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為什麼吃也胖,不吃也胖?關鍵還是脾虛上


為什麼吃也胖,不吃也胖?關鍵還是脾虛上

當今社會由於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行為習慣的改變及精神壓力的增加,人們超重肥胖問題日益凸顯。

而且肥胖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栓、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等多種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活。


中國傳統醫學很早就有對肥胖的認識,《黃帝內經》認為肥胖與體質、飲食、勞逸失度、情志失調有關。

《素問·奇病論》也曾說過: “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祖國醫學認為肥胖與飲食不節、勞逸失常、七情失調、體質享賦、年齡、性別及地域等因素有關。

中醫理論認為肥胖的病機主要是陽氣虛衰,痰溼偏盛,即“多痰”和“少氣”。

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谷精微失於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溼,留滯體內而致肥胖;腎陽虛衰,則血液鼓動無力,水液失於蒸騰汽化,致血行遲緩,水溼內停,而成肥胖。


為什麼吃也胖,不吃也胖?關鍵還是脾虛上


1、病因病理

  • 脾虛痰溼

脾主運化水溼,如脾胃素虛,飲食失節,嗜食油膩和冷飲等高粱厚味之食品,脾胃益虛,不能運化穀食而為內溼或痰溼,聚於軀體,久而軀肢肥胖。

  • 脾腎陽虛

脾主運化水溼,腎主溫煦,脾腎兩虛,溼聚軀體而致肥胖。又因脾腎陽虛,精血衰少,衝任失養,而致閉經或不孕。

  • 脾胃燥熱

脾胃素熱,多食多飲,穀食油膩積滯而致肥胖。

  • 氣滯痰凝

抑鬱日久,肝失疏洩,氣機不暢,橫逆犯脾,脾失運化水溼功能,痰溼內生,氣血凝滯,留於軀肢而致肥胖。

2、診斷要點

  • 脾虛痰溼

體型肥胖,面色少華,倦怠乏力,大便不實,帶下如涕,月經過少或閉經。苔薄膩,舌淡紅稍嫩,脈細濡。

  • 脾腎陽虛

體型肥胖,面色皖白,形寒便演,小便清長,白帶清稀,甚或閉經,不孕。苔薄白,舌質淡,脈沉遲。

  • 脾胃燥熱

體型肥胖,面色偏紅,口燥便結,嘈雜易飢,多食多飲,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苔薄黃,舌質紅,脈滑。

  • 氣滯痰凝

體型肥胖,素來善鬱,曖氣太息,進食胃脹,大便失調,經前乳房脹痛,經行量少不暢,小腹作脹,有時喉疾默膩。苔薄白,舌質黯,脈弦滑。

3、艾灸調理

肥胖與痰溼關係密切,而痰溼的形成又與肝、脾、腎有關。

古代醫家認為:“溼為陰邪,非溫不化”,《金匱要略》記載“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艾灸關元穴,具有健脾化溼、溫陽化痰的功效。關元穴可調整肝脾腎三條陰經,有健脾補虛、養肝疏洩、補腎益精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

因此,可通過艾灸關元穴,可補火生氣,痰溼自消,機體恢復平衡,肥胖亦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