到牵连,反倒是受到重用,刘琨跟司马伦的儿子关系不错,司马伦篡位后,刘琨变成了太子面前的红人。 后来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伦,刘琨还曾带兵与之作战,结果一败涂地。 之后司马冏入京,开始清除司马伦党羽,但偏偏又没有刘琨。毕竟八王之乱是宗室窝里斗,司马冏也只是清除司马伦的心腹党羽,加之刘琨父子在当时名望颇高,因此在司马冏那里,刘琨还讨了一份官做。 经过八王之乱的大乱炖烩菜之后,刘琨在最终的获胜者——东海王司马越那里,也一样吃得开。东海王越在获得最终的胜利后,在朝廷和地方上都重新派遣了官员。刘琨就是此次被派出去的其中一员,他获得的职位是并州刺史,我的老家山西的省长。

这么看,刘琨很像后世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不倒翁冯道,历任各路反王而不倒,因此,历史上对这段时期的刘琨评价也不高,说他是阿谀掐媚之徒。 其实,这也不完全对,在这期间,刘琨已经经过了司州任上的基层锻炼,特别是与祖逖大哥的相处使刘琨唤起了内心深处的任侠豪迈,慷慨有志节的本真。此时的刘琨,只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忠心,虽然被各路反王轮流任用,他却不寄生在他们的卵翼之下充当心腹爪牙。

说明历史的发展对他还是挺公平的,不能让他和英雄豪迈的祖逖大哥之间的这一段闻鸡起舞的著名典故白白浪费,而遭后世不齿。在八王之乱后,刘琨开启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留给世人的最终形象,也成了天下景仰的晋室忠臣。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当时的并州

刘琨在获任并州刺史的同时,还得了个“护匈奴中郎将”的官职,说是保护,其实就是负责监管匈奴人。但问题是,当时匈奴酋长刘渊已经反叛晋朝了,刘渊的偶像是刘备,估计他想和偶像刘备一样,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过,他没刘备的血脉正宗,因为他是汉朝公主远嫁匈奴留下的女氏血脉,但他比刘备更心急,一起兵就自封自当上了汉朝皇帝,势力范围在今天山西中部和南部地区,正好把刘琨赴任的道路堵的死死的。前任并州刺史司马腾实在受不了刘渊的骚扰,领着全城居民扶老携幼,组建了一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

丐帮的前辈组织“乞活军”,而丐帮帮主司马腾便领着他们一路边乞讨边打劫的去闯山东讨生活去了。所以,到刘琨就任时,从洛阳到晋阳,区区不过几百里路,他们一千多人却一路避着匈奴人,走了近五个月才走到。等到刘琨进入并州首府——晋阳时,这里已经是一座荒无人烟的死城。而此时的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晋末北方形势


刘琨毫不气馁,花了很大力气来修缮城池,招抚难民。而被匈奴劫掠四散的没去乞活的百姓在闻讯后,也纷纷进入晋阳城。不到一年,晋阳城便已逐渐恢复生机。但这种好局面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为身在晋阳的刘琨,周围是强敌环伺,南边的刘渊把他和西晋中央政府隔开,这是他的主要对手;东南方有投靠匈奴人的“奴隶将军”石勒;东北方则是晋朝有名的奸臣,幽州刺史王浚,虽为晋臣,但这个王浚经常和刘琨龃龉不断。整个晋阳人少地狭,刘琨简直疲于应付,每夜枕戈待旦,不能安心睡个好觉。 万幸的是北方的鲜卑族老英雄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此时还效忠晋朝,还是真效忠,老英雄拓跋猗卢十分敬佩刘琨的气节,而且不愿意看到匈奴人过分强大,因此对刘琨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在刘琨经营并州时,这时的祖逖大哥正扶老携幼,携民渡江躲避中原的战乱。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刘琨在晋阳枕戈待旦

人无完人,刘琨的军事进攻能力和对人才的安抚使用能力是他的最大短板。他的防守能力一流,曾经仿效韩信“四面楚歌”围困项羽的心理战术,在陷入匈奴兵重重包围的晋阳城头,吹起了哀伤的胡笳奏曲,直接瓦解了匈奴兵的斗志,使晋阳城转危为安。但刘琨带兵打仗去主动出击却完全是外行,离他的那位在黄河以南打的石勒望风逃窜的祖逖大哥差的挺远。在东方,抢地盘抢不过王浚;在南方,打仗又打不过匈奴刘渊,石勒;如果没有鲜卑老英雄拓跋猗卢的支持,那么他被匈奴人团灭了。这决定了他只能局促于晋阳一隅,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并州前后十年,刘琨对匈奴人的作战始终胜少败多,而且,几乎每次都得依靠老英雄拓跋猗卢才能转危为安。但刘琨笃定信仰,矢志不渝,听说祖逖大哥在南风打了很多胜仗后,激动的说:“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担心祖逖先吾着鞭。”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刘琨的管理能力。史书记载,刘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能把人吸引过来,但不会管理任用,经常是一天来几千人走几千人。这个弱点,几乎给刘琨带来灭顶之灾。刘琨曾经信任一个叫徐润的民间吹鼓手,此人通晓音律,吹的一手好喇叭,而刘琨恰好也是此道高手,两人于是引为知己。 仗着跟刘琨的关系好,徐润从此在晋阳城里飞扬跋扈。将军令狐盛看不惯徐润的做派,便向刘琨提意见。刘琨本来也没当回事,但徐润知晓后,却在刘琨的面前陷害令狐盛。刘琨轻信了徐润的一面之词,将令狐盛诛杀。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刘琨胡笳退匈奴

