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努力就心慌的人,請給自己一點“無內疚時間”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 lxmmovie)】

不努力就心慌的人,請給自己一點“無內疚時間”

1

我是一個努力成癮的人。


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呢?如果某一天,甚至某個小時,我無所事事,沒有在為目標做某種努力,我就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就會感到內疚和自責,就會感到焦慮和失控,就會不喜歡我自己。


可是如果你要我不要那麼努力,不要太逼迫自己,我真的做不到。我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玩具車,已經停不下來了。


其實有時候,我特不愛聽這個話,是關心沒錯,卻是最不痛不癢的那種關心,動動嘴皮子說便宜話的那種關心。


“不要那麼努力,不要太逼迫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是要我不要那麼努力追求夢想和目標嗎?可是我一無所有啊,你叫我不要那麼努力,真的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可是不努力的代價卻要我自己承受。


我當然知道你是好心啦,可是“不要那麼努力,不要太逼迫自己”這個建議一點實操性都沒有。裡面的度到底怎麼把握?放棄目標是不可能的,放緩步子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我現在還嫌自己走得慢。那如何穩步推進目標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安寧?


2

在《單核工作法圖解》這本書裡,看到一個詞“無內疚時間”,要給自己創造無內疚時間。


這個詞瞬間就擊中我了,非努力成癮的人,無法理解這個詞。我們需要“無內疚時間”,就像氣悶的人需要一口新鮮的空氣。


什麼叫無內疚時間呢?無內疚時間就是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休息,去社交,去玩樂的時間。


作為一個努力成癮的人,我真的好需要“無內疚時間”。


3

我之前做過一個努力,取得了一點效果,但是總體上還是被我搞砸了。


我設置星期六為強制休息日,剛開始真的開始讓我無內疚地休息。


但是目前有點淪為擺設的傾向,我總是忍不住在週六這天做很多事。主要是因為在週六寫周總結和制定周計劃的原因,我總是在這一天動力爆棚。


可是強制休息日不休息的結果就是,星期六也無法成為我的“無內疚時間”。


有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規定:“國人凡有去國外旅行者,見到魯國人在外淪落為奴,可花錢把他贖回,回國後可去國庫報銷費用。”


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外面看到魯人為奴,遂花錢將其贖回,但贖後沒去國庫報銷。


很多人由此稱讚子貢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後,卻大罵子貢。


別人覺得奇怪:“贖人不報賬不是很高尚嗎?”


孔子聽完,說了這樣一段話:


“子貢的做法會導致更多奴隸不能被救贖。將來別人看見魯人為奴時就會想:我贖買後,若去報帳,品格就不如子貢。但不報賬吧,我自己又負擔不起。


便只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所以,子貢不報賬的做法,其實是在阻礙更多奴隸被救贖。”


休息日不休息產生的心理效應和這個故事很像。


子貢本來可以去國庫報銷卻不報銷,贖回奴隸卻不報銷成了美德的標配了,襯得贖回奴隸卻去報銷的人不夠高尚了,以獎勵激勵人們救助國人的制度就廢了。


本來休息日應該休息,可是你不,你努力,你用功,結果本來可以心安理得休息的時間,變成了無法心安理得休息的時間,因為休息日不休息變成了用功的標誌和標配了,襯托著休息日休息成了一件不夠完美的事,休息制度就廢了。


4

堅持每週的強制休息日是不夠的,每一天也需要無內疚休息、社交和玩樂的時間。


《單核工作法圖解》教的單核工作法可以獲得工作間隙的無內疚時間。


單核時段專注一項工作,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時間盒子”,單核時段結束就獲得了一段“無內疚時間”,無內疚時間用來做什麼都可以。


我確實不再不停地工作,可以心安理得地中斷工作去休息一下了。


但是我只會用5-20分鐘左右的時間時間,主要是為了拉伸身體、做一點低強度運動緩解肩頸和眼睛的疲勞,同時讓大腦休息一下,以保證後續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並沒有真正獲得“無內疚時間”。


5

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呢?


《超級效率手冊》裡的一個觀點,讓我茅塞頓開。


如果有個朋友跟你說,你向後倒,我在後面接著你。結果你向後倒了,對方卻不接你,你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你從此以後不會再相信這個朋友了,至少不會相信你向後倒他會接著你了。


我們與自己之間也需要培養信任。


你每天列一個每日計劃。開始工作之前,你跟自己說,列表上的事情做完,就算大功告成了,以此來激勵自己。那你完成列表上的所有事項後,然後還要加一些上去,就是在破壞信任。


你在你自己面前成了一個無信之人。同樣的話再也無法激勵到你。同時還會造成拖延


我立刻明白我的每日任務管理,問題出在哪裡了!


第一,我總是給自己一天完不成的任務量和任務難度。我很少有完全做完每日任務的時候,失敗、沮喪和焦慮是常態。


第二,就算我偶然做完了工作,我也總是給自己追加任務。事情永遠都做不完,所以我每天都沒有無內疚時間。


我和自己之間也毫無信任可言。


為什麼我不現實一點,給自己制定一個可以做到的每日計劃呢?


《超級效率手冊》的作者建議:“如果日程上顯示有很多工作要做,你就要把它們全部完成。如果已經完成,就要停下來,這樣既可以避免過度工作,也不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所以我決定,除了堅持每週強制休息日和單核工作法,我還要優化我的每日計劃。


首先,要誠實地記錄我經常重複做的那幾項工作完成所需的時間,依據這個數據做務實的每日規劃。


不要老是讓自己去摘,怎麼跳都摘不到的葡萄。不要高估自己,正是高估自己,給失敗和沮喪埋下伏筆。


第二,如果日程表上的工作完成,就停下來,剩下來的全都是無內疚時間。完成了就不要追加工作。


最近我還在努力早起,目前基本在5-7點之間起床,早上的工作效率很高。我不禁開始憧憬,如果我能把工作集中在早上精力旺盛的5-11點之間這6個小時完成,下午再只抽兩三個的時間工作,晚上早睡,該多好呀。


越來越覺得自我管理是一條沒有止境的精進之路,路上全是坑,不過每從一個坑裡爬出來,我都有一種羽翼日益豐滿的感覺。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 lxmmovie)】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