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匡小波:與疫情狹路相逢,我們終將勝利

匡小波:與疫情狹路相逢,我們終將勝利

馳援湖北的武岡市醫療隊隊長匡小波在抗疫前線。

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通訊員 舒蘭 楊群君 長沙報道

馳援湖北一月有餘,熟悉的人看匡小波的朋友圈照片,說他看上去“滿頭華髮,疲憊明顯”。

匡小波是湖南武岡市人民醫院感染一科主任,也是此次馳援湖北的武岡市醫療隊隊長。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多日,他曾一度拒絕報道自己,他說:“作為一名醫生,我只是盡了自己的職責。”

夫妻爭著上前線

正月初三,武岡市人民醫院辦公微信群發出了馳援湖北征集令。匡小波毫不猶豫在第一時間報了名。

馳援徵集令一發出,同樣摩拳擦掌的,還有同單位神經內科副主任、匡小波的妻子劉英。

“讓我去湖北,你是家裡的頂樑柱。”

“我去湖北,你身子嬌弱,我是男人。”

“你自己還有胃病,忘記了?”

“胃病是小毛病,你在家照顧好兒子和老人。”

都說夫妻同心,兩人都想著,疫情當前,正是需要醫務人員挺身而出的時候,他們都想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盡己所能,和大家一起抗擊疫情。平日裡恩愛的夫妻,這次因為誰應該去前線,爭得面紅耳赤。

最後,還是匡小波贏了。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是感染科主任,跟這次疫情算是專業對口,可以學到更多東西帶回家鄉,有利醫院感染科的發展建設。”拗不過丈夫的妻子劉英,最後留在家中,在醫院堅守崗位。

隨叫隨到的匡組長

正月初四,武岡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於當晚11點40分抵達湖北黃岡市大別山醫療中心。

來不及卸下路途的疲憊,匡小波和戰友馬上進入了嚴謹有序的崗前培訓,隨後進入不同病區。匡小波所在的醫療隊,分管東西區100多張床位,共分四個醫療組,他是第三組組長。

儘管之前一直在心中告誡自己“不管什麼場面都要鎮定”,但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支援行動,當匡小波進入病區看到眼前床滿為患的一幕,他還是“懵”了。但他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迅速投入到緊張繁忙的工作中。

“匡組長,請你來看看40床。”

“匡組長,21床的血氧下降,請指示。”

“匡組長,15床的化驗結果你看一下。”

在大別山醫療中心,大家口中的“匡組長”,是承擔著各種事務的大忙人。

匡小波管理著8位醫生,而他們組共管理100多名病人。身為組長,他既要顧慮大家的身體,做好合理科學排班,還要不時提醒大家加強防護,耐心地給年輕的醫生們解惑答疑,與同事們一起探討、甄別問題。當發現新冠肺炎病例遇到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心衰、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礎病時,他就組織多學科合作,共同進行病例討論,因人制宜選擇專科專治,或科學調整治療方案。

為了減輕年輕醫生們的負擔,他每天親自開具醫囑,完善及修改病歷。在病區,他經常帶領醫生們對重症患者加強觀察,及時發現危險因素早期干預,堅持中西醫結合;他經常帶領醫生們刻苦鑽研,學習不斷更新的診療指南,努力攻克難題,儘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

“你們湖南的醫生槓槓的”

每次查房,匡小波都要走到患者身邊,或握住他們的手,或拍拍他們的肩膀。他說:“我只希望用握手拍背這樣的方式,給病痛中的他們傳遞一份溫暖和力量。”

在大別山醫療中心,匡小波刷新了自己的職業紀錄:第一次要在4小時內,完成100多個病人的查房。很久沒有上過夜班的他因體恤同事們的辛苦,主動申請和大家到晚夜班。連續幾個夜班下來,他明顯感到體力不支,“骨頭像散架了一樣。”有好幾次,同事們看到他不時按壓腹部,大家這才知道他有胃病在身。當大家都勸他休息時,他卻總是說,“沒關係,我下班吃點藥就好了,病人不能等。”

面對新冠肺炎,患者們的心理狀態各不相同。有積極面對者,有焦慮害怕者,有悲觀消極者。

在匡小波所管的病人中,有一位大媽,住院28天,已經達到出院標準。但因為害怕復發,她堅持不肯出院。匡小波多次走到她的床前,耐心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為了打消患者的顧慮,他又陪同大媽複查核酸和肺部CT檢查,終於讓她放心開心地出院了。臨行前,大媽樂呵呵的,一個勁地向匡小波豎起大拇指,“你們湖南的醫生槓槓的!”

在醫院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因多是某個家庭成員感染住院或隔離,無陪護陪伴。而在匡小波管理的病人中,還收治了一位無名氏患者。當時病人處於昏迷狀態,急需CT檢查。見人手短缺,匡小波二話不說,親自推車用最快速度護送患者做CT檢查,又親自將患者以最快速度轉至ICU房。他說:“病人平安我才能心安,身為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本是我們的天職。與疫情狹路相逢,我們終將戰而勝之。”

目前,在匡小波管理的第三組病人中,治癒達到90%以上。他說希望通過他們的全力以赴,去換得更多人的平安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