致命的问题出现了,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大怒之下,投奔了匈奴,并带着匈奴人偷袭晋阳。当时刘琨正带领主力部队出城平叛,匈奴人一路进军神速,竟然劫掠了晋阳城,刘琨所委派的上党太守、太原太守等全部投降。在匈奴人进入晋阳后,令狐泥以牙还牙,杀掉了刘琨的父母。而刘琨还是借助老英雄拓跋猗卢的鲜卑兵的力量打退来敌。自己的力量不强,局促于晋阳一隅,完全依靠外援,如果外援不来或外援内部出了问题,便注定了刘琨的最终失败。

最终,问题来了,老英雄拓跋猗卢和袁绍一样,也喜欢小儿子拓跋比延,讨厌大儿子拓跋六修,多次纵容小儿子拓跋比延羞辱大儿子拓跋六修,还把六修他娘打入冷宫,准备废长立幼,同时却让拓跋六修领兵在外驻扎。拓跋六修无比气愤,就想把老爹干掉,不过,他可不是偷偷摸摸的搞暗杀,而是明战,统帅自己的大军和老爹的大军面对面的硬战,居然把老爹打的大败,并堂而皇之的杀了老爹拓跋猗卢。之后,拓跋六修又被自己的堂弟拓跋普根消灭。经过这一内乱,拓跋鲜卑内部群龙无首。本来,对刘琨是一件坏事,但坏事也变好事,拓跋猗卢死后,支持老英雄的势力南下投奔刘琨,刘琨手下转眼间又有了几万鲜卑骑兵,但无奈这几万鲜卑劲旅却被刘琨不入流的军事能力全部断送。当时,安平遭石勒围攻,向刘琨求救,刘琨不听劝阻,一腔热血的跑去救援,结果被石勒围歼,全军覆没。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老英雄拓跋猗卢

并州再也没有刘琨的容身之所,刘琨很像他的远亲刘备,开启投奔模式,他投奔了当时的幽州刺史段匹磾。段匹磾是效忠晋朝的段部鲜卑首领,他也敬重刘琨的忠贞气节,以前就反复写信相邀,分析刘琨在并州的不利,劝刘琨放弃并州。如今,段匹磾的话全都应验,刘琨只能穷途来归。此时距离刘琨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正好过去十年。同年,匈奴刘曜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晋朝在黄河以北的势力,至此被全部消灭。 在幽州,刘琨郁郁不得志。本来,段匹磾和刘琨两人关系很好,两人还结为异性兄弟,刘琨在和少数民族首领相处上却实有两把刷子。但是,和老英雄拓跋猗卢一样的事也发生在段部鲜卑,就是内乱,段部鲜卑内斗,段匹磾的堂弟段末杯击败段匹磾并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刘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给刘琨写密信邀请他共击段匹磾,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段匹磾虽相信刘琨,但最终不放心,还是将刘琨下狱。刘琨可没看到这封信,等于吃了个哑巴亏,稀里糊涂就被下狱。刘琨素有名望,拘押期间,远近之人尽皆愤叹。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鲜卑劲旅


本来以刘琨的名望,段匹磾也不想杀了他背负害贤的恶名,但远在长江以南的东晋权臣王敦却关心起北京这面的事了,派人不知走那条路,冒着被石勒截击的风险,万里迢迢的来北京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王敦素来忌惮刘琨和祖逖。刘琨听说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段匹磾还挺听王敦的话,同年五月初八,段匹磾自称奉皇帝诏旨要将刘琨缢杀。

刘琨的人生,不像一个励志故事, 更像一出悲剧。 他在并州的坚持,全仗着一腔热血。这固然有他能力有限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做的扭转乾坤的事实在太难。想要成功,不仅需要在并州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同时还得消灭掉日益壮大的匈奴势力,占领大片的地盘和人口,大力恢复残破的农业,并训练自己的军队,进而削平各路军阀,才能恢复晋朝在中原的统治。这种异常艰巨的任务非经天纬地之才不能成功,那以前有过成功的人吗?当然有过,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很明显,刘琨的个人能力远不能和曹操相提并论,他以有限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失败在所难免。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刘琨所面对的问题,难度很大。即便雄韬武略如曹操,那也是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耗费几十年时间才粗定北方。也正因为如此,刘琨的遭遇才让人感慨,他做着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他是那个年代的最美逆行者。局势已经无可挽回,只有他还在孤独的坚守与祖兄共匡国难的人生相约。 临终前,他遥望南方,此刻的祖兄,在发出“中流击楫”的感慨之后,正在黄河以南与石勒的后赵军打的难分难解,而自己却身陷囹圄,无法和祖兄并肩作战,恢复大好河山。当年闻鸡起舞的二人天各一方,心中却有着相同的目标——克复中原,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度。因此,刘琨留下了一首悲壮苍凉的述志诗,大名鼎鼎的《重赠卢谌》。 在诗中,留下了那句千古绝唱:“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闻鸡起舞的背后,一位悲情英雄无法实现的人生相约

当年闻鸡起舞的志士,却最终未能实现共匡国难的相约

太兴元年(公元318年),刘琨于幽州被段匹磾缢杀,终年四十八岁。太兴四年(321年),被朝廷冷遇的祖逖忧愤成疾而死在征战的任上,他们给“闻鸡起舞”的典故划上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